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医药学论文范文,医药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洪水灾害常见疾病及用药情况

  • 投稿二涵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673次
  • 评分4
  • 40
  • 0

蔡清宇 张 沂 樊春艳

海军总医院药剂科,北京 100048

[摘要] 本文对洪水灾害及洪水次生灾害—泥石流引发的常见疾病及其用药情况进行系统论述。本文从洪水灾害引发的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虫媒传染病、皮肤病及泥石流六个方面进行分层次论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洪灾;疾病;药品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9(b)-0049-02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洪水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洪灾的医学救援中药品保障是实施救治的物质基础,若能在灾害发生前预知灾后常见疾病,并根据疾病种类进行相应的药品准备及保障[1],对医学救援的成功,会起到极大的促进意义。

1 洪水灾害引发的常见疾病及用药情况

洪水灾害主要引发的传染性疾病有:消化系统传染病、呼吸系统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虫媒传染病、皮肤病等[2]。

1.1 消化系统疾病及用药情况

1.1.1 甲肝 甲肝为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引起的较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起病急,有畏寒、发热、腹痛、腹泻、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等[4]。初起时往往误认为感冒,容易被人忽视,延误病情,继而引起暴发或散发流行。其流行途径主要是粪-口传播,食入被HAV污染的水和食物是甲肝爆发流行的最主要传播方式。

因甲肝为自限性疾病,只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愈后良好,能完全治愈,无慢性化,无需进行特殊的药物治疗。

1.1.2 痢疾 痢疾是一种以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及粘液脓血便为主症的肠道传染病,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主要通过食物及水进行传播。

临床治疗主要以诺氟沙星、复方磺胺甲恶唑、甲硝唑、阿米卡星、阿奇霉素等药为主,但因喹诺酮类药物有导致软骨损坏的副作用,所以三代头孢仍是临床治疗痢疾感染的首选药物[5]。

1.1.3 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腹痛、腹泻、肝脾肿大等,严重者可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传播途径主要为消化道传播。

治疗以喹诺酮类为首选药物。氯霉素可以用于伤寒的治疗但临床不良反应较多,易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且其不良反应不可逆,所以已不作为伤寒患者的一线用药。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钠虽对伤寒杆菌的抗菌活性较强, 但其退热时间相较喹诺酮类稍长,且近年来对头孢曲松钠的耐药菌株明显增多,疗效较差。喹诺酮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合成抗菌药,尤其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其抗菌谱广,活性强口服吸收好,血药浓度及生物利用度高,血浆蛋白结合率低,分布广,体内代谢少不良反应小,价格便宜,成为伤寒治疗中的一大亮点[6]。

1.1.4 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可经水、食物、苍蝇及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但水型传播是其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及黄色稀水样便。

临床治疗应进行严格隔离,及时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辅以抗菌和对症治疗。临床常用药物为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及头孢克肟、头孢他啶等[7]。

小结:因消化系统疾病腹泻症状较多,喹喏酮类抗生素及抗病毒、助消化和止泻类、补充电解质类药物应准备充分。

1.2 呼吸系统疾病及用药情况

1.2.1 流脑 流脑全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所致的化脓性脑膜炎。其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飞沫直接经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而引起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皮肤瘀斑瘀点等。

青霉素类药物对脑膜炎双球菌是一种高度敏感的杀菌药物。三代头孢类如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对脑膜炎球菌抗菌活性强,易透过血脑屏障,且毒性低。如需纠正酸中毒,输注液体为5%碳酸氢钠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液;脱颅压颅内高压时可选择快速静脉输注20%甘露醇[8]。

1.2.2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结膜炎、口腔麻疹粘膜斑(柯氏斑)、全身斑丘疹及疹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临床特征。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其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通过讲话、咳嗽、喷嚏,病毒可藉空气飞沫散布到周围空气中,经鼻咽部或眼结合膜侵入易感者而导致感染。

