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教育心理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应用的论文(共3篇)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12-28
  • 阅读量160次
  • 评分0
  • 0
  • 0

  随着当下社会生活的一个节奏的加快,也让很多人的生活压力逐渐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家庭忽视了心理教育。因此现在的教育心理学也成为了当下尤为重要的学科,本文就整理了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论文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李云,李珂(黄河交通学院,河南郑州)


  摘要:本文通过对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为推动我国教育的稳步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教学;教育心理学;应用


  教师心理学主要是教师在日常工作与校园生活中,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以及课下的综合表现,从而有效探析学生在某一阶段内学习与成长客观需求,并以此为核心有效开展教育工作,从而使教育理念跳脱传授书本知识的固有印象,将教育思路扩展至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层面,使得教育更具科学性并符合学生成长需求,而教育心理学作为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科学理念,则可成为教师在教学中有效融入心理学教育的理论参考,促使教师可通过高效掌握学生学习与成长心理需求,有效创设课堂教学内容,促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且符合学生心理过程变化规律,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可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教学中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促使当今教学模式有了极大的创新与转变,使得教师越发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扭转传统教育理念,让教学从学生主体出发,创设适合学生学习需求的课堂教学内容,从而使师生之间得到高效互动,而教师则可在互动过程中及时掌控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需求,其中学生心理则在师生交互过程中一览无余,而教师若想高效明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则应在秉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找到走入学生内心世界的入口,教育心理学就如同引领教师走入学生内心世界的指南针,促使教师在高效落实教学内容的同时,可了解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为学生健康成长夯实基础,可见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不仅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略,而且可达成新课改下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教学目标,符合当今社会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要求,也只有教育心理学可高效掌握学生内心渴求,从而使教师教学过程更加有的放矢,也只有教育心理学可作为科学高效的教学手段在师生之间架起沟通与交融互动的桥梁,达到营建良好教学氛围的目的。因此,作为当代教师应紧随时代发展对教育的需求,积极丰富教学模式与教育理念,让教育心理学扣动学生的心门,在教授学生专业技能与书本知识的同时,可有效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健康的心理,为社会培育综合素质过硬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探究当今教学过程中教育心理学应用落实现况


  虽然,当今教学改革仍处于持续火热进行时的状态,但是却存在现实问题影响教学综合水平的有效提高,其中最为突出的消极因素,就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关注重点模糊,例如有些小学阶段的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稳定性以及书本知识的传授情况,有的初高中阶段的教师则将教学重点放在升学率以及考试分数上,而有些职业技术学院则将教育重点放在专业技能的教授状况上,然而无论何种关注重点,当今教育均不同程度上存在忽视学生本体的问题,这使得教育心理学只能停留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本中,并无法有效与教学过程相融合,致使当今教学过程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并不尽如人意,从而导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学生与课堂脱离的现况,久而久之师生之间将筑起一道屏障,学生无法开口表达学习需求与成长期许,而教师也无法有效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致使教学课堂如同一汪死水失去其该有的生机,这种消极状况,不仅严重制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而且会使学生心理成长得不到有效关注,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基于此,为了使当今教学质量可得到有效提高,当代教师应掌握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教育心理学的方略,促使教学质量在有效提高的同时,可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状况,从而使学生健康成长,达到为社会培育优质人才的目的[1]。


  三提高教学兴趣性为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提供温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想有效应用教育心理学,则应先确保学生可高效参与到课程教学过程中,这就需要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法,如填鸭式、灌输式等机械教学模式,将课堂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而兴趣则是有效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热情的核心因素,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成为拉近师生之间的无形之手,才能为教育心理学的有效应用提供条件,从而使教师可在学生的积极参与过程中有效把控学生的心理变动,再依照学生心理成长需求,创设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内容,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达到有效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目的[2]。


