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医药学论文范文,医药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焦虑症患者的心理分析及药物治疗

  • 投稿Jeff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1025次
  • 评分4
  • 32
  • 0

张文雄 涂兴生

泉州市第三医院精神科,福建泉州 362000

[摘要] 目的 探讨焦虑症患者的心理状况和药物治疗效果,分析得出一个较好的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该院诊治的焦虑症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心理指导以及宣讲基本知识)和观察组给予抗焦虑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8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疗效,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结合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兼用短效和长效药物,可以尽快缓解病人的症状,同时也可以维持长期疗效,还要着重解决患者心理社会问题,这样对患者的康复才有良好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焦虑症;心理分析;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3(a)-0068-02

焦虑症在临床上的表现主要是以焦虑情绪为的神经症。焦虑症在神经症专科门诊中,发病率达到神经症总数的16%[1]。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然而,人们精神的病症也愈加增多。目前,焦虑症患者也逐渐增多。国外流行病学统计的焦虑症发病率是5%,而1982年我国流行病学的调查统计结果是焦虑症的患病率为1.48%,两者差异较大,究其病因主要是我国的焦虑症有一部分被诊断为神经衰弱[2]。该研究对该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48例焦虑症患者进行了临床跟踪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收集48例焦虑症患者,其中女患者29例,男患者19例,年龄24~55岁,平均42.3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5例,高中文化程度26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关于焦虑症的诊断标准。 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排除严重精神障碍及精神疾病患者。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将所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丁螺环酮和氯硝西泮治疗,逐渐增加到有效剂量,再根据疗效和不良反应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在治疗过程中,口服丁螺环酮的平均剂量为(24.5±5.5) mg/d,氯硝西伴平均剂量为(5.5±3.5)mg/d。

观察组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以心理辅导。首先,医护与患者之间多交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充分掌握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找出影响发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及不恰当的行为方式;其次,向患者介绍焦虑症的病因及相关治疗方法,让患者了解病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便于主动配合;采用认知治疗及放松训练的方法,鼓励患者表达抑郁焦虑情绪 ,帮助患者发现其不合理的信念,对自己的错误认知有所认识,并指出错误认知和焦虑症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促使患者建立一种正确的认知观念;此外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制定每周放松训练计划。采用启发、诱导、角色扮演等方式协助患者认识错误观点,安慰患者,对患者不良心理进行疏导,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教会患者识别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及想法,并学会如何控制并矫正,适当减轻患者的主观感受,缓解其不良情绪;最后,在每次治疗后,归纳总结患者的症状及转归情况,并做好记录为下一次治疗提供参考[3]。

1.3 评价指标

所选患者均根据其工作、生活及社会功能康复情况,及SCL-90心理学指标评定其疗效,其中痊愈是指患者焦虑症状消失,能参加正常的工作学习及日常活动中,恢复了正常的家庭及社会功能;显效是指患者焦虑症状基本消失,能参加一般的工作学习及生活,但是特殊时候仍有困难;有效是指患者焦虑症状有所好转,能参加少量的日常工作、学习及生活,恢复了部分家庭及社会功能;无效则是指上述相关指标均未见明显改善[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8周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焦虑症是神经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上以慢性焦虑常见,表现出共性,在不良心理因素刺激下,引起患者精神的焦虑。焦虑症还易于复发,给患者带来生理及心理严重的影响。既往一般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焦虑,但是效果往往不甚理想,且部分药物的嗜睡、成瘾性等不良反应严重,患者不能耐受而未能持续治疗[5]。该研究以该院诊治的焦虑患者为研究对象,强调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治疗如认知疗法、放松训练等,改变或消除患者的错误的认知评价,经过8周疗程治疗后,结果显示实时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表明焦虑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心理治疗效果较佳[6]。

焦虑症患者的情绪不稳定,多属于中枢神经不稳定型,与患者本身的性格是否内外向无明显相关性。焦虑症患者除了突出的焦虑表现,往往还伴有抑郁、强迫、恐惧以及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情绪[7]。焦虑症的治疗,我们强调进行适当的心理分析,充分掌握患者心理状态的前提下,采用一些心理治疗方法,并给予不良反应较小的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对于一些神经极度衰弱的患者加用营养脑神经药物。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理和躯体症状进行正确分析,向患者解释相关的治疗方法,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8]。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寻找引发患者发生疾病的诱因,从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以心理学方法帮助患者解决心理困惑。

该研究选择的药物为丁螺环酮与氯硝西泮联合应用。丁螺环酮是非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是一种新型药,其抗焦虑的作用机制主要是与5—羟色胺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具有突触前及突触后激动剂功能,抑制大脑边缘,产生抗焦虑作用。丁螺环酮不产生成瘾性,不嗜睡,不会有戒断综合征,不良反应较少,偶可见有恶心、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但不会太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而氯硝西泮是苯二氮卓类衍生物,临床上小剂量应用激活BDZ-受体而加强GABA神经传导,具有较好的的抗焦虑作用,且短期小剂量不产生戒断反应。该研究中氯硝西泮合用丁螺环酮治疗辅以心理治疗,见效快、疗效肯定、安全可靠,可在临床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王祖承.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9.

[2] 袁茵,卢莲,鲁娓.焦虑症患者心理控制源与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4):495-497.

[3] 王晓芳,肖云.心理干预对焦虑症失眠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1,30(1):251.

[4] 武春建,殷松.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5):355-357.

[5] 金洪喜,龙鲸.心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康复的观察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11):2440-2441.

[6] 王晓芳,肖云.心理干预对焦虑症失眠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1,30(1):138.

[7] 王宁.焦虑症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中外医疗,2014,33(12):143-144,146.

[8] 戎伟,李江波,万承龙,等.认知行为治疗与药物治疗焦虑症患者的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30):235-236.

(收稿日期:2014-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