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临床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

  • 投稿Erki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775次
  • 评分4
  • 23
  • 0

杨 婧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辽宁阜新 123000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3月—2011年9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与非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其中分为糖尿病组、非糖尿病组各30例,观察两组诱发并发症的情况及从中总结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 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血糖、胆固醇及血脂水平明显过于非糖尿病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休克机率分别为56.66%、26.66%、10.0%,非糖尿病组则为40.0%、13.33%、6.6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易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并发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特点

[中图分类号] R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c)-0174-02

[作者简介] 杨靖(1971.8-),女,辽宁阜新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心血管内科。

临床证实,冠心病属于糖尿病中破坏力、严重性最强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巨大危险,显著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1-2]。该院为研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以2010年3月—2011年9月收治的3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定为“糖尿病组”)与30例非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定为“非糖尿病组”)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临床特点,为临床开展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回顾性分析,获悉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一直是临床研究中的重点课题,总结疾病临床特点,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针对既往研究中总结出的病理特点缺乏全面性,改研究选取2010年3月—2011年9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取的60例患者中3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非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定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其中,糖尿病组男14例,年龄39~66岁,平均(58±1.5)岁;女16例,年龄38~67岁,平均(57±2.5)岁。非糖尿病组男17例,年龄37~65岁,平均(55±2.5)岁;女13例,年龄39~65岁,平均(56±1.5)岁。所有患者的病程为3-5年。

1.2 方法

采用“一滴血”三高检测仪[使用的仪器、设备、装置,均需说明名称、型号、商标/产地、城市、国别等(CG-D1)[3]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血糖、血压及血脂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身体指标。该检测仪的基本操作步骤简要概括为:将视频线一段连接入该仪器上,另一端与视频采集卡上的对应借口相连接,最后将视频采集卡上的USB端口与电脑连接并保持仪器处于通电状态下工作,即为检测环节。观察两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初发症状、梗死范围等。对比两组患者血糖、血压及血脂等指标对诱发并发症的影响。此外,我院对患者行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旨在尽早开通“罪犯”血管,缩小心肌梗死范围,保护心功能,减少并发症及降低死亡,改善预后。

1.3 观察指标

通过三高检测仪对两组患者的血糖、血压及血脂等指标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及其他临床表现情况。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采用名为spss17.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相关检测指标水平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密度,糖尿病组平均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特点对比

糖尿病组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比率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据临床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相对于非糖尿病患者诱发心血管疾病的机率较高,患者死亡率也高于非糖尿病患者[4]。其中,当患者的病情属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时,其多表现为无痛性或轻度疼痛。该院糖尿病组中患者诱发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原因极有可能与其交感神经痛觉纤维病变有关系。因糖尿病患者的交感神经痛觉纤维发生病变,致使痛觉神经传入大脑中枢受阻,从而患者心肌梗死无痛感或轻微疼痛。该研究中糖尿病组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机率分别为56.66%、26.66%、10.0%,而非糖尿病组则为40%、13.33%、6.6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内一些重点医院总结了多年来的临床诊治经验,以往患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的发生机率均较高,分别平均为53.20%、27.14%、11.03%。[5]与该研究中数据结果相近,这体现了该次研究结果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分析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5-6]:①糖尿病患者所存在的胰岛素抵抗可能起着主要作用,甚至一些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②炎症物质增加,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血管弹性降低,胰岛素介导的扩血管作用减弱或丧失,动脉壁平滑肌细胞增生和变性,动脉壁内膜和中层增殖并促进动脉硬化进展。③PAI-1增加,纤溶活性降低,细胞粘附性增加,促进血栓形成,而平滑肌细胞钙浓度增加,使小动脉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增强。同时,脂代谢异常是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后果,LDL增高和HDL降低都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性,使冠状动脉发生多支、多处及弥漫性病变,大大增加了患者合并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梗死范围广,面积大,预后差,病死率高。对比研究结果,糖尿病组死亡16例,包括无痛性心肌梗死7例、酮症酸中毒3例、室颤1例、泵衰竭5例;非糖尿病组死亡7例,包括无痛心肌梗死3例、泵衰竭2例、酮症酸中毒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可从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进行分析,总结为糖尿病是患者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决定性因素。但从这一方向展开探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指标是其影响其疾病进一步恶化的高危因素,因此,可以评定严格控制糖尿病患者的“三高”指标具有临床意义。