临床治疗以护理为主,注意室内适当的温、湿度,避免强光刺激。必要时进行对症治疗如体温过高可给予物理降温,或按医嘱给予退热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酸酚等处理;麻疹轻型患者可予以抗病毒口服液等对症治疗;重型麻疹患者可按病情予以抗病毒口服液、静滴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和支持治疗;并发肝损害者予以甘草酸二铵等治疗;并发心肌损害予以1 ,6 二磷酸果糖、ATP、辅酶Q 等治疗,并发肾损害者予以限盐和适当限水治疗,并发细菌性肺炎予以抗生素治疗[9-10]。

1.2.3 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非常典型,一发病即出现高烧,并伴有肌肉酸痛、头痛、咽痛等症状,并可能导致病毒性肺炎、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流感严重时,可致人昏迷、抽搐甚至死亡,故其危害性较大。

流感的临床治疗较有针对性。患者早期可给予奥司他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给予头孢类、氟喹诺酮类进行抗感染治疗;对症治疗中,对于高热者可给予对乙酰氨基酚口服及物理降温,咳嗽、咳痰者给予氨溴索化痰,合并有呕吐、腹泻的患者给予补液,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气促、低氧血症者给予吸氧治疗。

1.3 自然疫源性疾病及用药情况

1.3.1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寄生在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血管里,在血管里吸血、产卵、排出毒素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记忆力减低、共济失调、发作性癫痫等。

临床主要对患者进行脱水处理, 可选择利尿剂如醛固酮拮抗剂、呋塞米、甘露醇、泼尼松等。但皮质激素泼尼松不良反应较多,使用应谨慎。临床可施行对症治疗,待症状缓解后给予吡喹酮进行病源治疗,亦可选用青蒿素类衍生物蒿甲醚和青蒿琥酯进行治疗。

1.3.2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多种不同型别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早期有高热、倦怠无力、全身酸痛、结膜出血、腓肠肌压痛;中期可伴有肺弥漫性出血,明显的肝、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晚期多数病人恢复,少数病人可出现后发热、眼葡萄膜炎等。直接传播是钩端螺旋体病原的主要传播方式。

青霉素是治疗钩端螺旋体病的最有效药物。但青霉素易引发赫氏反应,表现为头痛、四肢厥冷、原有症状加重,部分出现低血压休克,少数可迅速转为肺弥漫性出血等。为降低赫氏反应的发生率,可在使用青霉素前5~10 min肌注安定10 m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0 mg,不仅可以避免赫氏反应的发生,且退热快,症状改善快,疗程亦可缩短。

1.4 虫媒传染病及用药情况

1.4.1 乙脑 乙脑全称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经蚊虫叮咬传播而引起的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为起病急骤、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病理反射和脑膜刺激征等。

临床上主要对症治疗:对高热患者给予氯丙嗪注射液、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等并辅助物理降温;对于抽搐患者给予苯巴比妥、安定、地西泮等;对脑水肿患者,要用甘露醇、地塞米松等进行脱水治疗。

1.4.2 疟疾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通过疟蚊传播的全球性、急性寄生虫传染病,临床表现以畏寒、发热、出汗、头痛、贫血等为主,并易引发、脑、肝、肾、肺等多器官、多系统的损害。

临床以抗疟原虫治疗为基础,并辅以对症治疗。抗疟药物可选择双氢青蒿素片、双氢青蒿素哌喹片、蒿甲醚胶囊、蒿甲醚注射剂、青蒿琥酯片和复方双氢青蒿素片等。对症治疗包括物理降温、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补充维生素及维生素B6,对脑型疟可给予地塞米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以鲁米那、安定等镇定,用甘露醇、速尿、白蛋白等脱水降颅内压;对发生肝肾功能损伤及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的患者予以护肝、碱化尿液、改善微循环及免疫状态、维持正常的水电解质平衡及输入新鲜红细胞、血小板等综合治疗。

1.5 皮肤病及用药情况

1.5.1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又称过敏性皮肤病,是由变态反应引起的一组炎症性皮肤病[3]。其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后出现风团,亦可见皮炎、湿疹样表现,及皮肤红肿、丘疹、糜烂、结痂等。

