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临床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危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分析

  • 投稿王陶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519次
  • 评分4
  • 88
  • 0

陈 勇

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建福州 350014

[摘要] 目的 就镇痛镇静治疗对于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 以在该院接受镇痛镇静治疗的160例患者为对象,对其采取如文中所述的镇痛镇静治疗方法,在统计相关指标数据的基础上,对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全部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均表现出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治疗的有效率达到了100%。同时,患者的呼吸频率、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气道峰压、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心率等均较治疗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镇痛镇静治疗有利于消除危重症患者的焦虑状态,减少其疼痛程度,从而为相关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保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危重症患者;镇痛镇静;临床治疗;药物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3(a)-0115-02

[作者简介] 陈勇(1978.9-),男,福建永春人,大学本科,福建省肿瘤医院住院医师,研究方向:危重症诊疗,邮箱:cy1398@sohu.com。

受疾病因素、临床侵袭性操作、各类手术等因素的影响,危重症患者较其他患者而言,往往需要承受更多的生理上的疼痛。若疼痛持续发生,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削弱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还会诱发免疫功能、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一系列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无论是对临床治疗的继续有效开展还是对患者的疾病恢复,都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所以,镇痛与镇静在危重症患者临床治疗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以2010年2月—2013年2月间在该院接受镇痛镇静治疗的160例患者为对象,对相关治疗方法的临床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讨论,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在该院接受镇痛镇静治疗的160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患者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42.5±18.6)岁。在发病原因方面,74例患者为交通事故伤,30例患者为手术伤,24例患者为脑出血,16例患者为心肺复苏,12例患者为重症肺炎,4例患者为重症胰腺炎。研究所涉及的全部患者均不存在肝、肾功能不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意识障碍、近期使用肌肉松剂等问题。

1.2 方法

采用芬太尼、丙泊酚、咪唑安定对患者进行镇痛镇静治疗,其中,芬太尼采用静脉推注的给药方法,首次剂量按0.05~0.1mg/kg进行针对性选择,随后,按照0.005~0.15mg/(kg·h)的流速使用注射泵持续泵入;丙泊酚采用静脉推注的给药方式,首次剂量按1~3mg/kg进行针对性选择,随后,按照0.5~4mg/(kg·h)的流速使用注射泵持续泵入;咪唑安定采用静脉推注的给药方法,首次剂量按0.03~0.3mg/kg进行针对性选择,随后,按照0.04~0.2mg/(kg·h)的流速使用注射泵持续泵入[1]。

1.3 治疗效果评价

由护理人员负责对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中心静脉压和氧分压进行观察和记录,同时结合面部表情评分法(FPS)以及Pasay评分表对患者的镇痛与镇静效果进行评分。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该次研究所涉及16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均表现出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治疗的有效率达到了100%,治疗前后患者的FPS以及Pasay评分,见表1。

用药后,患者的呼吸频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明显上升,气道峰压较治疗前有所下降,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用药后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心率等均较治疗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3 讨论

危重症患者的病理与生理变化较为复杂,大多数患者同时应用的药物多达5~10种。受身体重要器官功能受损以及机体组织血供下降等因素的影响,药物在危重症患者体内的清除过程也往往会发生改变。另外,大多数危重症患者的中枢神经体统对于镇静镇痛类药物的敏感性也存在着较以往有所提高的可能。所以,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药物必须预先经过严格的筛选,并对患者用药后的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具体来说,在镇静镇痛治疗的过程中,医务工作者必须要明确“适度”的基本原则,避免因“不足”或“过度”而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不必要的损害,对于“适度”最简单的评判方法,就是要使患者保持平静、易于唤醒,同时拥有正常的睡眠与苏醒周期。

芬太尼为阿片受体激动药,采用人工方法合成,在临床应用的麻醉性镇痛药中,芬太尼的使用范围最广,应用频率最高,该药主要与肚阿片受体相互作用。在静脉注射芬太尼1min后,其镇痛作用就开始体现,注射4min后,镇痛作用达到高峰。在镇痛强度方面,芬太尼是吗啡的75~125倍,药效的持续时间约为0.5h。芬太尼无催眠作用,对于患者神志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即便用药量已达呼吸暂停,患者也仅会出现倦怠感,呼唤即醒。在以往的临床实践中,大多对中、重度疼痛患者使用芬太尼,用药量为50~100μg,3~5min即可起效,药效持续时间约为45~60min[3]。若与丙泊酚联用,则芬太尼的镇痛效果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不过,与其它阿片类药物相同,芬太尼也会引起与使用剂量相关的呼吸抑制问题,用药后5~10min,患者的呼吸速度会降低至最小程度,这种状态的持续时间约为10min,此后逐渐恢复。如果使用剂量较大,则容易导致呼吸抑制乃至呼吸停止的问题,所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采取大剂量使用芬太尼的做法。

丙泊酚为烷基酚类的短效静脉麻醉药,该药对于中枢神经可以起到催眠、镇静、遗忘的作用。在给药后,药物可以在短时间内于全身迅速分布,只需约40s就可以使患者初步进入睡眠状态。不仅进入麻醉平稳、迅速,而且患者的苏醒质量较高,不会出现宿醉感,若大剂量使用,则会使患者进入意识消失的状态。除催眠、镇静外,丙泊酚还能够发挥出降低颅内压、脑代谢率、脑血流量的作用,可以在不引起心率明显变化的情况下使患者的动脉压、总外周阻力降低。

咪唑安定也被称为速眠安,具有较高的脂溶性,注射后可以有效通过血脑屏障进入患者的脑组织,从而快速发挥自身药效。以往的临床实践结果表明,咪唑安定具有较强的中枢性肌松、抗惊厥、催眠、抗焦虑、近事遗忘的作用,与地西泮相比,咪唑安定的药物可提升1.5~2倍。用药后,患者大脑运动通路中GABA的作用得到增强,以此实现其抗惊厥的药效,对于因局麻药重度所引起的惊厥,咪唑安定较地西泮而言,具有更为满意的临床效果。该药的近事遗忘作用则与用药剂量密切相关。需要注意的是,咪唑安定会使患者产生轻微的呼吸抑制,抑制程度与用药的剂量、速率密切相关,并且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也会产生轻微的负面影响。

综上,危重症患者接受镇痛镇静治疗后,其焦虑状态可以得到明显的改观,患者的疼痛程度也会较治疗前明显减弱。该次研究所使用的芬太尼、丙泊酚以及咪唑安定均属于临床常用药物,不仅起效快,而且半衰期短,患者的自主呼吸在用药后可以得到很好的保留,有利于减少因舒适感降低而引起的精神躁动问题,使相关临床治疗工作能够在一个更好的状态下进行。需要注意的是,镇痛镇静治疗对于危重症患者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虽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在实际操作时,医务人员也应对患者的个体差异给予足够的关注,在用药前预先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以便使用药剂量的选择更为合理。希望该次研究所得出的结果能够为危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最终使此项工作能够得到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开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刘伟,柴家科.烧伤患者镇痛镇静治疗的研究进展[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8(5):49.

[2]李玉玲.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在ICU重症患者镇痛镇静应用的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35):194.

[3]张临燕,叶义红. EICU患者镇痛镇静药物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医学信息,2010(8):213.

(收稿日期:2013-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