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医药学论文范文,医药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化痰止晕合剂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痰湿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2-07-14
  • 阅读量35次
  • 评分0

作者:霍亮亮 邳州市中医院

摘    要:目的:探讨化痰止晕合剂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痰湿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62例痰湿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1例,氟桂利嗪治疗)和观察组(31例,氟桂利嗪联合化痰止晕合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眩晕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积分、脑血流速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74.1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胸闷作恶、呕吐痰涎、视物旋转、头重如裹4项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4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脑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加快,且观察组脑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更快,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嗜睡、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止晕合剂、氟桂利嗪联合治疗痰湿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疗效显著,不易引起不良反应,安全性理想。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化痰止晕合剂;氟桂利嗪;中医证候积分;脑血流速度;


后循环缺血是神经科常见疾病之一,典型症状即眩晕、肢体无力、共济失调、意识丧失等,临床上常以眩晕为其首发症状,病程长且病情反复,会对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1]。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机复杂,与椎-基底动脉系统有关,多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畸形而致其管腔痉挛、狭窄、闭塞等,从而导致头晕发作,若不及时治疗会明显影响患者身心健康[2]。西医治疗以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抗晕动药物为主,但实践证明,长期用药安全性难以保证,停药后易复发,因此疗效并不理想[3]。中医认为该疾病属于“眩晕”范畴,其中痰湿中阻型较常见,临床治疗时应该遵从化痰息风、止呕通络的原则,化痰止晕合剂为我院协定方,符合临床治疗要求,疗效显著[4]。为探讨化痰止晕合剂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方案的优越性,开展以下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62例痰湿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57.33±10.15)岁;病程1~26 d,平均病程(7.21±1.21)d。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57.29±9.91)岁;病程1~28 d,平均病程(7.25±1.40)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西医诊断标准[5];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6]的中医诊断标准;初次发病;严格遵医嘱用药,依从性好;病历档案和监测数据真实且完整;对治疗方案以及不良反应等内容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合并阿尔茨海默病或者抑郁症等精神性疾病;由脑外伤、脑出血、颅内占位性病变等疾病引起的眩晕症;重要脏器功能异常;患有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疾病或者重症感染等疾病;有药物过敏史;妊娠或者哺乳期女性;依从性差或者难以配合完成量表的测试。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必要的抗栓、稳斑调脂、降糖、降压等对症治疗。

对照组患者接受氟桂利嗪(国药准字H10930003,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5mg×20s)治疗,每次5 mg,睡前1次口服,共治疗2周。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化痰止晕合剂,药方组成:红枣、赭石、泽泻各15 g,茯苓、竹茹、橘红、法半夏各12 g,川芎、天麻、红花、桃仁、丹参、白术各10 g,甘草5 g。1剂/d,煎煮400 m L,早晚各1次,治疗周期与对照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1)眩晕改善情况。治疗结束后患者的眩晕等症状轻微,不伴有自身旋转晃动感,可正常生活和工作表示显效;治疗后各项症状得到改善,对生活和工作造成一定影响表示有效;若病情并无得到改善甚至加重则表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中医证候积分。观察患者出现胸闷作恶、呕吐痰涎、视物旋转、头重如裹4项症状,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评估,每项症状评分0~3分,0分表示无症状,评分越高则症状越严重。(3)脑血流速度。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器选择DPL-03多普勒血流探测仪(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记录左侧、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以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4)不良反应。观察患者用药期间是否出现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嗜睡、乏力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74.1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胸闷作恶、呕吐痰涎、视物旋转、头重如裹4项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4项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3 两组患者脑血流速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左侧、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以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脑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加快,且观察组脑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更快,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脑血流速度比较(,cm/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嗜睡、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n(%)]

3 讨论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是多见于中老年人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现代医学认为,该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或梗死引起,病情反复发作且持续时间长[7]。根据其病变特点在抗栓、稳斑调脂等基础上采取扩张血管剂等药物治疗,达到扩张血管以及改善脑供血的目的。氟桂利嗪是临床常用的钙离子拮抗剂,可增加血流量,缓解甚至解除血管痉挛,从而缓解眩晕症状[8]。但是单一使用此药物治疗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考虑到用药安全性,可与中药联合治疗。

中医认为“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瘀滞不行,皆能眩晕”,结合当今社会,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虚证少见,而实证较多,故临床上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多见于痰湿中阻型,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痰、风、瘀3个方面,湿痰、肝风、瘀血为该疾病的关键病机,主要采用化痰息风、止呕通络的治疗方案,因此可选择化痰止晕合剂治疗[9]。本研究显示,较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胸闷作恶、呕吐痰涎、视物旋转、头重如裹4项中医证候积分更低(P<0.05),说明氟桂利嗪与化痰止晕合剂联合治疗可更好地改善症状,疗效显著。化痰止晕合剂为二陈汤、泽泻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方加减活血通络药物而成,方中法半夏主治痰湿眩晕,其功效主要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可平肝息风止痉,两者联用是痰浊型眩晕之要药;茯苓、泽泻可利水渗湿,白术健脾益气,三者联合可健脾祛湿,以绝生痰之源;赭石可降逆止吐,竹茹可清热化痰、除烦止呕,橘红可消痰利气,川芎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红花、桃仁、丹参可活血通经;以上药方可起到降逆化痰、息风止晕、活血通络的效果,是治疗痰湿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有效药方[10,11]。本次研究显示,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脑血流速度明显更快(P<0.05),说明患者脑血流速度得到改善。该疾病患者脑干、小脑、丘脑等部位供血异常,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会导致血流缓慢,脑组织灌注减少,由此引起缺血区功能障碍,出现眩晕。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天麻可改善血液循环;丹参可保护心脑系统,抗动脉粥样硬化;红花、川芎可增加脑血流量[12]。本研究中两组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嗜睡、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治疗的安全性理想。

综上所述,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接受氟桂利嗪单一西药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中医采取辨证论治的方式,针对痰湿中阻型患者可给予化痰止晕合剂治疗,与氟桂利嗪联合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各项症状,临床疗效显著,不易引起不良反应,安全性理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