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临床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度综合征采用肝素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 投稿刘嘉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635次
  • 评分4
  • 60
  • 0

杨晓黎

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儿科,四川成都 610500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度综合征采用肝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40例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度综合征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经胆红素、血气分析、血糖及凝血四项指标检查后确诊,按照患儿就诊顺序编号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研究组患儿行肝素治疗,对照组患儿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HCT、Hb指标均出现明显下降(P<0.05),其中研究组患儿HCT、Hb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过程中总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对照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为50.0%,研究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肝素治疗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度综合征可以明确改善患儿高粘滞血症,减少脏器功能损伤等并发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度综合征;肝素;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a)-0157-02

红细胞增多-高粘滞度综合征是新生儿群体常见、多发疾病,临床病症表现为红细胞增多、血液粘滞、血流减缓等[1],对人体组织灌注状况影响较大,严重的会伴有缺氧症状,进一步发展影响心脏、脑及肝肾等脏器功能,对患儿身心发育影响极大。临床研究发现,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度综合征如治疗不及时将会影响神经系统远期预后效果,危害极大。传统临床上多针对红细胞增多-高粘滞度综合征患儿给予换血治疗,但是临床实践证明,该种方法操作难度较大,对患儿机体功能影响较大,应用效果有限。本文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0例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度综合征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了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度综合征采用肝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一定标准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40例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度综合征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临床病症均符合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度综合征临床诊断标准[2],且经实验室检查确诊,排除血液疾病患儿及先天性脏器功能障碍疾病患儿等。按照患儿就诊顺序编号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研究组男性患儿12例,女性患儿8例,胎龄为38~42周,平均胎龄为(40.5±0.6)周,体质量为2.6~4.4kg,对照组男性患儿11例,女性患儿9例,胎龄为37~42周,平均胎龄为(39.8±0.7)周,体质量为2.5~4.5kg。两组患儿入院年龄为出生后30 min~3 d。两组患儿在胎龄、体质量及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统计比较。

1.2诊断标准

本次研究参照第四版《实用新生儿学》中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度综合征临床诊断标准进行临床病症确诊[3]:患儿出生后12 h行静脉血液采集,后制定血液标准,行血常规检查,确诊标准为红细胞积压(HCT)指标高于0.65,血红蛋白(Hb)指标高于220 g/L。血常规检查后对患儿行血气分析、凝血四项、血糖及胆红素指标辅助检查,并经头颅B超检查证实。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检查:给予血糖指标检查与调整,食欲较差患儿给予静脉补液或鼻饲奶以纠正患儿机体酸中毒,针对气促或发绀患儿给予氧气支持,针对黄疸症状患儿给予光疗,患儿持续治疗5 d。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肝素钠注射液(生产企业: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规格:2 mL:12500IU*10支;商品编号:A19912332002)治疗,取100U/(kg·d)肝素钠将其注入250 mL10%葡萄糖溶液中稀释,静脉滴注给药,每日一次用药,持续治疗5 d。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给予常规检查,着重观察记录患儿淡漠、激惹及惊厥表现,行红细胞积压(HCT)指标检查与分析,必要时给予部分换血治疗。

1.4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行临床病症与体征观察,治疗5 d后对患儿行血常规检查,分析记录患儿红细胞积压(HCT)指标、血红蛋白(Hb)指标,行凝血四项指标检查,分析患儿高粘滞度临床症状缓解效果。

1.5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4.0数据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记作(x±s)形式,经t检验,计数资料记作百分率形式,经χ2检验,用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红细胞积压(HCT)、血红蛋白(Hb)指标变化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红细胞积压(HCT)与血红蛋白(Hb)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儿HCT、Hb指标均出现明显下降(P<0.05),其中研究组患儿HCT、Hb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儿治疗过程中总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对照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脑损伤并发症。研究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度综合征是新生儿常见、多发疾病之一,当前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度综合征临床研究工作不断推进,但是,关于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度综合征的发病原因、病理、生理及预后理论研究方面尚存在较大争议[4],不同学者持不同观点。现阶段,关于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度综合征发病原因研究中主要存在两种观点,分别为主动性病因与被动性病因,主动原因主要指产妇妊娠期间宫内红细胞生成过量,直接影响胎儿出现红细胞增多症,被动病因主要包括胎母输血、胎胎输血及脐带结扎延迟等。本次研究过程中针对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度综合征患儿行初次静脉血采集均于患儿出生3 d内,这便为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度综合征早发现、早诊治提供给了前提性条件。临床研究发现,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度综合征一旦发现不及时将会发展造成心脏、脑、肝肾等脏器功能损伤,对患儿身心健康影响极大。可见新生儿出生后及时给予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度综合征临床检验诊治对于保证患儿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传统临床上多针对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度综合征患儿给予换血治疗,但是临床实践证明,换血方法对于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度综合征患儿而言操作难度较大,且对患儿机体功能消极影响较大,且换血治疗方法于基层医院中受条件限制无法推广,临床应用价值有效。有学者将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等药物尝试应用于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度综合征临床治疗中,取得了一定临床疗效。我院尝试将小剂量肝素静脉滴注法应用于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度综合征治疗中,亦取得了显著疗效。肝素药物具有抗凝、抗血栓、抗过敏、抗炎、抗自由基损伤、降血脂及调节免疫等功效,将其应用于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度综合征治疗中可以充分发挥药物的抗凝血功效,还可直接与血管内膜组织相结合,降低血小板与红细胞凝聚力,降低血小板活性,降低血液粘度,提升血流速度,改善外周微循环障碍,该种药物作用机制对于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度综合征临床病症的缓解具有极其显著的临床疗效。有文献报道[5],将肝素应用于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度综合征治疗中可以促进新生儿体内胆红素的排泄,防控酸中毒,减少脏器功能损伤,还可促进内皮细胞生长,激活网状内皮细胞,充分发挥非特异性抗炎功效与自由基清除效用。本文研究发现,采用肝素治疗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度综合征可以改善HCT、Hb指标,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4.0%,且患儿可耐受,应用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常规治疗法。本文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相近,提示采用肝素治疗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度综合征有效性与安全性均有保证。

综上所述,采用肝素治疗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度综合征可以明确改善患儿红细胞增多针状,缓解高粘滞血症,减少脏器功能损伤等并发症或不良反应,临床疗效显著,且预后效果较佳,值得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潘玲丽,高举,McMullinMF,等.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增多的诊断、检查和治疗指南[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06,24(1):72-79.

[2] 王芯,赵青,张楠.部分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度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青岛医药卫生,2006,36(4):288-289.

[3] 《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出版[M].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4(4):296.

[4] 王永波,孙继飞,石海霞.肝素治疗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度综合征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8,16(33):145.

[5] 邵绮虹,钟秀华.复方丹参加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度综合征45例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4,13(2):123.

[6] 李发菊,王建英,张晓蓉.红细胞去除术联合羟基脲和α-干扰素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04,14(6):1134-1136.

(收稿日期:201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