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医药学论文范文,医药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 投稿vior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758次
  • 评分4
  • 42
  • 0

陈颖源

朝阳市第二医院放射科,辽宁朝阳122000

[摘要]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所有病患的试验仪器均使用产自德国制造的多层螺旋CT机对其进行扫描。在病患进行扫描的时候,首先令病患采用仰卧体位接受临床检查,并从肺尖位置开始,对病患进行常规的扫描工作。并使用原有数据进行平面重建工作,对该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就诊的153例病患进行医学影像研究。 结果 在153例病患中,累计病变肺动脉,1 134支,其中肺叶部分动脉有267支,肺段动脉有453支,肺亚段动脉有342支,其余为肺动脉支数。 结论 诊断的经验也在不断的积累当中,MSCTPA检查诊断也会将成为新肺动脉栓塞诊断的黄金标准,值得在该疾病的诊断治疗中推广使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螺旋CT;三维重建

[中图分类号] R5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2(a)-0179-02

[作者简介] 陈颖源(1966.6-),男,朝阳凌源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CT和核磁共振诊断。

肺动脉栓塞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老年人是该疾病的高发人群。该疾病很大程度上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据相关研究表明,该疾病的致死率约为31%左右。该疾病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种。因此,对该疾病进行治疗的时候,应该做到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在根本上将该病控制在理想范围内。该研究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来该院就诊的病患153例为研究对象,探究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院就诊的病患153例为研究对象,在所有病患中, 男病患77例。女病患76例。平均年龄62.5岁,所有病患均已确诊,该组病患肺炎16例,慢性盆腔炎26例,下肢深度静脉血栓82例,肺癌29例。病患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气短,和咳痰症状。

1.2 扫描方式

①该研究对所有病患的试验仪器均使用产自德国制造的多层螺旋CT机对其进行扫描。在病患进行扫描的时候,首先令病患采用仰卧体位接受临床检查,并从肺尖位置开始,对病患进行常规的扫描工作。

②CT机接通电压为150 kV,电流220 mA,非离子造影剂100 mL,利用每秒流速为40 mL的速度进行高压注射,在注射药品后延迟10 s左右进行全面扫描,153例病患均顺利完成该步骤。

1.3 医学影像分析

医护人员将所有病患的扫描资料传输完毕之后,要输送到工作站,工作站人员可以利用:容积再现,CT仿真内窥镜,表面遮掩等方式进行血管三维重建工作。输出图像之后,医生要对相关血栓症的诊断指标进行全面评价,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诊断。为动脉栓塞疾病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2 结果

在153例病患中。累计病变肺动脉,1 134支,其中肺叶部分动脉有267支,肺段动脉有453支,肺亚段动脉有342支,其余为肺动脉支数。动脉栓塞的主要类型有周围型,混合型以及中心型。观察病患的肺动脉可见,所有病患的肺部动脉均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分支充盈缺损,在缺损动脉中,固附壁性充盈缺损(凹陷状)294支,中央性血管缺损者405支。肺部动脉分支中断者282支。肺部动脉不规则变宽, 令管腔形状发生改变153支。其中急性肺部栓塞的诊断指证为中央性血管腔充盈受损,令血流的腹壁充盈缺损。慢性肺部栓塞的指证为:病患血管壁增厚,管腔出现不规则狭窄,除此之外,肺动脉栓塞还会出现一些间接症状,例如:肺炎,胸部积水,胸膜下梗塞灶等等[1]。

2.1 肺动脉受累分布详情

从表1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肺动脉栓塞病患。高并发部位主要是以,叶肺动脉。其余依次为佐助肺动脉,段肺动脉以及下段肺动脉。利用对病患的动脉血管进行三维重建的方式,不但能够准确观察到并患肺动脉主干内的酸涩情况,同时也对临床治疗该疾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见表1。

2.2 病患临床表现

2.2.1 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 闭塞性动脉栓塞:病患被栓塞的血呈现出了低密度无对比剂充盈情况[10]。附壁血栓:病患的血管中心有高密度对比剂,周围有低密度栓子存在[11]。部分充盈缺损:有图像可知, 病患并不安部位有高密度造影剂存在,对侧部为低密度栓子,并具有凸向腔内的征兆。中心栓子:病患的栓塞在其自身的血管中心位置,病患栓子周围有密度高的对比剂存在, 有双轨征的迹象[2]。

2.2.2 动脉栓塞的间接征象 支气管动脉扩张:当病患的支气管动脉直径在1.5 mm以上的时候。判定其为支气管动脉扩张。肺不张:观察病患的医学影像资料可见,肺部有三角形致密阴影存在[12]。肺部感染:观察病患医学影像资料可见,其肺部区域内肺叶片存在絮状阴影。肺梗死:观察医学影响资料,病患肺内出现边缘不清晰的三角状阴影,具体位置在胸膜,三角形状尖端指向肺门位置。肺动脉高压:病患的肺部动脉主干宽大于28 mm,左、右肺动脉干宽是>16 mm为中央动脉肺部扩张。

