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临床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序贯机械通气护理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2-03-07
  • 阅读量37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分析序贯机械通气护理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处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序贯机械通气护理),每组38例,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73.68%(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采取序贯机械通气护理可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其通气功能。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序贯机械通气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因长期吸烟、环境污染等因素引起以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咳痰等为症状表现的肺部疾病,随着疾病进展,呼吸困难逐渐加重,可导致非常严重的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安全[1]。以往针对COPD通常会采取气道湿化、排痰等措施来改善患者的症状,但由于伴有呼吸衰竭的患者病情较严重,其效果往往不够理想。有创机械通气与无创机械通气均是临床针对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的重要治疗方法,但前者极易使患者对呼吸机产生依赖性,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而后者的创伤性比较小,但通气稳定性较差,在重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并没有那么理想。为了选择更为恰当的治疗方案,我院采取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并在患者治疗中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为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提供新思路。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9年7~2020年6月收治的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处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46~78岁,平均(60.51±5.27)岁。对照组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45~79岁,平均(60.46±5.13)岁。两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均符合插管上机指征;生活自理能力正常。排除标准:存在心、肝、肾、脑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存在沟通障碍;合并其他肺部疾病;依从性差。

  

  1.2 方 法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定时对患者口腔进行清洁,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对患者实施合理的气道湿化,可采取气管内滴药、超声雾化、呼吸机加热湿化、人工鼻湿化等措施;患者痰液黏稠不易排出时,应帮助患者排痰,可采取翻身拍背、雾化吸入、胸部震动法等措施;加强并发症监测,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对焦虑、消极的患者予以安慰、疏导,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序贯机械通气护理,首先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经口气管插管,给予间歇正压通气,待患者呼吸症状有所缓解后,改为压力支持通气联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通气模式为SIMV+PSV模式;当对照组SIMV频率在7~9次/min以下、PSV在8 cm H2O以下时,即可拔除气管插管、脱离呼吸机;当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PICW)后,则去除气管插管,经鼻面罩对患者实施双水平正压通气,无创通气时间为2~4 h, 根据患者的呼吸情况对压力水平以及吸氧浓度进行调整,逐渐下调压力支持水平直至完全脱机。机械通气时,指导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如半卧位,以防止误吸及减少胃液反流。

  

  1.3 疗效判定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患者临床各项治疗恢复正常水平,生命体征平稳,症状完全缓解;有效:患者临床各项指标趋于正常水平,生命体征基本稳定,症状部分缓解;无效:患者临床各项指标、生命体征、症状均未改善,甚至死亡。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使用卡方值检验,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2.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n(%)]3 讨 论COPD是以呼吸道的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随着其症状的加重,可引发呼吸衰竭,进一步损害患者的呼吸功能,甚至导致死亡。本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此进行分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规护理中,通常会采取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吸氧、湿化气道、排痰等措施帮助患者缓解症状,确保患者呼吸顺畅,但对于伴有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而言,其效果往往不够理想。机械通气是临床治疗呼吸衰竭等常用治疗方法,序贯机械通气是由有创与无创两部分组成,有创机械通气的通气效果比较好,能够有效降低缺氧造成的损害,但在通气过程中也会对气道屏障造成一定的损伤,极易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pneumonia, VAP),而且也会使对呼吸机产生依赖性,不利于患者症状的改善;而无创机械通气的创伤比较小,但通气不稳定,对于重症患者而言,其效果往往不够理想。有创机械通气与无创机械通气均有一定的优势,因此临床可以采取序贯法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在确保有效通气的同时尽可能地缩短患者气管插管时间,弥补两者间存在的不足。在病情严重阶段采取有创机械通气,能够及时改善患者的呼吸状态以及通气功能,并使患者的感染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进而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待患者呼吸功能有所改善后,将气管插管拔除并改为无创机械通气,可有效缓解患者呼吸肌疲劳,有利于促进患者自主呼吸功能的改善,而且还可以避免或减少VAP的发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通气功能的改善。

  

  综上所述,序贯机械通气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严重呼吸衰竭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其通气功能。

  

  参考文献

      [1]李晓云.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序贯机械通气患者的作用[J].临床医药实践,2020,29(3):227-229.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

  

  [3]字,王丽,张军建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20,41(6): 1305-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