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班主任管理论文范文,班主任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解决、优化、发展,将问题化为机遇——“水痘”引发的学生管理思考

  • 投稿图伦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657次
  • 评分4
  • 24
  • 0

邓庆民

最近,国际班学生请假的较多,学术校长(一位负责外方课程管理的美国教师)向中方管理者了解原因。

“那几个学生在出水痘,为防止传染,就让他们回家治疗了。”中方管理者解释道。

“什么?都高中了,还会有这么多学生出水痘?”他很不理解。

问起美国学生出水痘的情况,他说,在美国的幼儿园,如果有孩子患上水痘,老师们都很高兴,让其他小朋友尽可能和他接触,目的是也患上水痘,而家长们竟然都很支持老师的做法。因为他们相信:出水痘越早越好,五岁之内的儿童能够患上水痘,他产生的天然免疫力将是终身的免疫力,并且,这一期间水痘的表现症状往往是很轻的,很快可以恢复。

据这位学术校长介绍,在美国还有“水痘Party”,当一个孩子患上水痘以后,他的邻居或亲朋好友就带着孩子纷纷赶来聚会,趁这个“机会”让自己的孩子也感染上水痘!

出水痘,美国的教师和家长看到的不是危险,竟然是机会!

出水痘的孩子,感受到的是一种荣耀,而不是被歧视!

水痘在儿童的传染病中,也是一个很轻的疾病。同样是孩子患上水痘,为什么我们和美国的教师、家长态度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同样是爱孩子,但我们爱的方式不同;同样是管理,但我们的出发点不同,于是我们得到了不同的结果,

在我们的观念中,问题往往代表着“麻烦”,意味着“担负责任”。个别学生出水痘不是学校的问题,但个别学生的水痘传染了其他同学,则会被认为管理不善、处理不当,这就成了学校的问题。所以,管理者大多是从自身的立场出发,遇到问题首先看到的是“麻烦”,解决问题,就是摆脱“麻烦”。

其实,解决问题不是教育管理的终极追求,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才是我们的目的所在。针对问题的管理有三个层面,一是解决问题;二是借助问题优化管理;三是利用问题发展学生。

首先,要看看是不是混淆了问题的性质?

处理问题是管理的基本任务。教育管理中的问题也有很多种,就学生管理而言,从问题出现的原因线索可以分为“标准参照类问题”和“成长过程类问题”。

所渭“标准参照类问题”,就是学生违反了或没有达到学校制定的规则、标准而出现的问题。如学生不穿校服、迟到等等,学生不穿校服在没有规定必须穿校服的学校,就不存在“违规”的问题,学生的迟到行为也和学校对迟到标准的界定有关。

所谓“成长过程类问题”,就是出乎管理预期,伴随学生身心成长而产生的问题,如学生出水痘、早恋等等,学生出水痘不受学校管理者的意愿所控制,学生的早恋也不会因为学校的“禁令”而消失,有其产生的身体、心理原因。

这两类问题出现的原因不同,管理的方式、方法也有差异。对于前者,只需要对照学校的规定,分析学生存在的认识、习惯等问题,强化规则的执行,“让规则看守校园”;对于后者,则需要具体分析。

而在管理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混淆这两类问题,比如早恋属于“成长过程类问题”,需要我们用发展的观点,帮助学生化解危机顺利成长,但不幸的是,我们却将其归为了“标准参照类问题”,界定为触犯“高压线”行为,否定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心理需要,采用强制的措施,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当你手里拿着锤子的时候,整个世界都成了锤子。”如果管理者眼中只有规则,那么到处都是学生的问题。

其次,是不是该看看问题的背后?

