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成人教育学论文范文,成人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基于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策略探究

  • 投稿二哥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537次
  • 评分4
  • 50
  • 0

文/侯晨 李艳

摘要:作为解决目前诸多经济、社会问题的突破口之一,县域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关注。县域经济是涵盖“三农”、城乡兼容、功能完备的综合经济体系,县域经济发展能够有效地增强地方经济竞争力和综合发展力。本文立足于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人才困境,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对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策略进行了探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河北省县域经济 人才培养 策略

课题: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青年课题,课题编号:2014040308。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实现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建设,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技能型劳动者是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条件,目前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高素质人才紧缺。

一、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人才困境

据相关统计,6岁以上的河北省县级城镇人口中,普及教育的平均年限是7年,而在城市中,普及教育的平均年限达到了9年多,仅仅教育平均年限一项,两者就相差了2年之多。暂且不论县域与城市教育资源不公平的情况,制约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就是人才储备不足、教育水平落后。一方面,县级城镇普遍存在硬件设施落后、招商引资困难,无法为高素质人才的发展提供平台,人才流失成为必然的问题;另一方面,为了提高个人生活水平,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这两方面的情况使县域经济发展既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农村基础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又不足,制约了县域工农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总之,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劳动力资源剩余,人才资源短缺,懂市场、掌握高新技术、懂法律的高层次人才更加缺乏的境况;同时,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工作效率低下,教育又以初级和中级教育为主,缺乏必要的职业教育。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县域科技进步,不利于科技成果的普及和推广,给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人才发展的要求

县域经济的发展,最终体现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上。新型城镇化将呈现农业、工业及第三产业并存的新格局,由此对劳动者素质会产生相应的新需求。

首先,在人才总量上需求更大。由于近几年大城市建设的需要,农村劳动力大量输出。然而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劳动力会逐渐回归,县域发展将依然呈现劳动力资源存量大、科技文化素质低的状况。而农业的高机械化率以及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总量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

其次,在人才素质上要求更高。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以知识为基础的新产业迅速崛起,特别是信息技术、高新技术、互联网等知识密集的高技能产业迅速发展。现代企业想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既要体现出专业技能,又要体现出多元复合型能力。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就是能够熟练运用技术,具有一定的社会能力,善于与人合作、沟通,且能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在实际生产中解决问题的技能型人才。

三、适应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策略

1.适应县域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

在设置职业教育的专业时,首先应充分考虑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教育既要帮助个人实现成长,也要培养适应地方需要的人才。在解决目前存在的人才缺乏及就业困难的矛盾时,一方面可以给予职业学校一定的权限,让学校按照当地发展的实际需要自主设置相关专业,让职业教育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要求,让市场去考验专业,鼓励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培养模式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道路,最终实现优胜劣汰;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指导当地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专业布局合理化,防止职业学校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脱离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盲目追风设置热门专业,培养的人才与当地需求脱轨,造成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其次,地域特点和产业结构等因素也会影响人才的实际需求量。相应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会影响人才培养专业结构的设计与调整。这说明,职业学校在设置专业时应充分认识本地产业的发展特点,从专业合理设置、专业结构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入手,灵活设置专业,以全面适应不同区域、行业间的经济发展形势。

2.革新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更好地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

综合利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有效培养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途径。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重点突出实践教学的实施。

针对培养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笔者认为,在校企合作的教育环境中,可以将车间环境以及作业工人的实际操作情况录制下来,以“微课”的形式引进教学课堂,实现行为体验式教学。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互动,结合操作现场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实现课堂学习与具体实践的同步。

3.建设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区域人才培训平台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切实缓和分配有限的农业资源造成的剩余劳动力过多与当地市场经济发展所需的劳动力短缺之间的矛盾,应该把农村剩余劳动力适当转移到生产率增长快及能够快速扩大的第二、三产业。为了适应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应该发展多个教育平台,不能单一地依靠学校有限的教育资源,而应该发挥企业的力量,适当开放培训平台,鼓励企业、工厂参与培训,一方面可以给予政策优惠,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校企合作,双方共同努力,加快对实训基地的建设。

同时,可以大规模开展对农村劳动力的短期技能培训,结合当地的产业特点,以培养当地农民的实用技能为主,弱化理论教育,短期培训以岗前技能操作为核心,职业能力的提高应由用工单位提供的后期在职培训逐步完成,可以借鉴日本企业的员工培训机制,每一个员工在职期间都会接受4个阶段的培训:新职工培训、提高培训、能力再开发培训、新技能补充培训。将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优化农民的生存技能,快速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准确掌握生产技术。

综上所述,县域经济的发展不能只依靠对外来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引进,更要立足本地情况,将剩余劳动力组织起来,培养一批能够提高县域科技水平与管理水平的新型农民队伍,这样既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盲目转移对城市造成的就业压力,也可以解决当地发展中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满足提升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人才需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邢志广,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2]周维现,中国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

[3]马江斌,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4]王曼,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5]王健,加快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战略研究,2009(10).

[6]文丽华,基于新型工业化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7]李嘉慧,面向现代制造业的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

[8]战炤磊,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分类特征与演化路径[J].云南社会科学,2010(3).

(作者单位:侯晨,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

李艳,山西省高平市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