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临床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泛昔洛韦联合薄芝糖肽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价值分析

  • 投稿菜鸟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717次
  • 评分4
  • 94
  • 0

王 梅

山东日照市皮肤病防治所,山东日照 276800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泛昔洛韦联合薄芝糖肽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00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与B组,A组45例患者给予泛昔洛韦治疗,B组55例患者在泛昔洛韦治疗基础上联合薄芝糖肽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7.8%;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4%,B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为(6.74±2.27)d,水疱干涸结痂时间(4.66±1.26),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20.0%,B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为(4.86±1.24)d,水疱干涸结痂时间(3.17±0.65),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3.6%,B组患者止痛时间、水疱痊愈时间等方面的效果均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泛昔洛韦联合薄芝糖肽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泛昔洛韦;薄芝糖肽;带状疱疹

[中图分类号] R7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6(b)-0081-02

[作者简介] 王梅(1970-)女,汉族,山东日照市皮肤病防治所,药剂师。

带状疱疹指的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该类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能在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长期潜伏,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过度劳累、感冒、感染时,病毒会再次生长繁殖,并会沿着神经纤维逐渐移至皮肤,造成神经和皮肤受侵犯而发生强烈炎症[1]。皮疹的分布一般呈现单侧性特点,或者按神经节段分布,主要由集簇性的疱疹组成[2],患者会伴发有疼痛的症状;患者年龄愈大,神经痛就愈严重。本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00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泛昔洛韦联合薄芝糖肽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00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以及病理试验检查确诊,均符合带状疱疹的相关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成A组与B组,A组患者45例,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30~75岁,平均(56.8±5.5)岁,在颈背部发病的15例,腰腹部20例,胸背部10例;B组患者55例,其中男36例,女19例;年龄32~70岁,平均(55.8±4.8)岁,在颈背部发病的16例,腰腹部22例,胸背部17例。两组患者病程均小于7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以及发病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具有典型带状疱疹临床症状以及皮肤损伤特点,皮疹一般具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形成,伴有疼痛,患者年龄愈大,神经痛程度越严重。就诊前患者均未使用过任何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病程具小于7 d[3]。②排除标准:全身泛发型、头面部发生带状疱疹导致昏迷的特殊类型患者;本身患有心肺、肝肾等全身疾病的患者;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肿瘤等免疫力显著较低的患者;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患者;对治疗不具备耐受力或者中途退出的患者;对泛昔洛韦、薄芝糖肽过敏的患者[4]。

1.3方法

A组患者给予泛昔洛韦治疗,B组患者在泛昔洛韦治疗基础上联合薄芝糖肽进行治疗,具体用法用量:泛昔洛韦(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1173)0.25 g口服,3次/d;薄芝糖肽(北京赛升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2156)2 mL肌肉注射,1次/d。两组患者均给予维生素B1片(海南华拓天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6020099)20 mg口服,3次/d;甲钴胺片(北京星昊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865)0.5 mg口服,3次/d;炉甘石洗剂外用涂于患处,3次/d。两组患者均给予治疗2周。

1.4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患者水疱完全干涸结痂,临床疼痛症状消失,皮肤颜色恢复正常红润或者仅遗留暂时性的色素沉着;显效:患者临床疼痛症状明显减轻,皮肤损伤消退在70%~90%范围内;有效:患者临床疼痛症状仍存在,皮肤损伤消退在40%~69%;无效:患者临床疼痛症状未得到改善,皮肤损伤未见改善甚至增多[5]。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A组患者痊愈15例,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10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7.8%;B组患者痊愈30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2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6.4%,B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0,P<0.01)。

2.2两组患者恢复时间情况比较

B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水疱干涸结痂时间等均明显短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A组患者。

表1两组患者临床皮损恢复时间比较[(x±s),d]

2.3两组患者后遗神经痛发生情况

A组患者发生后遗神经痛的9例,占20.0%,B组患者发生后遗神经痛的2例,占3.6%,B组患者后遗神经痛发生几率明显较A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0,P<0.05)。

