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班主任管理论文范文,班主任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先识后赏,让赏识更有力量

  • 投稿铁柱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447次
  • 评分4
  • 20
  • 0

◎赵文汉

“赏识教育”被广泛地运用到了教育实践操作中,呈现为一种遍地开花的“繁荣景象”,然而在教育实践中,“赏识教育”“正能量”的发挥大打折扣,这是因为在一片“繁荣景象”的掩盖之下也存在着一些对“赏识教育”的误读、误解和误用现象。

在“孩子是夸出来的”影响下,“赏识教育”被误读为对孩子不能说“不”;“赏识教育”被误读为“孩子的什么都可以赏识”,“赏识教育”被肤浅化和泛滥化。

班里有一个“混不管”的学生。受班主任委托,我找到他谈话。彼此坐下后,我说:“看起来,你那么聪明。可是……”没等我的话说完,这个孩子就把话接了过去:“赵老师,说内心话,您是我崇敬的一位老师。但是,没有想到,您找我谈话跟其他人一样,开口就是‘你真聪明’。说实在的,我认为‘你真聪明’这句话是对我的一种讽刺。这句话说明我身上实在没有可夸的了,说明我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不是吗?有东西可夸,谁还夸你‘真聪明’啊?我从小就被夸‘真聪明’,一直夸到现在,结果就把我夸成了这个样子。”

面对孩子的诘问,我无言以对。细想一想,孩子的话没错。“你真聪明”实在太宽泛太抽象了,好像用在谁的身上都行,聪明是相对的,天下人谁不聪明呢?如此谁都适合的“夸词”,用它来夸赞学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在实际操作中,“赏识教育”先被浅化为“孩子是夸出来的”,然后进一步褪变为“孩子,只要夸就行”,在这一认知水平的指导下,“赏识教育”就被一步步地演化为一种“浅夸”“泛夸”“滥夸”和“虚夸”,到了最后,就只剩下“你真聪明”这一类大而无当、浮而不实的夸词了。

“赏识教育”是教育心理学的一种理论,落实到实践中时要把握原则,科学实施。

一、观察识别,夸在实处,赏对地方

对孩子赏识是有条件的,不是孩子身上的所有优势都可以赏识的。只有那些经过孩子努力之后取得的优秀表现方可进行赏识,否则,孩子本来的优势也会变成一种劣势。

我当班主任时,班里有一位女生丽,16岁已经亭亭玉立了,面容秀丽,身材标准,178cm的个子,十分美丽。就是不仅学习成绩不行,学习状态和习惯都不行。为了解决她的问题,我把她的家长找来共同探讨原因。从与她父亲的一番交流中得知,这个女孩从小就长得漂亮。她这种天然的优势成为她周边人夸赞她的一种资源,于是这个孩子一天到晚地生活在一片夸赞之中。即使学习不理想,她依然被夸赞包围着,无形之中她就产生了一种沾沾自喜的心理,致使她不再在乎自己的学习,直至上了高中。最后,他父亲泪眼婆娑地说:“俺这个女儿被她的所谓漂亮给毁了。”

孩子身上天赋的优势,或者他没有经过努力就获得的优势是不能随便夸的,否则容易出问题。

夸赞孩子决不能随心所欲地乱夸,决不能敷衍了事,不着边际。仔细观察孩子的表现,找到孩子真正的优点,夸在实处,夸到孩子的心里去,夸得孩子也觉得实在。这样才能夸出孩子的自信,夸出孩子的斗志。

有一年,我的班里接收了一个择校生,成绩较差,她仿佛麻木了,对此很是不在乎。经我观察,这个学生成绩不理想,但做事认真,黑板擦得是最干净的,字写得一丝不苟——观察的过程就是一个“识别”过程,找到孩子真正的“优点”所在。想鼓励孩子时,观察识别的过程是必需的——此时的这位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只要能够帮她重拾信心,把她认真的优点移植到学习上来,她还是能够转变的。为此必须等待机会,找到夸赞的一个契机,让她察觉不到我的出发点和要达到的目的。机会终于来了,她要参加一个活动,需老师写封推荐信,我抓住这个机会写了一封感情饱满而又实实在在的信,部分内容摘录如下:“……人说,字如其人。小娟的钢笔字刚劲有力,一笔一画,横平竖直,规规矩矩,像印刷的一样。‘刚劲有力’透露出的是小娟身上的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她的这种不服输的劲儿一定会让她在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而且请相信,她以后还会成为学习上的一个佼佼者!……”当她看到这封信时,她的脸上流露出一种惊异的目光。她在活动中不但获得了一等奖,而且回校后便开始主动学习了。后来,她不但考上了大学,而且考上了研究生后留校当了老师,现在已是教授了。

“写字认真”仅是她“认真”品质的一种表现,帮助她发现这种品质——找到自信的理由。由“写字认真”说开去,帮助她放大这种品质,帮助她把这种品质移植到学习上去。这样的“夸”一是实在,二是教育不露痕迹,学生易于接受。