  笔者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通过日常工作总结得出以下几点方略:一是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形成学习定式,从而将学习养成习惯,为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兴趣奠定基础[3]。例如,笔者会在每周定期组织朗读晨会,让学生就近期所读到的文学作品进行分享,由于这一过程是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兴趣的过程,因此教师不可过多评论学生所选书籍的品质优劣,应将重点放在学生阅读状态与文学融入心理层面,让有些不喜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可通过浓厚的文学作品分享晨会上感受到汉语言的魅力,从而为提高学习兴趣奠定基础,而有些具有一定文学素养的学生,则可通过朗读晨会提高专业学习自信心,为提升教育质量与学习效率奠定基础;二是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促使学生学习心得以高效反应,而教师则可通过学生的学习心理变动情况有效创设符合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需求的课堂教学内容,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可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目的;三是教师应做好表率作用,每节课程均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其中,促使学生可被教师的热情的所感染从而产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乐趣。基于此,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则应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并做好课程教学规划,从而可以最佳状态满足学生对教育心理的需求[4]。


  四通过情境教学模式高效应用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之所以具有提高教学质量的现实作用,主要是可有效反应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需求,而教师则可通过学生的个体反应,创设更具科学性的教学内容[5]。为了使教师可更为高效的观察学生的学习心理,让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更为高效,笔者在进行汉语言专业教学时通常会采用情境教学的模式,让学生通过游戏、角色扮演以及有感情的朗读选文,让学生可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情境教学模式需要学生通过形体表现、肢体语言完成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可通过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从而使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更为高效。例如,在进行情境教学模式过程中,笔者会发现有些学生会因为性格内向或对在人前进行表演的行为较为反感,从而出现情绪不稳定、激动甚至暴躁的情况,对此笔者秉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并不会批判学生的行为,而是让该名学生以旁白、准备道具以及布置场地等行为参与到情境教学模式中,让其慢慢敞开心扉,而非逼迫其必须完成固定内容,促使学生心理得以健康成长,而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也可顺利落实[6]。在情境模式实践过程中,学生会通过一些下意识的行为表现出自己的内心诉求,如双臂紧抱则为抵触与自我保护的心理活动客观反应,教师则应尽量让该名学生感到放松,避免给学生造成太大压力,使得教学落实过程产生阻力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作为教师则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心理学综合素养,促使教育心理学可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落实[7]。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当今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越发频繁,在丰富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也不断提高自身教育心理应用能力,促使教学质量在提高的同时,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教育水平,从而有效达成我国新课改对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标。


  第2篇:翻转课堂的教育心理学基础探析


  高文君1,田小现2(1.中原工学院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0;2.平顶山市实验高级中学,河南平顶山467000)


  摘要:近些年,慕课和翻转课堂引起了我国教师和研究者的广泛兴趣。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看,以慕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在学习动机、学习迁移、知识的掌握、知识的领会、知识的巩固与应用等方面都有其优势。但是翻转课堂有着特定的程式,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特定任务,因此,以慕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的成功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学生的主动参与,如此师生才能从中获益。


  关键词:翻转课堂;慕课;教育心理学


  慕课(MOOC),百度百科解释,英文直译“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Classroom”或“Inverted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使传统的课堂上听教师讲解,课后回家做作业的教学模式发生了翻转——变成课前在家里听或观看教师的视频讲解,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做作业。即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翻转过来,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在课上完成知识的吸收与掌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常和慕课结合起来,因为课前观看的视频内容多为慕课。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的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后来耶鲁公开课、可汗学院微视频等大量优质教学资源的涌现,促进了翻转课堂的发展。2000年以后,慕课和翻转课堂也引起了我国教师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更有一些学校进行了实践,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如重庆聚奎中学、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等。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一般是:学生课前观看慕课视频,完成教师提出的针对性问题及练习;教师针对学生观看视频和练习中的难点提出探究的问题;学生先独立后分组讨论疑难问题;小组汇报,成果交流;总结,反馈评价。


