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临床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 投稿叶洛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339次
  • 评分4
  • 68
  • 0

蔡格花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院感科,福建三明 365000  

[摘要] 目的 探析认知行为疗法在强迫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该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心理门诊收治的72例强迫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6例患者。对照组仅使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则使用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6个月。治疗前后使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来评定患者的情况并比较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44.4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38.89%,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强迫思维的减分率为56.44%,强迫行为的减分率为83.36%,治疗结果为“痊愈”;对照组强迫思维的减分率为33.85%,强迫行为的减分率为49.17%,治疗结果为“有效”,观察组的治疗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在强迫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虽然无法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但是可以在药物治疗有效性的基础上有效强化治疗效果,促进药物治疗发挥更好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帕罗西汀

[中图分类号] R74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a)-0115-02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科疾病,也可以称为强迫性神经症[1],具体表现为患者反复出现侵入性的强迫观念或者是行为,同时自身也存在反强迫思维[2]。该病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都造成较大影响,极大制约患者的正常生活。此外作为一种慢性疾病,该病的病因目前并不十分确切,普遍认为与患者的性格、遗传因素、心理社会因素以及神经生化因素等有着密切关系[3]。因此,关于强迫症的相关研究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小其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的影响。强迫症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控制,随着研究的深入,心理治疗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经出现的心理疗法具体包括以下几种: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分析疗法、森田疗法、钟氏认知领悟疗法、元认知干预技术以及认知行为疗法[5]。该研究主要以该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间心理门诊收治的72例强迫症患者最为研究对象来探析认知行为疗法在强迫症治疗中的应用和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心理门诊收治的72例强迫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强迫症的诊断标准,其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均超过16分,排除其它严重精神类疾病以及器官性功能障碍疾病的情况。采用单双号随机分配的方法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6例患者。观察组中,男45例,女27例,年龄在22~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8±2.5)岁。病程在1~7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2±0.7)年。对照组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在24~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1±3.0)岁。病程在2~7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8±0.5)年。

1.2 方法

对照组仅使用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帕罗西汀口服治疗,起始剂量为20 mg/d,然后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每周增加10 mg,最大剂量为60 mg/d,疗程为2个月。而观察组则使用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疗程相同。认知行为疗法的具体治疗过程如下:首先了解患者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的具体内容,然后带动患者切实体会和接触其所害怕的事物,让患者讲述自己当时的思维活动以及感受,然后针对患者的非理性思维以及行为进行矫正,最后与患者进行心理互动以及实践,利用现实较强适应能力的认知方式来替代患者的不正确观念,达到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矫正行为的目的。认知行为疗法开始时应该每周进行1次,1 h/次,之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延长间隔时间,一般1~2次/月。每次进行心理疗法的过程中,医师都需要对会晤情况进行记录。治疗前后使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来评定患者的情况。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Y-BOCS评分情况,减分率超过50%为痊愈,在35%~50%之间为显效,在20%~35%之间为有效,低于20%则为无效。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的36例患者中,9例痊愈,7例显效,总有效率为44.44%;对照组组8例痊愈,6例显效,总有效率为38.89%。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观察组强迫思维的减分率为56.44%,强迫行为的减分率为83.36%,治疗结果为“痊愈”;对照组强迫思维的减分率为33.85%,强迫行为的减分率为49.17%,治疗结果为“有效”。观察组的治疗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临床强迫症的治疗不仅难度大,而且预后较差,被认为是神经疾病中最难以治愈的一种[6]。该病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而临床研究显示强迫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体现在认知与行为障碍方面,而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谱与其前额叶-纹状体的功能失调[7]有着一定关系。认知行为疗法是具有认知行为导向的心理疗法[8],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具有折衷色彩的治疗方法,其注重强迫症患者的行为因素与其认知因素之间的关系[9],通过对患者的心理干预促进患者更加客观的看待自己心态的形成,同时缓解患者的紧张与自卑情绪,进而在改变认知因素的基础上矫正患者的不良行为[10],减轻患者的强迫症状,缓解焦虑程度。

该次研究中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合并帕罗西汀作为治疗方法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44.44%,对照组为38.89%,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患者治疗之后的Y-BOCS评分方面,两组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认知行为疗法合并帕罗西汀进行治疗的观察组,其Y-BOC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得到了更大的改善。这说明认知行为疗法在强迫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虽然无法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但是却可以在药物治疗有效性的基础上加快显效时间,有效强化治疗效果,让患者恢复到更好的状态。以往在治疗强迫症的过程中,药物治疗可以起到一定效果,但是难以避免某些消极反应[11],比如反胃、健忘、疼痛、视觉疲倦等。这些都会对患者的工作与生活造成影响。心理疗法也有着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疗程太长,起效较慢,因此对于生活压力较大的现代人来说,难以发挥实效。认知行为疗法更加注重患者强迫症的形成原因与症结所在,利用认知性情绪对患者所产生的积极作用进行治疗[12],协助患者面对自己的弱点,通过信心的树立来提高治疗依从性,治疗更有保障,效果自然更好。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疗法在强迫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可以促进药物治疗的发挥,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减轻强迫症状,强化临床治疗效果,进而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徐青.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青少年强迫症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2(12):58-59.

[2] 张岩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对照研究[J].中外医疗,2011,30(36):24-26.

[3] 张晓阳.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临床分析(附120例分析)[J].中外医疗,2010,4(32):65.

[4] 施明南,陈建明.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33):112-114.

[5] 田志林,李秀珊,张丽娜,等.利培酮合并西酞普兰及认知疗法治疗强迫症的观察[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7(1):10-11.

[6] 皮玥玥,曹玉媛.氟伏沙明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21(17):72-73.

[7] 曹党芹.认知行为治疗与抗抑郁剂联合治疗强迫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3,12(4):120-121.

[8] 刘欣欣.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疗效及依从性分析[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2.

[9] 姚元宏.认知行为联合抗抑郁剂治疗强迫症临床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2012,12(11下半月):960-961.

[10] 陈宇,程媛媛,陈勇.舍曲林联合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的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2013,25(17):66-67.

(收稿日期:2014-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