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临床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压变异临床相关性探讨

  • 投稿总攻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746次
  • 评分4
  • 32
  • 0

吕祖胤

昭通市中医医院内科,云南昭通 657000

[摘要] 目的 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压变异的临床相关性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 从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中抽取1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2周的停药,之后实施动态血压监测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依照血压监测的结果随机将患者分成勺型组与非勺型组,每组55例;同时依照颈动脉超声检查的结果将患者随机分成CAS(颈动脉硬化)组和NCAS(非颈动脉硬化)组,每组55例。对患者颈动脉硬化和血压变异的关系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 在颈动脉硬化发生率上,非勺型组为72.7%(40/55),勺型组为45.5%(25/55),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MT值(颈动脉中层厚度值)上,血压非勺型组显著大于血压勺型组(P<0.05);在24hSBP-CV、24hDBP-CV、dDBP-CV、dSBP-CV、nDBP-CV和nSBP-CV等血压变异率参数上,CAS组患者要显著高于NCAS患者(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其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压变异之间的关系显著,对这一类患者进行有效干预能够使由于血压节律出现异常而损害靶器官的几率得到减少。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血压变异;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R5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9(a)-0135-02

高血压是引发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相比血压正常人员,高血压患者发生CAS的几率要高出3~4倍[1]。所谓血压变异(BPV)简而言之就是血压在一定时间当中所出现的波动程度,在现代临床上广泛使用动态血压监测的形势下,人们开始愈来愈关注BPV。有研究[2]显示,BPV可损害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特别是增厚大动脉内膜,使其呈粥样硬化改变,并且多密切关系到其预后。为了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压变异的临床相关性,本研究特回顾分析了我院收治的11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11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的高血压诊断均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3]标准相符合。男60例,女55例,年龄在57~78岁之间,平均为(67.8±11.4)岁。病程在2~15年之间,平均为(8.7±5.3)年。所有患者均进行2周的停药,之后实施动态血压监测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依照血压监测的结果随机将患者分成勺型组与非勺型组,每组55例。同时依照颈动脉超声检查的结果将患者随机分成CAS(颈动脉硬化)组和NCAS(非颈动脉硬化)组,每组55例。组间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监测方式

1.2.1 动态血压 采用SunTech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美国提供)。在左上臂敷上袖带,时间调整为:6:00~22:00(日间)每15 min进行一次自动充气测压,22:00~6:00(夜间)每30 min进行一次自动充气测压。对患者的SBP(收缩压)、DBP(舒张压)以及平均压进行测量,以22 h以上为有效记录时间。依照检测的数据,把24 h、日夜间SD(血压标准差)和CV(变异率)计算出来并作为血压变异的指标。

1.2.2 颈动脉超声 运用Vivid i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美国)对患者进行测量,探讨频率为5~10MHz,患者取仰卧位,把颈部充分暴露出来,在颈动脉长轴切面到心电图R波定点对颈总动脉远端分叉处进行测量,并对后壁动脉管腔-内膜交接面(颈内动脉近端1 cm)和中外膜交接面的最大距离进行测量。测量次数为6次,IMT值(颈动脉中层厚度值)取平均值。

1.3 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标准

IMT值在0.9 mm以上(含0.9 mm)而在1.2 mm以下为颈动脉内膜增厚;IMT值在1.2 mm以上(含1.2 mm)为形成斑块。在检查中若出现以上两种情况即可判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

1.4 统计学方式

本研究所涉及到的数据均通过spss 16.0软件进行处理。以均数±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均数间比较,以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血压勺型与非勺型组检出颈动脉硬化情况

在IMT值上,高血压非勺型组为(2.20±1.42)mm,勺型组为(1.90±1.38)mm,非勺型组要大于勺型组(P<0.05);在颈动脉硬化发生率上,非勺型组为72.7%(40/55),勺型组为45.5%(25/55),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 CAS组和NCAS组血压变异率对比

在24hSBP-CV、24hDBP-CV、dDBP-CV、dSBP-CV、nDBP-CV和nSBP-CV等血压变异率参数上,CAS组患者要显著高于NCAS患者(P<0.05)。结果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在人们生活水平日趋提升的形势下不断升高,据相关统计,我国目前的高血压患者有2亿之多[4]。高血压不是独立性症状,除了血压升高会引发多种临床疾病之外,自身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危险因素[5]。各种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会随着血压的升高而明显增加,基于此,有效干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就有着重要意义。然而通过多个临床实践得知,虽然能够有效控制住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但是仍然存在非常高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动态血压的基础上,血压变异(BPV)性对心血管事件造成的影响已被人们所意识到。一般来说,“两谷一峰”为正常血压节律的特征,昼夜高低是主要表现,形状为勺型曲线。非勺型血压是指夜间血压下降水平在10%以下,血压在夜间不断升高会把靶器官的正常生理状态打破,以此出现功能异常,从而损害靶器官[6]。

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在颈动脉硬化发生率上,非勺型组为72.7%(40/55),勺型组为45.5%(25/55);在IMT值上,高血压非勺型组为(2.20±1.42)mm,勺型组为(1.90±1.38)mm,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非勺型血压会使损伤靶器官的程度加重,从而出现动脉硬化。另外,在血压变异参数上,CAS组要高于VCAS组(P<0.05),说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压变异存在密切关系。有研究[7]表明,血压晨峰会使损害靶器官的程度得到加重,且独立于24 h的血压水平。患者在夜间的血压没有显著降低是因为其肾脏排钠不正常,出现钠潴留,最终升高了血压。基于此,在临床治疗当中,要实施动态血压监测以把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情况及时发现,并运用相应措施解决,使血压变异损害靶器官的程度得到减少。

总而言之,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其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压变异之间的关系显著,对这一类患者进行有效干预能够使由于血压节律出现异常而损害靶器官的几率得到减少。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杨国文.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分析[J].重庆医学,2009,38(13):1647-1648.

[2] 张新军,常彬宾,张清琼,等.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0(2):252-255.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J].中国卒中杂志,2013,1(8):575-582.

[4] 王爱丽,孙丽华,柳尧学.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分析[J].中国康复,2009,24(5):318-320.

[5] 曲春生,李朝晖,张桂清,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临床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10):60-61.

[6] 王庆霞,杨晓霞,李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形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宁夏医学杂志,2009,31(12):1223-1224.

[7] 周翔宇,魏建功.秦安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甘肃中医,2010,23(8):74-76.

(收稿日期:2014-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