  国内对翻转课堂的起源、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等有大量的研究,这里不再赘述。本文尝试研究分析慕课和翻转课堂的教育心理学基础,为何慕课结合翻转课堂会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做可以使翻转课堂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从学习动机上看翻转课堂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它与学习活动相互激发,相互加强。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学习需要即为学习的内驱力。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是学习需要的三个组成因素。认知内驱力是从人类原始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中派生出来的。现在学生探究的欲望少了,一是因为我国传统教学中学生习惯于教师娓娓道来,给出答案,不用自己探究;二是不少学生自我效能感低,不认为自己能成功地探究。翻转课堂下,教师在布置课前学习新知识或观看慕课视频之初,有导课的环节,并能提出结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或能激发学生探究欲的问题,使学生发现自己知识的欠缺,从而引起学习需要。观看视频后,学生做有针对性的练习,一是由于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学生需要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渴望取得学习成就;二是因为附属的内驱力,学生认为满足教师的要求,可以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赞许。不仅在课前的学习中,在课上的小组讨论、分组汇报上,这种认知的内驱力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甚至是附属内驱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课前提出的问题需要一一解决,课上衍生的问题可能会不断出现,所以问题贯穿翻转课堂始终,因此,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不断促使学生学习、探究。在小组讨论、交流汇报中,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期望获得教师的认可和同伴的赞许,所以除了认知内驱力还有附属内驱力的重大作用。学生课前自己学习,课上讨论,感受到了自己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这些反作用于学习动机,主动学习的动机得到强化,巩固了新的学习需要,使动机与效果相互促进。而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以讲授为主,虽然认知内驱力是从人类原始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中派生出来的,但学生探究意识少,如果教师不能提出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学生难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翻转课堂教师除了课前导课提出适合学生的问题之外,布置的课前练习难度要适中,并且由易渐难,学生在解决一些问题后情绪会比较兴奋,进而能提高自我效能感,也能提高学习兴趣。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另外,原始问题和派生问题最好要贯穿整个课堂,使学生不断产生学习需要,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解决或讨论解决问题,而解决之后获得的成效又会反作用于学习动机,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二、从学习迁移上看翻转课堂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者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奥苏贝尔提出“为迁移而教”,可见迁移的重要性。影响迁移的条件之一是原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经验的水平、原有经验的组织性等。一般中小学生的原有经验水平低,知识也比较散,难以根据信息的深层结构进行组织,所以进一步学习和迁移会比较困难。而翻转课堂下,学生先预习及提前观看视频,对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再结合教师布置的思考问题对内容有进一步理解,通过课前练习提高学习水平。有了较好的基础,教师可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提炼、概括、总结,因为原有经验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就会越大。而且这种概括和总结是学生在大量具体的学习实例和经验基础上进行的,而不是通过教师告知获得,这样有利于学习迁移,因为教育心理学认为,欲最大限度地产生迁移,不仅要拥有抽象、概括的认知结构,而且要拥有一定量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具体信息。这也提示教师,翻转课堂布置的课前练习和课堂巩固练习应该是典型的、丰富的,又因为定式对迁移可能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所以教师布置的练习和课堂巩固练习最好存在一些变式。另外,翻转课堂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对迁移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三、翻转课堂下的知识掌握


  著名心理学家诺曼和鲁墨哈特根据图式理论提出,知识的掌握需经过生长、重构和协调三个阶段。在生长阶段,学生力图把外来知识,包括术语、理论解释等与原有的知识建立联系,此时的教学内容应适合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准备,即找准生长点。传统教学下,教师教学起点是相同的,而学习基础千差万别的学生在同一起点上学习新课,显然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生长。翻转课堂下,学生第一步是在阅读、观看慕课视频等基础上进行自学,需要的知识准备如果不足,学生可以利用图书、网络等途径查询资料,复习回顾以前的知识。这样,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准备去迎接新知,就可以主动去适应教学内容。