有学者认为问题管理就是“在挖掘问题的基础上.,合适地表达问题,正确地解决问题,以此来防范问题演化为危机”。

当学生违规现象较为集中出现的时候,我们要警惕管理中潜伏的危机,此时最需要的是反思自己——

是不是我们的规定不够合理?如学生饭前奔跑现象严重,屡禁不止。在我们抱怨学生素质不良的同时,是不是该调查一下背后的原因?“时间来不及哦,班主任要求我们六点就要到教室集中”;“吃饭、洗澡、洗衣服,如果不快点,晚自习就要迟到了”……原来,学校虽然有统一的规定,但每个班都有自己的“土政策”——比学校规定的时间再提早十到二十分钟,这是导致学生奔跑的主要原因。

是不是我们的管理过程中没有顾及学生的成长需要?“大量观察表明,如果一个学校的各项规定切合实际,切合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那么,学生的违反纪律的行为就会大大降低。”比如,有的学校规定课间禁止吃零食,一是因为“很多学生将零食包装袋随手乱扔”,二是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一刀切的管理确实可以避免学校所担心的问题,可是,对于身体成长中的学生而言,这样的规定合理吗?

所以,对于学校的管理而言,我们看到的不能仅仅是问题,还要多想一点,多走一步:

在某幢教学楼上课的学生经常迟到,老师的讲课经常被打断。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在一封学生写给校长的建议信中找到答案。原来,这幢教学楼离厕所最远,加上学校厕所又少,等学生排队上完厕所,上课铃又响了。后来学校在这幢楼的附近建了厕所,学生迟到的问题随之得到解决。学校有感于此,每班选出一名“校长小助理”,及时把学生的问题反馈给学校。

正如马克斯·范梅南所说:“教育学意义的问题是非常规范的。与经验的意义有关的问题必须更好地或更深刻地加以理解。于是,以这样的理解为基础,我在这个以及未来的情境中可能更加机智地和富有思想地采取行动。”借助问题优化管理是一种对问题的反思和行动指引,它不断纠正管理中的偏差,使教育始终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最后,能不能从问题中看到学生发展的机会?

学生为了更好的发展而走进学校,一些问题的出现,对于学校的管理而言不是麻烦、不是危机,而恰恰是学生发展的机遇。

圣诞节到了,国际部的学生第一次自己组织了“圣诞Party”,由于经验不足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活动现场的垃圾没有及时清理,门没有关……学校的相关部门对此意见很大。

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学校看到了学生自主管理的契机,肯定了学生自己组织活动,但同时出台了“活动方案预审制度”“活动过程指导制度”。

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国际部的活动全部是由学生自己组织,这一过程中,锻炼了他们的领导组织能力,学生的管理也走向了自治。

我们之所以对学生的“成长过程类问题”感到棘手,一是在于我们学生立场的摇摆不定;二是我们的管理误读了学生的需要。

“坚持学生立场”已成为共识,然而在现实的管理中,却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听话乖巧,取得优异成绩时,教师能心情愉快地站在学生立场上看待、处理学生间的各种问题,一般不会有很大的偏差;但当学生违纪违规,教师的教育遭到学生的蔑视、敌视、抵制、对抗时,教师则会放弃学生立场,转而从成人的视角来看待学生,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评价学生,用教师的绝对权威去震慑学生,很少给学生申辩的机会。如此,不仅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也让自己心力交瘁、焦头烂额。”而这种立场的变化影响了我们对于学生问题的认识,如只是看到“垃圾没有清理”“门没有锁”,看不到学生“自己组织”活动的意义。

管理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于是学生的需要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但在现实中,“学生需要”成了我们的挡箭牌,主要体现在:用“当前需要”掩盖“成长需要”,如过多强调了“升学”;用“部分需求”剥夺“整体需要”,如过多强调了学科、课堂的学习;用“成人需要”替代“儿童需要”,如将“学生需要”异化为“我们认为他们需要”并强加在学生身上。

所以,学生的问题管理,最核心的还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学生。当真正的学生进入我们的视野,学生的问题都会是他们成长的机遇,我们的管理也会从“服务于升学”转向“服务于学生发展”,引领学生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从“控制”走向“指导”,努力培养积极的生活者,引领学生踏上幸福的人生之路。

对于学生问题的解决,层次较高的解决方式,虽然不一定马上见效,但往往是最根本也是最贴近教育本质的。美国教师对水痘问题的处理向全体学生传递了一种积极的理念——“问题可以转化为机遇”,这种信念的价值对于学生的成长更为重要。

(作者单位:江苏省天一中学)

栏目编辑 王 皓

上一篇: 而条人生
下一篇: 同情不是真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