二、选准时机,信任等待,夸出自信

实施“赏识教育”,不可把“赏识”变异为一种“唠叨”,要夸在紧要处。选准赏识的时机,才能产生赏识者想要的效果。

前面提到的漂亮女生丽青春漂亮,追她的人很多,她来者不拒,一时间关于她的一些传言沸沸扬扬。家长的话一句也不听,打断木棍,她依然我行我素,直至她与一个社会小青年胡混时被逮到派出所。她的父亲军人出身,性格刚烈,把她清除出了家门。她寄居在一个远房亲戚家,陷入了人生的低谷,表现得非常沮丧与无助——“无助”就是对“助”的一种渴求,这就是时机,此时你向她援手,她才会倍加珍惜——我找到她,对她说:“谁放弃你,你自己都不能放弃你自己,拯救自己的只能是你自己。你漂亮,身材好,个子高,身体协调性强,智力不低于一般人。只要不放弃自己,考与模特儿相关的专业有优势,一样可以上大学。”她泪流满面地对我点一点头。从那时起,她开始改变自己,最终考上了大学的服装设计专业。后来留学到了美国,现居美国。

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找到了孩子的优点,夸出孩子的自信。这时,我也夸了她的漂亮,但不是毫无目的地泛泛而夸,我夸的目的是为她找到今后努力的方向。

孩子与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有些孩子心智成熟较早,早早地就表现出了他的才能,对这样的孩子比较容易实行“赏识教育”。而有一些孩子心智发育较晚,其才能、特长显露的比较晚,与同龄的孩子相比,他会显得比较“差”。对于这样的孩子实行“赏识教育”时就必须坚持“不放弃”原则,这时,实行“赏识教育”者一定要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才华”的信念。我们要做的就是隐忍他的暂时不优秀,耐心等待他心智发育成熟的那一天。

我的孩子小时候属于那种心智发育较迟的孩子。小学快毕业时,他的注意力集中还不能超过20分钟,上课东张西望,或者小动作不断,成绩自然在班级里倒数。小学六年,他的状态一直都没有改观,但是我从来没有因为成绩而批评过他。初中三年他的改变也不大,我依然耐心等待。

我要做的工作就是努力保持孩子的自信,等待他心智发育成熟的那一天。于是,只要有恰当的机会我就会鼓励孩子让他保持自信。读书会上获奖了,我把孩子的头搂进怀里对他说:“我知道你行的。到了大学里,你会更优秀的,放心吧,孩子!”上了高中后的第一次大考,名次比他入学时进步了十多名,我紧紧地握住孩子的手,眼睛潮湿地对孩子说:“孩子,我的话没错吧,你越大成绩就会越好,不是吗?这次进步就是一个证明。整个高中你会越来越好的。”我不露痕迹地指出他今后努力的方向。就这样,他的成绩不断提升,高中毕业考上了211大学。在大学里,他的实力开始爆发,顺利考上了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赏识孩子必须让孩子对你的赏识深信不疑,否则就不会有效果。所以,在等待中,抓住时机,有理有据,孩子才会认可你的赏识,充满信心。但,无论什么时机,没有一份信任,是难以等候到的。

三、有褒有贬,夸出方向,夸出动力

“赏识教育”绝不是不能对孩子说“不”,它与“批评教育”互为条件,没有批评就没有赏识。但是赏识教育理念下的批评,是给批评裹上一层“赏识”的“糖衣”,让其甜在口中,却治病于体内。“良药”也可以让其不“苦口”,批评要让受教育者乐于接受,批评只有被接受后才能被内化为前进的动力,找到努力的方向。

2009年9月份的一天,我的办公室来了一位高分落榜生。他的高考分数已经超过重点线30多分,但他坚持要复读。把他的一切手续办完送他进班后,留下他的父亲,与他父亲交谈后了解到如下情况:这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孩子,当年选择学文就是他一人做的主,违背了全家人的意愿。平时学习和日常表现都非常优秀,心高气傲,非北大不上,但是,2009年他的高考分数却离北大还有一大截。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就是因为他不大听取别人的意见。

上课一个多月之后,我发现他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做事不严谨——点滴的马虎让他无法把自己的才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于是我把他找来开始了下面的对话。“你为什么要来复习?”“考取北大。”“知道北大在我省的招生比例吗?”“万分之二,可以说是万里挑一。”“万里挑一挑出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人?”“是顶尖级的人,是完美的人。”“你做到了吗?”“我没有做到吗?”可以看出这孩子是一个自信十足的人,又可以看出他不善自省的弱点。“你没有做到,你还有不小的距离。你确实有考上北大的潜质——接受能力强,发散性思维好,思考问题的深刻性和独立性也都很好。但是由于你身上有不严谨、小马虎、做事不善追求极致等方面的小毛病,比如你的字就不够工整美观,比如数学你经常忘了写小数点,就是这些你不太在乎的小毛病使你的才华在点点滴滴中流逝掉,让你无法将你的才华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这就是你无法超越北大分数的原因之所在。响鼓不用重锤,我就说这些,回去后你好好琢磨琢磨。”2010年,他顺利地考上了北大。

在此,夸其有“潜质”有“才华”,称其为“响鼓”,但同时也具体指出不足给他带来的后果,且将后果与他最为在乎的东西联系在一块,目的是让他对自己的不足在乎起来。

教育孩子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赏识”只有用对地方,用对方法,才能真正发挥出积极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