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成人教育学论文范文,成人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特色模式的探索和构建——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

  • 投稿铁柱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491次
  • 评分4
  • 93
  • 0

文/李会平

摘 要:本文阐述了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进行互动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对独立学院思政课的互动式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构建了独立学院思政课互动式教学特色模式的“五个阶段”和互动式课堂教学应有的“六个一”。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互动式教学 特色模式

课 题:广西高校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立项研究课题“构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特色模式的研究和实践”(项目编号:2010SZ006);2011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立项项目“构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1JGZ057)。

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颁发教社政〔2005〕5号和教社政〔2005〕9号两个文件,对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式方法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针对性,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为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完善思政课程体系,全国高校自2007年起增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开展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思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说服力和感染力。以实效性、生动性、思想性为主旨和特征构建思政课程教学体系,互动式教学是其中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之一。

一、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互动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互动式教学又称交互式教学,是当代教育中十分普及,并被认为是教学效能最大化,学生生命价值得到充分展现的一种新颖教学模式。广义的互动式教学指学校有关教学的全部事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狭义的互动式教学指课堂上师生间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程度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也就是教师和学生这两类角色相互作用、影响的全过程。互动式教学体现了教学全过程中各要素的整合,尤其抓住了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师”与“生”两个主体,充分发挥其交互功用,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最终走向“教”与“学”两个主体的互动整合。互动式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建构主义”的创新教育理念,注重师生间平等交流互动的内涵特征,强调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独立学院要实现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大力推进互动式教学,促进师生双向互动,提升互动式教学效果。

1.独立学院思政课进行互动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1)实现党对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内在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宗旨是要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互动式教学是以实效性、生动性、平等性为鲜明特色的教学模式,开展思政课互动式教学不仅是理论教学的需要,更是现实发展的需求,不仅是教育教学的内在要求,更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所在。

(2)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思政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化,传统的教学方法、模式严重影响、制约着思政课的教学实际效用。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核心在教学体系的构建、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上。探索思政课互动式教学特色模式的实践,成为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课题。

2.独立学院思政课进行互动式教学的实践价值

构建独立学院思政课互动式教学特色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是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

(1)思政课作为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将互动式教学普及于教学进程,能真正实现情感、知识、精神、信念的凝合,达到师生双向互动,提升教学实效,实现教学一体、知行合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在目的。

(2)思政课互动式教学能切实增强教育实效,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独立学院纲要课进行互动式教学的实践探索

1.教学理念上强调注重“三性”

纲要课是一门具有普适价值的课程。它是以丰厚真实的历史细节串联而成的具体映像,学生在理解记忆和认知思考上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因而有着广泛的受众,能有效改变某些政治理论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说教灌输、模棱两可、抽象难懂、说服力不强的弊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动力,改变学生对政治理论课学习的逆反心理,体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该具有的普适价值特征。依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纲要课进行互动式教学,首先要做好“三性”: 一是强调可知性。纲要课的教学一定要能让学生得到知识,增长历史学识。它体现为知识和层面的互动,通过老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听记,学生知晓并理解相关的知识和背景。二是激发可乐性。纲要课的教学一定要能让学生得到乐趣,产生学习兴趣。它体现为情感和心理的互动,让学生对政治理论课从排斥、不屑一顾、不以为然到接纳、乐于听取。三是升华可思性。纲要课教学要能让学生有所启示和思考,增长历史观、人生观。它体现为思想和精神的互动,思政课学习,最要紧的是思想上高度、解疙瘩、释困惑。只有在思想上和老师产生共鸣,精神才有互动,心灵才会融合。因此上好纲要课要做到如下三点。

(1)课前要“热身”。老师除了精心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外,事先还要了解所教学生的专业和文化基础,了解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方便课前和学生沟通交流。另外,老师一定要心怀热爱和真诚友善之情,消除师生间的距离感。

(2)要设计好教学导入的方式和问题。导入的方式要愉悦灵活,问题要通俗易懂。比如:在教基础好的文科学生时,可以先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历史?历和史在词源学中的最初意思是什么?大家热烈讨论,老师适时解说,学生会觉得历史这门学科蛮有深度,有很多未知的学问需要探求;教艺术专业学生时,可以先和学生聊《宫锁心玉》等流行剧,再问学生清朝十三个皇帝分别是谁,再讲中国近现代史要讲什么内容,这样的教学导入,每位学生都可以从第一堂课中得到他想要的知识或趣味,从而缩短学生与纲要课的距离,较好改善他们在高中就建立的对政治课的一贯印象。

(3)教学课件的制作一定要精良,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课件的好处是教学内容条理明,思路清,信息量大,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课件的内涵要包容教材并高于教材,既要有基本教学纲目、表格等,更要有相关背景知识的拓展,既要有相关的图片,也要有针对性的视频信息,最后还要有精辟的归纳和引人深思的问题和启示,使学生对多媒体课件教学从视觉到精神都有冲击,刺激其眼球,激活其头脑,产生强烈的记忆愿望。学生对纲要课的第一印象好了,接下来的教学就有了基础和希望。

2.切实抓好实践性教学活动

纲要课互动式教学的互动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一定要伸展到社会大课堂。为强化学生对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形成的艰难性的认识,我们定期组织学生赴兴安界首实地讲解红军长征的历史,感受湘江战役的惨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使互动教学由知识互动升华为思想和精神的互动,回到学院,组织学生写体会,进行交流发言,使互动教学遍布整个教学过程,良好保证了教学效用。正是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性教学活动,纲要课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剖析社会现实的能力,也深化了纲要课的教学效用。

3.做好总结

每个专题教学内容讲完后,由老师进行专题学习总结,阐发历史与现实的启示思考,保证书本理论和社会现实密切联系起来,保证课堂互动延伸为社会现实与学生思想现实的互动,从而提升纲要课教学的实效性和社会性。

三、构建独立学院纲要课互动式教学的特色模式

经过在独立学院进行互动式教学的实践和理论探讨总结,在纲要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探索构建立了互动式特色教学模式的“五个阶段”和互动式课堂教学应有的 “六个一”。 “五个阶段”是:“课前热身”阶段、“专题讲解”阶段、 “反思启发讨论”阶段、 “实践见学与体会”阶段 、“总结启示”阶段。独立学“六个一”是:一次课前热身、一个热点话题、一个优良课件、一部专题视频、一次交流讨论和一个结论启示。“六个一”是“五个阶段”运行中必须实施的具体形式和内容。它巧妙有机自然合理地穿插在教学实施的“五个阶段”中,与教学的“五个阶段”形成教学效用的互补共振。五个阶段中的如下三个阶段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课前热身”阶段

每堂课正式讲授内容前,先提出一个与当天教学内容相关的热点话题,由老师或学生轮流提出,进行5分钟的小讨论,使学生和老师的思维活跃度提升,形成情感和心理上的师生互动。

2.“反思启发讨论”阶段

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先不急去点破,先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准备观点,再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形成几种不同观点和结论,最后由老师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定位,既辩明了是非,又得到了科学的认识,合互动能深入到师生的思想观念中。

3.“总结启示”阶段

每个专题讲完,一定要画龙点睛,老师的归纳总结一定要既简明又将重点难点讲清,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有现实启示和阐发。比如讲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时,可以得出结论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败造就了近代中国的落后。但在现实阐发中也要讲清,弱肉强食、落后挨打这个自然的竞争法则,从而使学生能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观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更理性地分析问题。这样的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能在课堂上形成互动,从某种程度看,它又形成了学生思想与社会现实的互动,而且这种影响进而会起到深化完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之功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李会平.以学生为主体推进独立学院互动式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8(18).

[3]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