  重构阶段是建立观念间的联系,形成观念间的关系模式。传统教学下,概念间的关系通常是教师告知的。而翻转课堂下,教师通过一些课前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概念间的关系,有利于概念重构。当然,传统教学下教师也会提问,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但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教学内容很多,学生难有充足的思考时间,最终只能是教师告知。在翻转课堂下,问题思考是学生在课下进行,时间充裕,学生既可以思考,又可以讨论,对概念的重构大有裨益。


  协调阶段的知识由大量的模式构成,根据深层次结构加以组织达到系统化和结构化水平,最终达到某一概念和在新的情境中与其他概念一起被灵活自如地应用。研究表明,知识的学习要达到协调水平,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在多种情境下进行变通性练习,并进行纠正反馈。传统教学下,课堂教学内容多,学生很少或没有时间进行练习,课后的练习也不会太多,或者多也不能得到及时反馈。翻转课堂下,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阅读观看慕课视频的同时布置了课前练习,课上更有大量的巩固练习,而且有时间当堂反馈。这些连续的练习,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更深的理解,从而灵活应用,达到协调阶段。


  四、知识的领会与翻转课堂


  知识的领会是指了解传输知识的媒体含义,懂得词所标志的事物的情形、性质,对事物获得间接认识的过程。知识的领会和教材有关,比如教材是否直观、是否形象,与慕课有很大的关系,教师讲解是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当然和学生有关,如学生的观察力、概括力、理解力。提高材料概括与理解成效的方法之一是学生对材料精细加工,比如提问题、记笔记、写提要,对材料进行科学的比较,合理的组织,自觉的概括。翻转课堂下,教师在一段时间后可由自己提出问题改为要求学生阅读后提出问题,写出本节内容的提纲,让学生自己为别人出练习题,并能够解答,引导学生概括章节内容等,其目的是让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对教材进行精细加工,以加强对知识的领会。


  五、翻转课堂与知识的巩固、应用


  知识的巩固是指知识掌握过程中对教材的持久记忆,它是通过人类的记忆系统实现的。心理学家认为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情境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翻转课堂下学生阅读教材、观看慕课视频,有语义记忆和形象记忆,分组对问题研讨,甚至对问题进行解释,演板题目等,必伴随着情境记忆和情绪记忆。多种记忆,多重编码,使学生的记忆更深刻。


  知识的真正掌握不仅体现在领会知识和巩固知识这两方面,还体现在主动而有效地应用知识去解决有关问题,即知识的应用方面。而目前在我国,学校教育在知识的应用方面比较欠缺,主要是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学内容繁多,没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知识应用的举例及实践上。翻转课堂打破了时间的限制,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教师完全可以在布置课前问题时增添应用方面的要求,让学生查阅此部分知识应用在哪些方面并尝试例举,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另一方面,看到实际的应用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学生通过努力获得知识甚至讲给同学听,就会获得很大的成就感。


  课堂是个小社会,翻转课堂下教师布置阅读、观看慕课视频,试做练习,课堂分组研讨,学生汇报、总结等规程相当于教师制定的社会规范,习惯了传统教学的学生对这种新的社会规范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所以初始阶段教师要讲清必要性,鼓励学生。当大多数学生按照要求做时,少数学生迫于直接或间接的压力,也会跟随,即所谓依从具有情境性。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学生习惯了这种学习形式,认识到主动学习能带来成就感后,便进入了认同阶段,即行为主体在认知、情感上与行为上对规范趋于一致,从而产生自愿对规范的遵从现象。最后,学生会高度自觉按照教师的要求做,甚至会有所创新。他们坚信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会再依赖教师的教,所谓规范的信奉阶段。


  综上所述,从学习动机,学习迁移,知识的掌握,知识的领会,知识的巩固与应用等方面,以慕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有其优势。但翻转课堂的实施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学生的接受也需要一个过程,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育心理学指导下精心设计,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反思。


