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医药学论文范文,医药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膈下逐瘀汤对早期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

  • 投稿天蝎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1101次
  • 评分4
  • 35
  • 0

杨银花 王佳宁 韩 雪 石安华 姚 政 谭丽萍 贾 勇 陈文慧

云南中医学基础医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 目的 探讨膈下逐瘀汤对早期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体重、肝湿重、肝指数、肝脂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法制备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20只、模型组20只(B组)、膈下逐瘀汤组(C组)10只。模型组、膈下逐瘀汤组给予高脂饲料(普通饲料基础上加10%猪油,2%胆固醇)喂养持续12周,正常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 8周末开始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膈下逐瘀汤组给予膈下逐瘀汤灌胃。分别于造模第6周末、12周末测定正常组及模型组体重、肝湿重、肝指数、肝脂,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高脂饲料喂养6周,造模组大鼠体重、肝湿重、肝指数、肝质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P<0.01),造模组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到单纯性脂肪肝病理改变; 12周末模型组、膈下逐瘀汤组与正常组比以上指标改变更加明显,第12周末膈下逐瘀汤组大鼠肝湿重、肝指数、肝质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高脂饲料喂养大鼠6周能成功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膈下逐瘀汤可改善模型大鼠肝脏脂质代谢紊乱。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早期非酒精性脂肪肝;膈下逐瘀汤;肝指数;肝脂

[中图分类号] R285.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1(c)-0079-02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随着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全球化的流行趋势,NAFL已成为2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亦是我国愈来愈重视的慢性肝病问题[1]。该实验通过2012年10月—2013年1月间复制早期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观察活血化瘀方膈下逐瘀汤对早期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活血化瘀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

该实验于2012年10月—2013年1月结束,雄性SD大鼠50只,清洁级,体重(150±10)g,昆明医科大学实物中心提供,生产许可证号:SCXK(滇)11-0004(5939180),饲养于云南中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室温适应性饲养l周后用于实验。

1.2实验药物

膈下逐瘀汤药材购自云南省中医医院。

1.3试剂及仪器

10%中性福尔马林液(云南中医学院病理实验室配制),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海市离心机械研究所)、BD.600LT-86L。

1.4方法

1.4.1早期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制备及标本的制备

1.4.1.1早期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制备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20只、模型组20只、膈下逐瘀汤组10只。模型组、膈下逐瘀汤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大鼠持续12周,正常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从第8周末开始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膈下逐瘀汤组给予膈下逐瘀汤灌胃。

1.4.1.2标本的制备6周末从正常组及模型组各随机抽取10只大鼠,12周末正常组、模型组、膈下逐瘀汤组各10只大鼠麻醉剖杀取血,处死后迅速取肝脏,肝左叶存于10%中性福尔马林中用于病理切片,肝右叶冻存用于制备肝匀浆测肝脂。

1.5观察指标及测定

大鼠体重,进食量、饮水量,肝指数:肝湿重/大鼠体重;肝组织匀浆检测肝脂水平(ELISA法);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

1.6统计方法

实验结果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数据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用方差分析,方差不齐用非参数检验。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前4周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进食情况正常,第5周后模型组进食量及体重增加较快,大便稀软,部分大鼠出现便溏现象。第8周末后模型组体重增长放缓,进食量减少,行动较为迟缓。

2.2早期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 6周末体重、肝湿重、肝指数、肝脂含量变化

模型组与正常组比大鼠体重、肝脏湿重、肝脂显著升高(P<0.05或0.01),肝指数与正常组比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早期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 6周末肝脏组织病理学

正常组大鼠肝索沿中央静脉呈放射状分布,肝细胞无水样变性及脂肪变性;模型组大鼠肝细胞体积增大,质内可出现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

2.4早期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 12周末肝指数、肝脂含量变化及膈下逐瘀汤干预作用

与模型组比较,膈下逐瘀汤组肝湿重、肝指数、肝脂显著降低(P<0.01),体重稍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中医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大多归属于“积聚”等范畴[2]。气滞、痰阻、血瘀是其主要病理产物,而血瘀在脂肪肝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活血化瘀是治疗脂肪肝的基本法则[3]。该实验以高脂饲料复制早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大鼠模型,从瘀血这一病机出发,采用活血化瘀中药膈下逐瘀汤进行干预,观察膈下逐瘀汤对早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大鼠肝脏脂代谢的影响。实验观察到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造模组大鼠体重(394.00±33.07)g、肝湿重(11.80±1.34)g及肝甘油三酯(0.82±0.04)mmol/L、肝总胆固醇(4.90±0.37)mmol/L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或0.01),肝指数也有升高趋势,表明采用高脂饲料喂养6周可成功复制早期NAFL大鼠模型,该方法造模具有制作方法简便、重复性好、价格低廉、动物死亡率低、复制率高,病变有渐进性发展过程,造模停止后病变逆转缓慢便于药物干预研究的优点,为国内外最常用的脂肪肝模型[4]。该课题前期研究者张顺贞[5]的前期实验用该造模方法成功复制脂肪肝大鼠模型,也证实了该造模方法的优点。

有学者研究表明:血瘀证在早期脂肪肝就已经存在[6],孙云霞[7]等实验证明活血化痰方高剂量组可明显降低模型动物肝脏中脂质水平。该实验观察到应用膈下逐瘀汤临床等效量干预4周后,膈下逐瘀汤组大鼠肝湿重(11.59±1.93)g、肝指数(2.63±0.33)%、肝甘油三酯(0.58±0.07)mmol/L、肝总胆固醇含量(3.73±0.250)mmol/L较模型组大鼠显著降低(P<0.01),脂肪肝病理改变减轻。该实验结果提示:活血化瘀中药膈下逐瘀汤临床等效量可改善早期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另外有研究[8]显示,血液黏度的与脂肪肝发生率呈正相关性,因此活血化瘀药方膈下逐瘀汤治疗脂肪肝有理论及实践依据。至于活血化瘀方改善肝脏脂质代谢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范建高.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2008,16(11):801.

[2]李军祥,陈治水,危北海.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98-199.

[3]蔡丹莉, 陈芝芸, 严茂祥,等.膈下逐瘀汤对血瘀型非酒精性脂肪性[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19(4):303-305.

[4]翁小刚,朱晓新,杨庆, 等.非酒精脂肪肝的实验研究进展[J].中国试验方剂,2009,15(11):104-108.

[5]张顺贞.去脂软肝方对早期脂肪肝大鼠血液流变干预作用的[D].昆明:云南中医学院,2012:1-66.

[6]张顺贞,陈文慧.活血化瘀法对脂肪肝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23(3):31-33.

[7]孙云霞, 杜斌, 王涛. 活血化痰方治疗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18(22):236-239.

[8]陈丽娟.80脂肪肝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8(8): 966-967.

(收稿日期:201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