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临床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胃溃疡应用健胃愈疡颗粒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 投稿小庄
  • 更新时间2015-10-29
  • 阅读量245次
  • 评分4
  • 63
  • 0

费 娜

河南医药技师学院河南省开封市475000

【摘 要】目的:分析健胃愈疡颗粒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90例胃溃疡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45例,观察组患者进行健胃愈疡颗粒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三联疗法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6%、80.0%,症状积分分别为(14.02±2.34)、(18.53±3.49),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84.2%、86.4%,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健胃愈疡颗粒治疗胃溃疡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胃溃疡;健胃愈疡颗粒;治疗效果

胃溃疡(GU)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的加大及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胃溃疡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相关研究报道,我国每年的胃溃疡发病率为0.85%,且男性高于女性[1]。本文对我院收治的45例胃溃疡患者进行了健胃愈疡颗粒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90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满足胃溃疡的临床诊断标准,经胃镜检查确诊,患者表现为上腹疼痛、出血等症状。采用随机数字方法90例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25-68岁,平均(56.7±7.8)岁;病程1-12年,平均(5.5±2.6)年。观察组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26-70岁,平均(57.2±7.5)岁;病程1-11年,平均(5.3±2.8)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进行健胃愈疡颗粒治疗:药物组成为白芍、党参、甘草、柴胡、延胡索、白及、青黛、珍珠层粉等,每次3g,每日3次,1个疗程为4周。

对照组患者进行三联疗法治疗:药物组成为阿莫西林(750mg)+奥美拉唑(20mg)+甲硝唑(400mg),每日2次,1个疗程为4周。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Hp清除率及临床症状积分等指标的变化。

1.4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的反酸、嗳气、腹痛、腹胀等症状消失,行胃镜检查发现组织黏膜完整。有效:患者的反酸、嗳气、腹痛、腹胀等症状改善,行胃镜检查发现组织黏膜良好。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5统计学处理

本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相关数据,采用X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表示,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的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出现下降,其中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两组的Hp根除率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Hp阳性例数为38例,经过治疗后,其Hp阳性例数为6例(84.2%);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Hp阳性例数为37例,经过治疗后,其Hp阳性例数为5例(86.4%),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8,P>0.05。

3讨论

胃溃疡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于炎性、坏死性病变,常见于贲门和幽门之间。胃溃疡的诱发因素较复杂,包括Hp感染、药物因素、饮食因素、胃酸刺激、胃蛋白酶消化、情绪因素等,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常在饭后1h内出现,约1-2h缓解,重复出现,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健胃愈疡颗粒治疗胃溃疡效果良好,能改善疾病症状;但观察组与对照组的Hp根除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单一的中药治疗不能彻底清除Hp,需进一步合并西药治疗来提高Hp根除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采用健胃愈疡颗粒治疗胃溃疡效果确切,能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因而,是治疗胃溃疡的良好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罗国辉.健胃愈疡颗粒用于胃溃疡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11):833-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