  第3篇:高职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探讨


  文/房容宇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传统高职教育心理学中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教学内容刻板以及教学资源拓展不足等问题,影响着当前职业院校教学工作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展开教学的改革工作,从更新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调动学生主动性等多个方面,全面推进高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心理学;职业化


  高职院校教学以培养社会生产需要的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着适度、有用的原则。心理学是近年来一门较为热门的学科,在社会中的需求已经被广泛关注到,然而反观我国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及就业情况,会发现大部分学生毕业之后只能进入到辅导机构等做管理或者是其它学科的代课老师,校园的教育与日后的就业工作等仍有一定偏差。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教育心理学教学工作展开讨论,探索教学改革策略。


  一、高职教育心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高职教育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有些已经积累很久,有些是随着时间推进逐渐暴露出来的,笔者对其进行概括整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学内容陈旧,尽管心理学课在很多时候并未表现出来,却在近年来的社会认可度逐渐提高,教育心理学是与教育紧密结合的心理学课程,是当前教师必修科目,影响到教学工作的发展。在国外的很多学校,开设了丰富的课程如《进化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网络心理学》等,这些与当前社会发展情况紧密结合,反观我国教育心理学内容,教材更新慢、内容陈旧等问题严重影响着高职教育心理学发展。其二,教学过程与职业发展相脱节。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可以发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远远跟不上社会需求变化。加之学校的心理学课程往往更注重其学术意义,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不是工作时的实际需求,冗杂的知识点多,专业的知识点少。


  二、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策略思考


  (一)更新教学目标


  在当前高职教学过程中,对教育心理学的改革必然要从目标开始,以职业为导向重新更新职业院校教育心理学教学目标,进一步推进教学目标的更新与发展。就专业性而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要尊重职业特点,紧扣职业需求,这也是对职业院校定位之下的必然选择。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在知识上给予学生一定的知识,也要制定合适的知识目标,关注到学生的成长,也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成长。在教学目标的更新过程中,也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寻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体系。


  (二)更新当前的教学内容


  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是教育心理学进一步发展并且紧扣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在当前教学过程中,会发现选用的教材更新速度慢,很多已经与当今社会脱节,许多新的现象的出现,在教材中也并未体现。除此之外,心理学与社会现象结合十分紧密,需要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整体而言,针对当前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需要教师关注到知识的更新。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总结与整理,自主完成教学内容的更新。因为我国教材更新缓慢。尤其是职业院校的教学工作,往往缺少固定的教材,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要自觉的对自己所授课程有所关注[1]。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当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日后成长过程中,学生需要将教育心理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这与课堂教学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学生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调动学生主动性学习的能力,是当前高职院校组织教学工作的必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为学生留白,教师可以尝试在每次课程之后为学生留有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自主的探究;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尝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寻找到学生兴趣的切点,尝试借助于多媒体设备,将日常的一些教学内容录制成视频,再通过社交平台上传给学生,使学生随时可以在课下进行观摩学习。将一些心理学相关内容推荐给学生,引发学生的自主阅读与思考。整体而言,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是推进教学工作发展的关键所在[2]。


  (四)适宜的课堂评价环节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相应的推进课堂的评价环节的改革。在对学生的评价应当划分为课堂表现+实践环节+期末考核+论文写作等几个方面。在课堂评价环节的评定中,甚至可以进一步多元化的划分为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参与程度进行整体的把握,全面推进教学工作的发展及完善。在实践环节,应当成为学生每个学期的必然项目,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期末考核针对于最后的成绩,对学生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而论文写作,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也应当是学生对学术发挥赞的一部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关注到学生课堂发展的评价,全面推进教学工作的发展及完善[3]。


  在当前高职院校发展之下,各学科教学工作的改革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对于教育心理学而言,沿着职业化发展方向不断前进,寻找到教学工作突破的方向所在,才能更进一步的推动教学的发展,打破当前的教学禁锢,为学生未来成长奠定基础。本文针对教学工作的发展,寻找到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及完善,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