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临床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奥美拉唑的药理与临床应用分析

  • 投稿Adam
  • 更新时间2015-10-29
  • 阅读量360次
  • 评分4
  • 46
  • 0

甄睿新

咸阳市卫生学校 陕西省咸阳市 710000

【摘 要】目的:分析奥美拉唑药理作用,研究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3 年1 月至2013年12 月接收治疗的100 例胃溃疡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 例。对照组使用雷尼替丁治疗,实验组使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96.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78.00%,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奥美拉唑;胃溃疡;药理;临床疗效

奥美拉唑是一种新型的抗溃疡类药物,一般用于治疗消化道溃疡类疾病。能够对患者胃酸所分泌的质子泵起到抑制作用[1]。

胃溃疡是临床治疗工作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引发原因多是由于患者胃粘膜受损,当患者胃粘膜受损后,其防御能力也就减弱,从而引发胃溃疡。为了促进患者康复,本文现对奥美拉唑的药理作用进行分析,使用两组对比的方式研究其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3 年1 月至2013 年12月接收治疗的100 例胃溃疡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7 例,女性33 例。患者年龄范围在28-68 岁之间,平均年龄(32.48±5.24)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 例。对照组使用雷尼替丁药物治疗,实验组使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药理分析

奥美拉唑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体内胃酸的分泌量,特异性的作用在患者胃粘膜壁细胞胃酸分泌过程末端,有效将患者壁细胞中的酶活性降至最低,从而起到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二丁基环腺苷酸刺激所产生的胃酸分泌不能得到H2 受体的有效抑制,但是奥美拉唑却能够起到长久的抑制作用。奥美拉唑对胃酸抑制作用是可逆的,患者服用10mg 即可起到抑制胃酸的作用,服用60mg 可完全抑制胃酸。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雷尼替丁治疗,早晚各一次,分别于饭前服用0.15g。

实验组使用奥美拉唑治疗,患者每日服用一次,于清晨空腹时服用20mg。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相关参考资料,将治疗疗效划分为三个标准,分别是痊愈、显效和无效[2]。

患者胃溃疡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患者胃溃疡表面恢复正常,HP 检测为阴性判定为痊愈;患者胃溃疡症状基本改善,胃镜检查显示胃溃疡表面溃疡面积缩小,HP 检测转阴判定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HP 检测未转阴,胃镜检查溃疡表面溃烂现象更加严重则判定为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本文使用spss1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 标准差( )表示,X2 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号(%)表示,t 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达96.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8.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1。

2.2 患者治疗时间对比

根据本次实验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时间,(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3 讨论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使用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也有明显缩短,减少了患者身体疼痛。且这一治疗方法为给患者造成不良反应和其他并发症。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医院的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结合奥美拉唑的药理作用,对肠道溃疡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充分抑制患者胃酸分泌量,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其尽快康复。希望未来有关医疗人员能深入研究这一药物的药理作用,积极使用这一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魏变芬. 奥美拉唑的药理作用分析与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3,7(08):8-10.

[2] 钱茜. 奥美拉唑的药理分析与临床应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2(11):106-107.

[3] 杨霞.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分析[J]. 当代医学,2013,19(25):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