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临床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的疗效探讨

  • 投稿Kenn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295次
  • 评分4
  • 25
  • 0

上官亚菲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贵州贵阳 550002

[摘要] 目的 研究观察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合并胰岛素抵抗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1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抗凝、改善脑循环、降脂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并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G、FINS、HOMA-IR指标的变化情况,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为(6.79±1.51)分、日常生活能力BI指数为(87.58±5.99)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1.83±1.75)分、(62.75±6.3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胰岛素水平为(17.29±3.73)mU/L、胰岛素敏感指数为(4.65±0.5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7.67±4.21)mU/L、(7.22±0.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常规治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胰岛素抵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况,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促进预后、提高生活质量,临床意义十分显著。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急性脑梗死;胰岛素抵抗;依达拉奉;临床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c)-0110-02

[作者简介] 上官亚菲(1981.4-),女,贵州贵阳人,硕士,主治医师。

胰岛素抵抗主要是指脂肪、肌肉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下降或者受阻,进而造成高胰岛素血症。临床研究显示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冠心病的高危因素,然而近些年有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不仅是诱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也会加重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影响预后[1],因此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十分关键。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效果较为理想,然而临床上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胰岛素抵抗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的报导并不多,故为进一步研究观察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合并胰岛素抵抗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选择2010年3月—2013年7月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0例研究对象均为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其中经临床症状以及CT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通过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存在胰岛素抵抗。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中男43例,女32例;年龄59~76岁,平均年龄(65.7±8.3)岁;梗死部位:基底节区38例,颞叶25例,双侧额叶17例,其他部位3例;观察组中男46例,女29例;年龄55~79岁,平均年龄(63.2±8.6)岁;梗死部位:基底节区40例,颞叶23例,双侧额叶15例,其他部位5例;患者排除其它脑部器质性病变、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糖尿病以及精神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华法林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31020112) 10~15 mg/d进行抗凝治疗,口服尼莫地平(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3020495)120 mg/d以改善患者的脑循环,3次服完,口服阿托伐他汀(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70060)20 mg/d进行降脂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80056),将3支依达拉奉注射液(5 mL/支)与100 mL生理盐水混合后静脉滴注,2次/d,疗程均为2周。

1.3 临床观察

通过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分值介于0~45分之间,其中0~15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16~30为中度神经功能缺损,31~45为重度神经功能缺损;通过日常生活能力BI指数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改善进行观察,分值介于0~100分,其中0~30分为严重功能障碍,31~60为中度功能障碍,61~90为轻度功能障碍,91~100为基本可以自理;空腹状态下采取患者静脉血2 mL,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对空腹血糖(FPG)进行检测,通过化学发光法对胰岛素(FINS)水平进行检测,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R)=,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观察;并于治疗期间观察患者心电图、血常规的变化,并注意患者是否存在皮疹、发热、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配对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 NIHSS评分和BI指数变化

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2周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BI指数较治疗前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优化,但是观察组的优化程度更为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2.2 两组FPG、FINS、HOMA-IR指标变化

治疗前两组FPG、FINS、HOMA-IR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2周两组患者FINS、HOMA-IR指标水平均一定程度下降,但是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2.3 不良反应

患者治疗期间心电图、血常规未见异常,部分患者出现轻微的皮疹、发热、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后即消失。

3 讨论

依达拉奉属于自由基清除剂,在临床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应用十分普遍[2],其能够缩小梗塞面积、缓解脑水肿,对脑神经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3],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4]。该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在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I指数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为(6.79±1.51)分、日常生活能力BI指数为(87.58±5.99)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1.83±1.75)分、(62.75±6.3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郭保军等[5]研究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充分表明了依达拉奉在促进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方面发挥出的积极作用[6]。然而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合并胰岛素抵抗中的应用价值缺乏深入的研究[7]。

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8],有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与脑梗死治疗后血栓的产生、不良预后存在密切的关系,是导致脑梗死的出现、进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为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来促进急性脑梗死合并胰岛素抵抗的预后提供了理论依据。临床实践治疗发现依达拉奉能够抑制线粒体凋亡与功能损伤、阻断血管紧张素(Ang)信号,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6]。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在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敏感指数等指标方面的优化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胰岛素水平为(17.29±3.73)mU/L、胰岛素敏感指数为(4.65±0.5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7.67±4.21)mU/L、(7.22±0.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郑佳等研究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充分表明了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合并胰岛素抵抗治疗中的优越性,通过改善急性脑梗死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起到保护患者神经功能、促进预后的作用。

综上所述,常规治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胰岛素抵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况,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促进预后、提高生活质量,临床意义十分显著。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石福宏,吴庆周,周晓燕.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4):64-65.

[2] 刘焕生.依达拉奉与疏血通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4):43-44.

[3] 时丽丽,张莉,谭初兵,等.线粒体功能损伤与胰岛素抵抗[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2,28(11):1481-1486.

[4] 杨光,高政,邵海燕,等.胰岛素抵抗与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1):186-187.

[5] 郭保军.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2):151.

[6] 曹建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3,53(9):50-51.

[7] Yukito Shinohara,Sachie Inoue.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the neuroprotective agent edaravone for noncardioembolic cerebral infarction[J].the official journal of National Stroke Associatio,2013,22(5):668-674.

[8] 曹建伟,回丽妹,贾中军,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2,20(12):1125-1128.

(收稿日期:201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