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临床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 投稿丽水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356次
  • 评分4
  • 13
  • 0

毛凌云 龚亚驰 杨永忠 张建栋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科,江苏南通 226001

[摘要] 目的 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统计研究,分析这些患者的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发病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在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50例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MRI、CT检查,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梗死部位、临床特点、危险因素。结果 在150例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 92例患者的梗死部位为基底节,占61.3%,其余多为丘脑、小脑部位,基底节区是主要病灶部位。此外,在危险因素方面,糖尿病、高血压、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是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高血压为70%,糖尿病为28%,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为56.7%。结论 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表现多样,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是主要危险因素,因此,为了以预防腔隙性脑梗死发生时,应对这些危险进行控制,并进行早期干预,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脑血管患者;老年;腔隙性脑梗死;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 R74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2(b)-0105-02

[作者简介] 毛凌云(1986.1-),女,江苏苏州人,硕士,住院医师,研究方向:心内科。

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腔隙性脑梗死类型特殊,发病症状不典型、症状较轻。腔隙性脑梗死常发于脑动脉穿通支,多位于脑部深处的100~500 um位置,且病灶直径在2~15 mm范围内,多由脑内小血管穿通支动脉病变引发,因此又可称为穿通支梗死[1]。腔隙性脑梗死具有某部位发病无病症、诊断困难、反复发作、致死率低等特点,且多发生于老年群体中,易因治疗不及时造成老年痴呆。该研究主要对该院在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50例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此了解腔隙性脑梗死疾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危险因素等,为腔隙性脑梗死疾病的提前预防、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该院在收治的150例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脑血管诊断标准,经过MRI、CT诊断,影像学缺血病灶的最大直径<20 mm[2]。其中,男性患者82例,女性患者68例,年龄为63~86岁,平均年龄为(73.6±2.1)岁。同时,在150例患者中,105例患者有既往高血压、43例有心脏病史、57例有高脂血症、85例为颅内动脉粥硬化、42例为糖尿病。

1.2影像学检查、资料收集方法

患者平卧,利用CT扫描机(Lightspeed VCT 64排机)对患者头部进行扫描,以OM为基础向上扫描,层距10 mm,层厚10 mm,扫描12层,并对部分病灶加扫5 mm薄层[3]。同时,用MRI检测仪(DISCOVERY MR 750磁共振机器)进行检查,层距为6 mm,层厚为6 mm,扫描18层。此外,采集所有患者的心脏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在患者入院后,测量患者血压,并在清晨患者空腹时采集其静脉血2 mL,统计记录测量数据。

1.3观察指标

利用CT、MRI检查,观察、记录患者的病变部位、病灶形状,病灶直径,分析患者颅内动脉硬化情况。同时,根据所测量的血压、血糖值,根据高血压、糖尿病诊断标准,准确归类患者疾病类型。根据高血压定义,舒张压<90 mmHg,正常血压<140 mmHg为正常血压;而90~99 mmHg的舒张压、140~159 mmHg的收缩压为1期高血压;舒张压≥100 mmHg、收缩压≥160 mmHg为2期高血压[4]。根据高血脂标准,TG>1.7 mmol/L、TC>5.7 mmol/L、LDL-C>2.7 mmol/L为高血脂症。根据糖尿病定义,空腹血糖≥7.0 mmol/L为糖尿病。

1.4统计方法

在处理研究结果的过程中,统计数据处理利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相关性。

2结果

2.1CT、MRI检查结果

根据CT检查得知患者的病灶部位于基底节区、脑干、丘脑,根据检查、统计分析可知,在150例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92例患者的梗死部位为基底节,占61.3%;30例患者为丘脑梗死,占20%;15例患者为脑干梗死,占10%;5例为小脑梗死,占3.3%;8例患者为其他部位梗死,占5.3%。

2.2并发症及发病因素

在150例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105例合并高血压患者,占总患者的70%,85例颅内动脉粥硬化患者,占56.7%,57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占38%,43例合并心脏病患者,占28.7%,42例合并糖尿病患者,占28%。同时,还有35例为长期大量饮酒、吸烟患者,占23.3%,15例无明确并发症,占10%。统计分析患者并发症,得知高血压、动脉粥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与腔隙性脑梗死具有较高相关度。同时,分析并发症与腔隙性脑梗死部位的关系,得知前循环腔隙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较高;后循环腔隙性脑梗死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疾病性的相关性较高。在并发症因素中,高血压、高血脂症、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度明显大于其他因素,r=12.013,P=0.04。见表1。

