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临床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长期应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2-09-05
  • 阅读量28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观察对原发性高血压疾病临床治疗采取缬沙坦长期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陶庄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患者共160例,对其进行资料回顾分析。根据其使用缬沙坦药物治疗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各80例。观察组应用缬沙坦治疗时间≥3年,对照组应用缬沙坦时间<3年。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用药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使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疾病,可以有效帮助患者血压处于稳定状态,防止其血压出现过大的波动,同时还可以明显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

关键词:缬沙坦;长期用药;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性;


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疾病渐渐成为老年人、肥胖群体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慢性疾病[1]。高血压还是诱发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和患者长期的不科学生活方式以及不规范的饮食习惯有紧密的关联性,在临床中可使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以保持患者血压水平的稳定性,有效防治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但是临床中使用的降压药物品种过多,治疗所需时间较久,从而降低了用药的治疗依从性,对临床治疗带来不良影响[2]。现观察长期应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陶庄镇中心卫生院所收治的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患者160例,对其进行资料回顾分析。根据其使用缬沙坦药物治疗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男46例,女34例;年龄36~79岁,平均(59.76±7.65)岁;病程1~15年,平均(8.45±1.06)年。观察组男45例,女35例;年龄37~77岁,平均(59.46±8.19)岁;病程0.83~15年,平均(9.01±0.93)年。两组间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2)患者精神情况良好,并且可以与之开展正常的交流沟通;(3)患者临床资料完善,对本次研究所使用的药物无过敏以及禁忌证。

排除标准:(1)诊断为继发性高血压疾病;(2)存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史;(3)合并出现其他病情严重的肝肾疾病或者心脏疾病;(4)处于哺乳期、妊娠期等特殊阶段的患者。

方法:两组患者均使用缬沙坦(华润赛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H20030638)进行治疗,80 mg/次,1次/d。对照组患者使用缬沙坦药物治疗时间<3年,观察组患者使用缬沙坦药物治疗时间≥3年。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1)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变化情况,指标为舒张压(DBP)、收缩压(SBP);(2)对比两组用药前后心功能水平变化情况,指标为左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3)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治疗效果:a.显效:DBP下降≥10 mmHg并降至正常,或DBP未降至正常,但下降≥20 mmHg;b.有效:DBP下降未达10 mmHg,但已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 mmHg或SBP未下降≥30 mmHg;c.无效:未达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头痛、呕吐及水肿。

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版本,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变化情况比较:用药前,两组DBP、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DBP、SBP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心功能水平变化情况比较:用药前,两组LVPWT、IVST及LV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LVPWT、IVST及LVD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心功能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n(%)]

讨论

高血压疾病主要是指患者发生动脉血压连续性增加而导致的一种心血管综合征,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属于原发性高血压,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3]。患者在患病初期往往会出现心输出量明显提高及肾功能异常情况,导致其发生钠潴留以及血容量上升,患者高血压状态导致其血管内膜表面组织出现不光滑以及不平整情况,促使患者动脉壁通透性提高,导致患者血小板以及血液循环过程中的红细胞进入患者内膜并且黏附在此部位,最终导致患者心脏结构、功能等方面发生改变。在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过程中,最根本的治疗目的是减少患者出现心血管的概率,降低致残率以及致死率[4]。

降压药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药物之一,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药物具有降低蛋白尿、抗炎的治疗功效,但是缬沙坦类等药物不适用于妊娠期妇女、患有高血钾疾病患者以及双侧肾动脉比较狭窄的患者。除此之外,长期使用此种药物可以帮助患者稳定血压,并且还能够有效减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

缬沙坦不仅可以与血管紧张素I型受体(AT1)结合,还可竞争性地拮抗而无任何激动作用,并且还可以有效对患者AT1受体肾上腺素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5]。其次,缬沙坦还可以通过抑制腺球细胞而对醛固酮起到促进释放作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使用药物缬沙坦2 h后,可以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用药5 h后实现药物治疗高峰,同时药物缬沙坦的降压效果可以保持24 h左右。除此之外,缬沙坦降压比较稳定,不会对患者的靶器官产生损伤,患者在服用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较小[6]。缬沙坦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进行对比,患者服用缬沙坦后不会出现咳嗽症状,并且不会抑制激肽酶。同时,缬沙坦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情况的概率低,患者耐受性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长期使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疾病可以有效维持患者血压处于稳定状态,防止其血压出现过大的波动,还可以明显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


参考文献

[1]江华东,唐娟.替米沙坦氢氯噻嗪片与缬沙坦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世界复合医学,2020,6(12):163-166.

[2]玉高,胡国仕刘阳丽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一以68例原发性高血压为例[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0,(11):17-18.

[3]徐胡根,郝苏怡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分析[J]系统医学2019 ,4(1):47-48 .

[4]刁桂花缬沙坦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9,26(4):461-462.

[5]赵廷利,孙启梅缬沙坦、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9 ,35(30):89,91.

[6]赵晓芳.缬沙坦与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9)-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