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临床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利巴韦林联合派罗欣治疗丙肝97例临床分析

  • 投稿农夫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502次
  • 评分4
  • 26
  • 0

周 丹

铁岭市中心医院感染病科,辽宁铁岭 112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利巴韦林联合派罗欣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 方法 将该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应用派罗欣皮下注射,利巴韦林口服共48周,对照组常规保肝降酶治疗,观察丙型肝炎(HCV)RNA水平及谷丙转氨酶(ALT)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同对照组相比,治疗后24 w、48 w及停药后24 w,完全应答例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4.81;3.93,P<0.05)。结论 利巴韦林联合派罗欣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能改善肝功能,并持久抑制病毒复制、安全有效,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利巴韦林;慢性丙型肝炎;派罗欣;谷丙转氨酶(ALT);丙型肝炎(HCV)RNA

[中图分类号] R5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2(c)-0109-03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双重作用,我国早在10年前已经开始采用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作为慢性丙型肝炎的标准治疗[1]。该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间采用利巴韦林联合派罗欣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观察丙型肝炎患者谷丙转氨酶及(HCV)RNA水平,同时评估该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该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入组患者197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97例,对照组100例。病程1~6年,治疗组97例,男79例,女18例;年龄29~71岁,平均(40.6±17.4)岁。对照组100例,男82例,女18例,年龄32~74岁,平均(43.2±18.1)岁。诊断符合2004年9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诊断标准[1]。排除标准:有HCV RNA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感染史,并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超过正常上限1.5倍以上者;或合并其他急慢性肝病。治疗前两组患者知情同意,签署书面同意书,对照组多数病例因经济原因,自愿改用重组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两组间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中应用派罗欣α-2a(PEG-IFNα-2a)180 μg,q.7d,H.,利巴韦林600~900 mg,q.d.,p.o.;对照组给予重组干扰素α-2a(IFNα-2a)300万IU,p.o.d,H.,利巴韦林600~900 mg,q.d.,p.o.,两组均以48 w为1个疗程,并同时辅以一般保肝降酶治疗,甘草酸二铵150 mg,t.i.d.,p.o.,48 w,对肝功能反复者,继续重复以上治疗。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治疗后24 w、48 w及停药后24 w时,分别检测HCV RNA水平和ALT,并密切观察记录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断

疗效判定以病毒性应答为依据。完全应答:HCV RNA转阴,ALT复常;部分应答:介于完全应答和无应答之间;无应答:HCV RNA、ALT均无应答者[2]。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全部所得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及停药后HCV RNA和ALT水平的变化情况

治疗组同对照组相比,治疗后24w、48w及停药后24w,完全应答例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后24w,治疗组比对照组部分应答例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48 w和停药后24 w,两组间部分应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两组内所有患者均伴发发热,头痛,关节酸痛等类流感样症状及粒细胞减少.经对症处理缓解。57例患者血小板减少,在停药水平之上,未予以特殊处置;2例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未予以处理,疗程结束后恢复正常。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丙型肝炎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最主要病因。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约1.7亿人感染了HCV,我国HCV感染率约为3.2%。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约80%由急性HCV感染发展转化而来,其中20%~30%患者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进入肝硬化期患者,肝癌的年发生率约为1%~7%。研究发现,该病高发年龄在30~49岁,高发人群为免疫功能低下男性,HCV的进展也较快[3]。我国的慢性丙肝患者大多在感染史超过20年,很多患者已经进入到肝硬化阶段,甚至失代偿期[4]。所以,针对已进入老年期的这部分慢性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尤为重要和迫切。尽管派罗欣(PEG-INFa)联合利巴韦林(RBV)已成为慢性丙型肝炎国际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法[5],但重组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仍是我国慢性丙型肝炎防治指南肝炎推荐的标准方案,该研究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病例对照分析丙型肝炎患者使用2种干扰素疗效的差异。

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及停药后HCV RNA和ALT水平的变化情况,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的治疗组同使用重组干扰素α-2a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早期24w,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0,P<0.05),与张英英等的研究结果一致[6];治疗后48w及停药后24w,完全应答例数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1 & 3.93,P<0.05);而在治疗后24 w,治疗组比对照组部分应答例数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48w和停药后24w,两组间部分应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吴晨曦[7]的研究具有相关意义。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经典抗病毒药物,可抑制感染细胞内的病毒复制,抑制细胞增殖,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诱生多种抗病毒蛋白,阻碍病毒核酸和蛋白合成,从而抑制病毒复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是聚乙二醇(PEG)与重组干扰素α-2a结合形成的长效干扰素,具有血清半衰期长,血药浓度平稳,1周仅需给药1次等优点[8]。重组干扰素α-2a缺点有血清半衰期短,血药浓度波动大,需反复多次给药。因使用不方便,患者依从性较差,其病毒学持续应答率为20%~40%,复发率较高,约为20%[9]。但其因价格经济,临床应用经验成熟,患者易于接受,仍是我国大部分丙肝患者治疗的首要选择。

利巴韦林作为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研究证明,它可提高干扰素抗HCV疗效,但其机制有四种假说,即抑制次黄嘌呤单磷酸脱氢酶假说、免疫调节学说、诱变假说和抑制HCV-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假说[10]。

该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痛、发热、关节痛、疲劳、肌痛、恶心、食欲不振、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及粒白细胞减少,同阚晓及周斌等的研究相符[11-12],早期发现不良反应,均经相应的对症处置后完成治疗。

综上所述,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能有效抑制HCV复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老年丙型肝炎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

由于该研究属于回溯式设计,存在样本资料采集受限等问题,排除了部分病例。今后研究设计应以前瞻式为主,选题围绕干扰素加用免疫制剂对丙肝的研究,已在进行中。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7):551-555.

[2] 侯留法,王菲,娄静.补肾疏肝方联合普通干扰素与利巴韦林治疗肝肾阴虚型丙型肝炎34例[J].中医研究,2013,26(7):43-46.

[3] 魏来.丙型肝炎临床诊断与治疗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8-28.

[4] 王媛媛,聂青和,高禄化.BILN2061、telaprevir和boceprevir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疗效比较[J].传染病信息,2012,25(2):117-120.

[5] Fried MW,Hadziyannis SJ.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C[J].Hwpatology,2002,36(5 suppl):135-144.

[6] 张英英,武淑环,安敬军.普通干扰素a-2b与聚乙二醇干扰素a-2a在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快速及早期病毒学应答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10):48-50.

[7] 吴晨曦.慢性丙肝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丙肝病毒RNA定量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34):56-57.

[8] Mari o Z,Crespo G,D&acute;Amato M ,et al.Intravenous silibinin monotherapy shows significant antiviral activity in HCV-infected patients in the peri-transplantation period[J].J Hepatol, 2013,58(3):415-420.

[9] Ogawa E,Furusyo N,Kajiwara E ,et al.Efficacy of pegylated interferon alpha-2b and ribavirin treatment on the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J].J Hepatol, 2013 ,58(3):495-501.

[10] Kumada H, Toyota J, Okanoue T,et al.Telaprevir with peginterferon and ribavirin for treatment-naive patients chronically infected with HCV of genotype 1 in Japan[J].J Hepatol. 2012,56(1):78-84.

[11] 阚晓.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变化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D].济南:山东大学,2012.

[12] 周斌.α-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副作用及其临床干预[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2.

(收稿日期:2014-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