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教育心理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谈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及更好就业策略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6-17
  • 阅读量88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高校的大力扩招致使近几年毕业生人数急剧增长,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工科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致使工科女在找工作时面临更多心理压力,本文立足探究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的心理特点及特点成因着重从学校方面寻求完善解决措施,实现女大学生理想就业。


  关键词:工科女大学生;就业;措施


  大学生就业问题得到各界广泛关注,成为热门话题。“男尊女卑”或“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点抑制女大学生择业的激情,在现实与理想的不对等关系中,女生往往会出现焦虑、紧张、失落、矛盾等心理,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与未来真正的就业观。调整心态、找准根源、完善高校就业服务指导体系,用科学方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一、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


  (一)过度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对自我的否定心理,认为“我不行”是极度不自信的表现。工科女大学生由于自身条件和缺乏社会经验,在择业时往往会受到与同专业男生相比不平等的待遇。用人单位根据工作性质有的会直接对性别设限,这种性别歧视给工科女生心理造成严重影响,得不到单位认可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胆小怯懦,就业更难。


  (二)焦虑恐惧心理


  工科专业男女比例有的严重失调,工科女被视为本行业的弱势群体,带着这些“光环”难免会对自己的就业前景产生恐惧。她们在择业时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偏差,应聘中直接被拒绝,伤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有的急于求成或错失良机,某些女生会由于压力过大而紧张焦虑、烦躁抑郁也会对自己的就业产生悲观绝望,更不利于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


  (三)盲目从众心理


  盲目从众是指个人受外界外人影响,在知觉、认识、判断上作出与大众一样的认知行为。在毕业择业高峰期,女大学生由于不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或就业性质,直接追随大多数人或同专业男生的职业选择,忽视了自身的兴趣爱好等。未从实际出发,未依个人意愿作出明确准确的定位,没有主见性,其最后结果往往差强人意。


  (四)纠结矛盾心理


  矛盾心理是在选择面前做不出决定,进退两难、犹豫不决的心理现象。理工科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未根据自己实际进行就业规划,一心想追求热门行业,而又不离本专业;是否签三方协议;后面是否还有更好工作;若是不签后面是否还有工作可做,她们举棋不定。有的也错失良机变得更加被动。


  二、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


  (一)现实与理想的差异化


  女大学生本科毕业正处于青春旺盛阶段,毕业时心高气傲,自以为是,渴望实现自我价值、急于想在社会立足,希望毕业时能够找到一份性价比高的理想岗位。希望从事待遇好、工作量少、工作时间短的工作,目光集中在大城市、实力强的企业身上,殊不知岗位越优,竞争压力越大。然而女大学生受阅历所限,对就业没有没明确目标,对职业规划没有足够重视,自身定位不准确,在择业时进入误区。就业碰壁,理想与现实脱节,失望大于期望,由此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


  (二)高校就业指导不完善


  工科女就业难问题,校方难辞其咎。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不到位,尤其缺乏对女大学生针对性的就业教育,学生就业时心理、思想准备不充足,择业过程中被拒后未能及时给出指导性意见,未能及时端正心态,导致女生产生紧张、焦虑、无所适从的心理。此外,学校的专业设置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以至于工科女毕业生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即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存在矛盾,加剧了女大学生的就业困难局面。


  三、促进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的高效策略


  (一)学校与企业对接提高女大学生的适用性


  针对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校方必须有所表示。首先,学校要与各企业时时对接,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与需求条件,去开展对应的教育工作。并且多与企业合作,为女大学生提供实习、积累工作经验的机会,促进顺势就业。其次,校方要根据工科女大学生的自身条件开设各种各样的有特色的课程,培养不仅品学兼优,而且技能全面、知识丰富的多用型人才,以提高女大学生的综合业务水平,促进其更好就业。最后校方在女大学生就业时要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服务工作,调整就业心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乐观积极地投入到就业大潮中去。


  (二)学校校开设特色课程进行全面针对性指导


  高校要时刻把握市场需求关注就业动态,有针对性地对女大学生进行培训。尤其是对她们进行职业培训,提高她们在同类工作中的竞争力。首先,对女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性别观教育,要自立、自强、自信。其次,开设具体特色课程,再传授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女大学生专业技能、气质修养、职场能力等方向的培训。比如进行人际交往、女性礼仪、言谈举止、求职面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减轻就业压力。同时,还可以举行女性就业讲座、成功女性经验交流会、求职技巧比赛等活动全面应对就业,提高女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三)学校拓展就业信息绿色通道


  随着科技网络的发展,人人有手机,人人会上网,当前大学生用网人数几乎达100%。高校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大学生构建与时俱进的就业网络环境。高校可以根据就业政策网上参与就业指导,建立招聘园地、职业测评、就业问卷调查、就业论坛等网站栏目,开设微信公众号或QQ群等,发布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和推送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信息,与用人单位、政府主管就业部门、人才服务商、院系就业基地等链接,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傳,确保学生充分了解就业现状,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


  参考文献: 

  [1]傅博娜.从心理学角度看女大学生就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3). 

  [2]王晶.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刘洪宇,徐娜,吉林省吉林市,东北电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