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临床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腹腔镜手术治疗急腹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2-11-01
  • 阅读量33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探讨急腹症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2月瓜州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92例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开腹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情况、指标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进食时间及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腹症的临床疗效显著,能促进其各项指标快速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建议应用并予以推广。

关键词:急腹症;腹腔镜手术;恢复进食时间;并发症;


急腹症是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病症,一般是由腹腔血管与脏器病变所致,具有表现多样、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等特点。急腹症典型的症状为腹痛,通常腹痛最剧烈部位是病变的部位。此外,患者多伴随恶心呕吐、厌食及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急腹症病情可在短期内恶化,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尽早对患者进行诊断及治疗,阻止病情进展尤其重要。目前,临床对于病情复杂、病变严重且周身情况不佳的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传统开腹手术创伤性大,易出现术后感染,且影响美观。而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的一种,该手术方式弥补了传统手术的不足,且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2]。本研究旨在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急腹症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2月瓜州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92例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22~59岁,平均(40.32±6.02)岁;病程1~6 h,平均(3.50±0.80)h;疾病类型:急性阑尾炎27例,上消化道穿孔14例,小肠穿孔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22~58岁,平均(39.95±5.92)岁;病程1~7 h,平均(3.62±0.91)h;疾病类型:急性阑尾炎28例,上消化道穿孔13例,小肠穿孔5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研究委员会批准同意。

纳入标准: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加入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存在腹腔镜手术禁忌证者;(2)依从性差者;(3)听觉功能障碍者。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开腹术治疗。(1)使患者保持仰卧位,充分暴露手术部位,常规消毒铺巾。(2)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处理,切口为腹部正中处,对组织进行逐层分离。(3)开腹后,观察患者腹内脏器情况,并确定病变位置。对受损的组织及器官进行相应处理,止血后逐层关腹。

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1)术前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常规消毒手术器械及铺巾。在患者的脐周围选择切口位置。(2)将Trocar置入患者的腹腔内,并建立人工气腹,由此穿入腹腔镜。通过腹腔镜探查环视患者的阑尾、结肠及小肠,着重探查患者的疼痛部位。(3)明确病变位置后,在病灶附近开操作孔,将手术器械放置在腹腔内,行相应处理。手术结束,止血后逐层关腹。术中及术后,均给予两组患者营养、抗感染及常规补液治疗。

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2)指标恢复时间,包括恢复进食时间及排气时间;(3)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切口感染及术后出血。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4.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

两组各项指标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恢复进食时间及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各项指标恢复时间比较(±s,h)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讨论

急腹症发病迅猛,病情进展较快,若未得到及时救治,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既往的临床诊断中,经常会面临是否要对急腹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以及如何选择手术切口等问题。近年来,伴随微创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应运而生,并在外科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也为急腹症患者提供了新型治疗手段[3]。腹腔镜手术创口较小,患者的病变部位可通过开阔的镜下视野得以明确,再根据患者体检情况、既往病史等,更好地确定病变位置及病变原因。目前,关于腹腔镜治疗急腹症的报告相对较少。为此,本研究观察分析了腹腔镜手术治疗急腹症的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传统开腹手术在治疗急腹症时,为确保清晰的手术视野,往往需要做较大的切口,虽然能取得一定效果,但此方法对患者的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且极易导致切口感染或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4]。而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较高,可在明确诊断的同时进行治疗,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5,6]。李海章[7]报告指出,对急腹症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本研究中,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的手术及住院时间、恢复进食时间、排气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较优,与李海章[7]的报告基本一致。分析原因:开腹术在术中会清洗腹腔,加重对肠道的刺激,不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而在腹腔镜手术式中,腹腔脏器不会直接接触空气,不仅减轻了对肠道的刺激,也能最大限度保护腹部的生理微环境。此外,腹腔镜的探查面广,视野清晰,降低了漏诊率与误诊率;而术中主要采取电凝等方式操作,止血效果良好,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加之对患者身体损伤小,术后患者能及早恢复进食可促进各项指标快速恢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8]。

研究发现,细口径腹腔镜能够让急腹症患者在局部麻醉下接受诊疗,促使其病情得以有效控制[9]。焦国平[10]报告指出,腹腔镜的探查面广,能明确诊断,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缓解患者的痛苦。另外,腹腔镜手术治疗过程中,对腹部器官的损伤较小,降低了切口感染发生率。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焦国平[10]的报告结论基本一致,提示腹腔镜手术式能减少术后出血及切口感染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究其原因:常规开腹手术在麻醉效果、手术视野方面存在限制。而腹腔镜手术式的手术切口较小,能有效避免患者术后出现严重的瘢痕,提升了手术部位的美观程度,且术中出血量较少,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促使术后恢复进程及恢复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虽然腹腔镜手术的优势较多,但并非所有的急腹症都适用此方法,对于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出现大量出血时,或对病变处实施解剖出现困难时,均需转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此外,腹腔镜操作缺乏传统术式治疗的触觉,极易遗漏需触诊才可发现的疾病[11]。在腹部疾病的诊断中,腹腔镜并不能完全取代其他诊断方式,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来提升疾病诊断的准确性[12]。

综上所述,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腹症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促进患者各项指标的快速恢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建议应用并予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