2.3颈部血管检查结果

在150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对132例患者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得知有80例为颈内动脉粥样斑块,占60.1%,21例患者有动脉粥硬化现象,但未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占16%。

3讨论

腔隙性脑梗死是因脑组织缺血、液化、坏死,由吞噬细胞移走而形成狭长形、卵圆形、圆形等不规则形状腔隙,是一种发生于大脑脑干、深部白质的微梗死。腔隙性脑梗死的腔隙直径多为4 mm左右,但最大可达20 mm,最小可为0.2 mm,其临床症状主要为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严重时可造成抽搐、痴呆。近几年,随着CT、MRI检测技术的提高,对腔隙性脑梗死的病灶检查更为精确。目前,2~20 mm的直径范围是多数学者所认可的病灶直径。同时,对于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而言,治疗简单,但治疗后复发率高,反复发作,对患者产生累积性损害,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因此,深入研究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可起到疾病预防、控制作用,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根据近年的学者研究,认为腔隙性脑梗死与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等因素具有密切关系。

在该次研究中,选择该院收治的150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疾病史,并对患者进行CT、MRI检查,观察患者得到颅内病灶状况。通过该次研究分析得出,150例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105例合并高血压患者,占总患者的70%,57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占38%,43例合并心脏病患者,占28.7%,42例合并糖尿病患者,占28%。而在张海杰等[6]人研究中,提出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是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因素,而该研究所得数据与学者研究结果一致,表明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等因素是腔隙性脑梗死疾病的危险因素。

对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而言,根据黄尧等[7]人的研究,小动脉硬化、小动脉玻璃样变、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脑血流量减少等为其疾病的动脉病理机制。研究中,85例颅内动脉粥硬化患者,占56.7%,与研究结果相符。分析这样并发症因素,在高血压因素方面,持续的高血压等因素将导致患者动脉硬化,形成血栓,从而对患者脑部穿通支小动脉造成堵塞,使管腔狭窄,进而减少血流,引发隙性脑梗死。同时,利用CT、MRI仪器扫描检查所有患者的头部,根据头部平扫显示,边界清晰的脑内小软化灶为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表现,且基底节区、脑干、丘脑为主要病变部位[5],直径为100~200 mm的深穿支为病变血管,位于基底动脉旁的中心支区、丘脑深穿动脉、豆纹动脉等处。这样,由于在大动脉上,深穿通支动脉直角分出,增加动脉承受压力,从而当血压升高时改变动脉管壁血压,减少侧枝循环,造成腔隙性脑梗死。而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由于患者脂肪代谢紊乱,并合成较少的前列环素,从而使红细胞聚集、血小板黏附,造成梗死[8]。此外,高脂血症将提高动脉硬化速度,使脑微小动脉狭窄。患者吸烟、饮酒也将提高腔隙性脑梗死发病率,大量吸烟、饮酒增加患者血压,浓缩血液,动脉硬化。

综上所述,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隙腔性脑梗死具有多种临床表现,可由多种因素造成,其中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为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发病因素。在腔隙性脑梗死的预防、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病因,控制危险因素,如稳定血压、降低血脂血糖、控制体重、戒烟戒酒等,减少隙腔性脑梗死发生率,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莹,晏丽苹,陈飞,等.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梗死部位及病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11):1127-1129.

[2]黄静,钟远.64例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258-259.

[3]陈雪梅,王东霞.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及颈部血管超声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1,24(9):808-809.

[4]廖莉,孙中武.炎症及其因子在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C].2012年安徽省神经病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47-49.

[5]麦建晖.急性腔隙性脑梗死依达拉奉治疗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3,32(13):86-87.

[6]张海杰.57例老年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病因分析[J].中外医疗,2010,29(3):81.

[7]黄尧.70例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与脑出血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1,(30):74.

[8]朱延滨,赵传军.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及预后[J].中国卫生产业,2011(5):110.

(收稿日期:2014-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