3讨论

带状疱疹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病毒性的皮肤病,其发病原因多是由于机体的免疫力低下,进而抑制了特异性细胞免疫,造成人体不能够及时进行自我神经节病毒清除和消灭工作,最终导致该病毒在机体内不断地生长繁殖,逐渐侵犯神经导致其出现炎症以及坏死情况,患者会表现出较剧烈的神经痛症状,多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据相关研究表明,带状疱疹患者在发病急性期会出现较显著的免疫下降的状况,其免疫功能受损程度与带状疱疹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6-7]。临床上对带状疱疹的治疗主要采取抗病毒以及止痛等对症治疗。其主要以缩短病程、防止感染以及防治后遗神经痛并发症为主要治疗原则。

本研究中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的药物为泛昔洛韦和薄芝糖肽。泛昔洛韦(Famciclovir)属于喷昔洛韦(penciclovir)的6-脱氧衍生物的二乙基酰脂,该药物经口服时吸收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其在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内半衰期较长,约为9~10 h,在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的细胞内其半衰期为10 h,在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的细胞内其半衰期分为20 h。其在机体内代谢较为缓慢,会相应延长半衰期,能够进入到DNA中去,在DNA的复制合成过程中产生连贯性的影响,以对DNA的合成产生抑制作用[9],进而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以及HBV产生的较强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中单纯应用泛昔洛韦治疗组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77.8%。薄芝糖肽注射液属于一种灭菌水溶液,其主要组分包括多糖和多肽。其具有抗氧自由基、免疫调节等作用[10]。主要用于临床上治疗萎缩性肌强直、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以及各种眩晕等疾病,用于治疗免疫功能障碍造成的肿瘤、肝炎等各种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薄芝糖肽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主要是由于薄芝能够通过对人体细胞及体液免疫产生增强作用,而促进生成白细胞介素-2,使得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进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薄芝糖肽实现免疫调节作用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对免疫细胞以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进行调节。相关报道表明,薄芝糖肽在对脾细胞DNA和蛋白质合成产生诱导的同时,能有效促进细胞的增殖[11]。其能够对产生DNA多聚酶的过程产生间接的诱导作用,进而加速免疫应答过程。薄芝糖肽对氢化可的松、氟尿嘧啶、环孢菌素、丝裂霉素C、抗肿瘤药以及环磷酰胺的免疫抑制作用均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12]。这说明灵芝多糖在对脾细胞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产生诱导的同时能通过各种途径恢复那些未受到抑制或受到轻度抑制的免疫细胞的功能,促使其大量繁殖而起到功能性拮抗的作用,进而有效改善带状疱疹患者的免疫状况,改善患者临床疼痛等症状,加快患者的恢复。

泛昔洛韦与薄芝糖肽两种药物联合应用,能够起到较好的带状疱疹治疗效果,提高患者预后。本研究中,泛昔洛韦联合薄芝糖肽治疗组患者有效率高达96.4%,明显优于单纯应用泛昔洛韦治疗组,且泛昔洛韦联合薄芝糖肽治疗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水疱干涸结痂时间均明显较单纯应用泛昔洛韦治疗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应用泛昔洛韦治疗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20.0%,泛昔洛韦联合薄芝糖肽治疗组遗神经痛发生率为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给予带状疱疹患者泛昔洛韦联合薄芝糖肽治疗其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疼痛症状,降低患者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郭华.泛昔洛韦联合薄芝糖肽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3(18):45-46.

[2]鹿艳群,王晓刚.连花清瘟胶囊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2,26(12):121-123.

[3]王洁.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2010,52(28):55-56.

[4]赵华,王志华,秦凌花.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1,22(4):29-30.

[5]刘丽娜.阿昔洛韦与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24(6):2-4.

[6]郑海波.泛昔洛韦联合窄谱UVB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85(22):156-158.

[7]周振琴.泛昔洛韦联合薄芝糖肽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8(23):9-12.

[8]王娟,波丽西,贾雪松,等.氦氖激光联合泛昔洛韦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3(6):55-57.

[9]吴德滨,杨惠敏,郭莹,等.炎琥宁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55(5):59-61.

[10]李冰心.泛昔洛韦联合喷昔洛韦乳膏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08,95(8):23-24.

[11]李丹,高彤,孙冬梅,等.泛昔洛韦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8,29(35):22-24.

[12]孙仁山,陈晓红,李文维,等.薄芝糖肽的临床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9,29(8):1-3.

(收稿日期:201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