临床上,为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通常是对“三高”指标值进行干预,一旦患者的“三高”指标值均有下降后,能缓解患者的病情、恢复身体正常代谢,进而有利于恢复患者心肌血管代谢的稳定状态[6]。大量临床数据表明糖尿病的心肌血管的代谢与其“三高”指标值也有关系,心肌血管代谢不稳定是糖尿病患者诱发无痛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该研究中糖尿病患者的“三高”指标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证实上述观点。因此糖尿病患者的“三高”指标值得到控制是降低其诱发并发症的有力保障,对其生命具有保驾护航的作用。

临床诊断辨别,糖尿病属于人体全身性代谢紊乱性疾病之一,据调查,其与患者家族遗传、生活环境等因素均有关联,我国糖尿病发病人群逐年有所增加,因糖尿病是冠心病的主要影响因素,所以,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属于临床诊治中较为常见的患者人群。具体分析,糖尿病患者自身已具备并发冠心病的高危因素,这与糖尿病患者体内代谢紊乱具有紧密联系,如因代谢障碍引发的血脂紊乱、肥胖症及高血压等,导致血尿酸上升,从而提高了并发冠心病的机率。该院糖尿病组30例患者中血脂紊乱13例、高血压27例,而非糖尿病组中血脂紊乱3例、高血压9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该研究中检测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谢,发现甘油三酯均显著上升,在其影响下,如若患者未及时治疗,将会面临血管结构异常及出现动脉血栓,因此血脂代谢紊乱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再者,糖代谢紊乱引发的微血管病变,心肌病变,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即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在广泛的弥漫性心肌微血管病变及心肌病变基础上。高血糖所致的血浆渗透压升高,有效循环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负荷,另外,脂代谢异常,高血压加速冠脉多支病变,血小板功能异常,纤溶活力下降出现高血凝倾向,增加血栓负荷[7]。而糖尿病所致交感神经活跃更增加心肌电生理的不稳定性及自主神经损害,增加恶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颤的发生。该院糖尿病组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机率分别为56.66%、26.66%、10.0%,非糖尿病组为40%、13.33%、6.6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行心电图检测时,发现患者心肌梗死部位分布较为广泛,但主要集中病发于前壁,与非糖尿病组对比,患者诱发冠状动脉硬化机率较高,因冠状动脉硬化,动脉狭窄,冠状动脉易血栓,一旦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病变机率将大大提高,极易患常见并发症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感染及休克等,进而提高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

分析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均表现为无痛,之所以无痛感,原因在于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后,其心脏血流量减少,影响大脑血流循环,患者大脑缺氧致使痛阈值提高,从而丧失痛感。因此,临床诊断需尤为谨慎,糖尿病、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呼吸困难以及恶性心律失常均能影响医师做出正确诊断,这些因素均能掩盖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从而延误治治疗时机[8-9]。

综上所述,糖尿病组发生多部位梗死、并发症的机率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而糖尿病组患者的“三高”是其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的主要因素,控制糖尿病患者的“三高”指数,对降低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覃佳.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诱发并发症的几点思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4):147-148.

[2] 吴立威.60例糖尿病患者诱发冠心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3(15):128-129.

[3] 李卫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指标检测[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12(3):158-160.

[4] 乔燕燕.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7(10):1027-108.

[5] 孙春梅,李子玲,石福彦,等.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0,4(4):228-229.

[6] 周国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18例临床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0,12(12):135-136.

[7] 张力.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加重的主要因素[J].中国医药指南,2010,11(2):102-103.

[8] 李维.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J].中国现代医学,2010,12(2):104-105.

[9] 周泰.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1,1(12):147-148.

(收稿日期:201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