临床治疗常用药物为组胺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门冬氨酸钙等。

1.5.2 细菌感染性皮肤病 细菌感染性皮肤病,是由细菌感染皮肤所致。临床可表现为斑(片)、丘疹、丘疱疹、水疱和大疱、囊肿、结节、肿块等原发性损害,也可表现为脱屑、糜烂、溃疡等继发性损害。常见有脓包疮、毛囊炎、疖、痈、丹毒和蜂窝组织炎及中毒性休克等。

临床常见的抗细菌药物有β-内酸胺类、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等。β-内酸胺类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为治疗皮肤感染和早期梅毒首选药,亦可用于无并发症的蜂窝织炎,人、狗、猫、鼠咬伤引起的感染和预防某些野生哺乳动物如蝙蝠咬后的首选一线药物;大环内醋类药物如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适用于痤疮和炎性皮肤病,非细菌感染引起的变形性皮肤病如:酒渣鼻、苔癣样糠疹、口周皮炎等;喹诺酮类药物环如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等适应于复杂性和非复杂性皮肤组织感染等。

1.5.3 真菌感染性皮肤病 真菌性皮肤病,又称皮肤癣菌病,系由浅部真菌侵入人体皮肤、毛发、甲板引起的感染,简称癣。临床常见有花斑藓、手足藓、头藓、体股藓及甲藓等。

临床可选择的疗效好、副作用较小的抗真菌药物有多烯类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唑类抗真菌药物尤其是三唑类抗真菌药,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特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和拉夫康唑等;丙烯胺类抗真菌药包括萘替芬、特比萘芬和布特萘芬等;吗啉类抗真菌药阿莫罗芬及环吡酮胺等。

2 泥石流引发疾病及用药情况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洪水极易引发泥石流。据统计,泥石流灾害引发的疾病发生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骨关节病61%,皮肤病15%,消化系统疾病占11%,眼部疾病占9%,呼吸系统疾病占8%,心血管疾病及精神系统疾病分别占7%,眼部疾病3%,中暑2%。泥石流伤的特点表现为损伤范围广、损伤程度深、机体损伤和精神创伤同时存在,常见疾病及用药与地震灾害相似度极高,可参看地震相关文献资料。

3 结语

洪灾时传染病发病有以下特点[2]:肠道传染病为灾后早期常见首发病,病情来势猛、传播快、发病率高;某些自然疫源性疾病及虫媒传染病有地区性,也可蔓延扩大;同一灾区,各种传染病可先后出现,并与传染病的潜伏期、流行特点及流行时间有关;灾时传染病可以波及到所有易感人群,无性别及年龄的差异;洪灾的不同阶段,发生不同的传染病:洪灾早期,肠道传染病常爆发流行;洪灾中期,呼吸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常成为主要威胁;洪灾后期,儿童传染病、一些虫媒传染病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常成为发病重点。针对洪灾引发的以上发病特点,救援时准备药品应以喹喏酮类及头孢类抗生素、抗病毒药、止泻药、脱水药及补充电解质类等药物为主,同时应备有一定的皮肤科及五官科用药以及清创、抗感染处理等外科用药,另外,手消毒药、驱蚊药、杀虫剂及饮用水消毒药等应准备充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吴才林,叶常青,李全岳,等.参加特大旱灾医学救援的几点启示[J].人民军医,2010,53(10):726.

[2] 陈伟,曾光.洪涝灾害与传染病流行[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8):899.

[3] 曹力,王风林,李彦,等.浅谈赴巴基斯坦洪灾救援的药品保障[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0,5(11):1054.

[4] 蒲永兰,曹利峰,李志勇,等.儿童甲型肝炎与成人甲型肝炎临床特征对比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2011,31(5):799-801.

[5] 张国祥,张传领,沈利蒙,等.细菌性痢疾流行特点及志贺菌耐药性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1,27(12):1125.

[6] 施丽萍. 左氧氟沙星在伤寒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3):103.

[7] 张利国,周颖,周国民,等.16例霍乱用药调查分析[J].医药导报,2008,27(11),1413-1414.

[8] 高化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临床治疗体会[J].中外医疗,2012(12):64.

[9] 杜凤芝.成人麻疹43例临床报告[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7):857.

[10] 黄艳玲.96例麻疹患儿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2,33(32):7118.

(收稿日期:2014-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