3 讨论

依照相关医学文献表明,[2]没有经过系统性治疗的肺动脉栓塞病患死亡率约为31%左右,如果病患能够及时就医,并通过有效方式医治,那么该病的死亡率就会大大降低、由此可以说明,只有对该疾病进行系统化的诊断,才能够将治愈该疾病的机会在根本上加以提升。从目前的医疗水平来看,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医学影像检查来进行,其中,对病患肺部动脉的DAS检查一直是诊断该疾病的黄金标准。对DAS进行检查, 其准确率高达95.5%以上[3]。但这种检查方式虽说诊断率高,但也是有一定缺陷存在的:DAS检查为创伤性检查的一种,并在检查之后,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比如说, 在对病患进行该项检查的时候, 病患会出现反复性出血,辟邪水肿以及假性动脉瘤等[4],这些并发症对病患本身的疾病治愈存在着很大的阻碍性,危害其自身的健康。依照相关调查表明,由于检查不当引起死亡率在0.6%~0.7%之间[5]。因此,对于病情严重的病患,并不鼓励对其进行该项指标检查。最近几年,随着多层螺旋CT机在临床中的投入使用,对于肺动脉栓塞病患的诊断来讲,是一个福音。该方式有着操作方便,简单易行,无创伤的特点,深受医务工作者的欢迎。利用该设备对病患进行检查与诊断,不仅在最大程度上将DAS检查的不足之处加以弥补,还能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率[6]。

从对该组153例病患的相关分析结果上来看,说明多层螺旋CT不仅仅可以将病患肺段动脉加以全面显示,还能够充分将病患肺部的亚段肺动脉显示出来。从该组实验中可以证明,利用多层螺旋CT设备能够将病患的肺段和亚段肺动脉进行全面显示,但对亚段以下的细小分支显示效果欠佳。这和外国专家Ghaye提出的相关理论一致。

从当前情况来看,肺动脉栓塞疾病发病率有着逐年上升之趋势,因病患个人身体素质不同,一些病患在发病初期并无明显的症状,因此,医生在对这种类型病患进行诊断的时候,极易出现误诊的情况。再加上肺动脉和肺静脉的PE特征相似,更是增加了医生的诊断难度。该方式针对病患原始轴位图像进行分析,将其进行连续观察,将三维立体的血管图像进行观测,能够准确的将病患肺部动脉栓塞位置加以展现[8]。多层螺旋CT设备有着灵敏性高的特点,利用该设备能将肺段及肺亚段动脉栓塞的显示率加以能全面提高,这样以来,医生就能够更加准确的将肺部栓塞和下肢静脉栓塞情况加以清晰明了。值得注意的是,医生在利用该项设备对病患进行扫描的时候,应适当的将扫描时间加以延长,通常情况下,设备的延长时间应该在10 s以上, 但不宜超过15 s[9]。

综上所述, 随着该项检查技术的不断成熟,诊断的经验也在不断的积累当中,MSCTPA检查诊断也会将成为新肺动脉栓塞诊断的黄金标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戴汝平.重视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33(5):112-113.

[2] 王青,马祥兴,李传福,等.16层 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7):56-58.

[3] 许国臣.单排螺旋CT间接性静脉造影术在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17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58(6):89-92.

[4] 杨 学华,张保朋,韩庆元.多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 (9):1191-1193.

[5] 龚静山,徐坚民,夏占统,等.急性肺血栓栓塞的多排螺旋CT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4(20):15791.

[6] 郑敏文,宦怡,曹雅丽,等.电子束CT在急性肺动脉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4(20):7001.

[7] 陈广,马大庆,贺文,等.多层螺旋CT肺动脉栓塞直接征象与溶栓效果的对照[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4(38): 1079 -1080.

[8] 赵力,郎志瑾,伍建林,等.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3(37): 307-310.

[9] 王青,马祥兴,李传福,等.1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4(38): 711-713.

[10] Remy-DardinM,Mastora I,GrothMD, eta.l SpiralCT angiography ofthe pulmo-nary circulation radiology[J].PractAppl J Thorac Imaging, 2001, 16(4): 269-278.

[11] TorbickiA, van beek EJ,CharbomierB, eta.l Guidelines on diagnosis andman-agementofacute pulmonary embolism[J].EurHeart J, 2000, 21(16): 1301-1336.

[12] Schoepf J,Costello P.Multidetetor-row CT imagine of pulmonary embolism[J].Semin Roentgeno,2003(38): 106-114.

(收稿日期:201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