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疾病预防论文范文,疾病预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卵巢早衰的原因与预防

  • 投稿Jimm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672次
  • 评分4
  • 31
  • 0

李 莉

四川省广元市妇幼保健院,四川广元 628000

[摘要] 目的 分析卵巢早衰发生因素,为临床卵巢早衰的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观察组和健康对照组共100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卵巢早衰发生因素与人工流产次数、饮酒、吸烟、婚姻状况以及家人社会相处关系、豆制品、心情和服用糖皮质激素等12个变量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婚姻状况(OR=6.03)、人工流产次数(OR=2.14)、吸烟(OR=3.26)、染发(OR=2.74)、心情(OR=0.16)、蔬菜(OR=0.34)、腮腺炎(OR=10.23)等因素与卵巢早衰密切相关。 结论 卵巢早衰发生因素较多,临床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预防,治疗,以降低发病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卵巢早衰;发生因素;预防

[中图分类号] R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9(c)-0042-02

卵巢早衰(POF)病人40岁前已经绝经,伴有低雌激素症状和不孕。人群POF发病率0.3%~0.9%,40岁以下1%,30岁以下0.1%,20岁以下0.01% 。卵巢早衰早期症状如潮热、盗汗、失眠、心里症状。中期症状如阴道粘膜萎缩、性交疼痛、尿急、皮肤萎缩。远期后果导致骨质疏松及心血管疾病,其严重威胁着女性的身心健康。由于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及关注也逐渐提升[1]。现阶段,关于卵巢早衰的试验研究逐渐增多,如何防治卵巢早衰的发生也逐渐被广大女性及临床医生所重视。该研究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主要通过分析卵巢的发病原因,以探讨早期预防卵巢早衰发生的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来该院就诊的卵巢早衰患者中选取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该组患者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患者在40岁以前出现闭经达到半年以上的妇女>2次,其中间隔时间>1个月;临床诊断雌激素(E2,Estrogen2)<25 pg/m;;血清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s ,FSH)>40 IU/L或者促黄体激素(luteotropic hormone,LH)>30 IU/L。同期选择来该院健康体检人员50例年龄相差<2岁,居住地区相同的人员作为对照组。

1.2 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首先制定统一调查表,然后有医院专门调查人员进行详细询问患者并如实填写,其中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家族史、个人月经婚育史以及心理因素和既往史等情况。

1.3 统计方法

对两组人员调查的数据主要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同时采用χ2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人员的一般资料比较

临床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得知,观察组50例患者中最大年龄45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为(36.23±2.41)岁,城镇居住人员占13%。而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最大年龄44岁,最小年龄19岁,平均年龄为(35.76±3.25)岁,城镇居住人员占13%,两组人员的平均年龄和居住地区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2.2 单因素条件分析

对于两组患者调查的30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可以得知,卵巢早衰发生因素与人工流产次数、饮酒、吸烟、婚姻状况以及家人社会相处关系、豆制品、心情和服用糖皮质激素等12个变量相关。

2.3 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多因素分析主要采用逐步法分析单因素中可能影响的因素,以α=0.05为显著性标准进行分析。见表1。

3 讨论

3.1 POF的病因分析

3.1.1 遗传学因素 有关POF的致病因素,其中遗传学因素所占比值约为10%,是导致卵巢早衰的关键因素[2]。可能出现X染色体异常(常表现为原发闭经),性腺功能减退表现:①激素水平的改变:FSH升高、LH升高、E2 降低、T 降低、 生长激素降低、IGF1降低。② 性激素缺乏特征:不育、缺乏女性第二性征、子宫不发育、性欲降低。③代谢相关:骨质疏松、肝酶升高、肝脏脂肪组织增多、空腹血糖、胰岛素升高。④心血管系统改变:血压升高、主动脉弹性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增加、先天畸形增加。其次X染色体基因突变、Y染色体异常。结合该研究课题所得的相关数据,两组人员的平均年龄和居住地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我们可以看出,卵巢早衰与患者的年龄及居住地区无关。

3.1.2 自身免疫性因素 约有20%左右的卵巢早衰是因为机体免疫系统无法识别自身卵巢组织[3],机体形成卵巢自身免疫性抗体,包括抗核抗体、抗透明带抗体、抗颗粒细胞抗体以及抗卵巢抗体。患者伴有其他内分泌腺体、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低、糖尿病、重症肌无力、克罗恩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瘫、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均与POF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3.1.3 外界因素 手术操作、免疫抑制剂、化疗治疗、放疗治疗等外界因素均对患者卵巢功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放疗治疗过程中直接照射剂量>8 Gy时,任何年龄阶段的女性卵巢均可能会出现不可逆的损害。研究指出[4],在应用烷化剂治疗开始后,年龄、环磷酞胺的累积剂量与POF的产生具有紧密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患者化疗治疗后卵巢功能恢复的机会越小。雷公藤是临床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细胞毒免疫抑制剂,长时间应用会出现性腺抑制,如果累积剂量超过800 mg,很容易出现POF[5]。

3.1.4 感染因素 在儿童时期、青春期病毒性腮腺炎发病以后,有2%~8%的女性会患腮腺炎性卵巢炎,继而发生POF,大部分腮腺炎痊愈后卵巢功能可恢复正常,一些研究人员发现,以往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的患者中,约有3.0%~7.0%的患者并发卵巢炎,最终引发POF。其他疾病,包括化脓性盆腔炎、淋病性、严重盆腔结核、巨胞病毒感染以及水痘病毒感染等,均可能造成卵巢功能部分丧失,甚至是全部丧失。

3.1.5 生殖因素 POF 与患者的分娩次数、长时间月经紊乱有一定联系,生育可减少POF的患病危险,没有生育的女性会增加早绝经的危险[6]。与此同时,多次人工流产也会增加POF的患病率。

3.2 防治

针对POF患者,POF不但对其生理产生负性应该能个,还会对其心理造成严重创伤。现阶段,POF的临床治疗不但有明确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卵巢抵抗综合征能够利用免疫抑制治疗取得确切的疗效,而且大多数不明病因的特发性POF患者,还没有发现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保护或恢复患者的卵巢功能[7]。所以,预防卵巢早衰的发生刻不容缓,临床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降低对卵巢所产生的损伤,对确保女性的生活健康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卵巢功能的保护具体措施包括:①改善生活习惯:注意营养均衡,坚持每天喝牛奶,多进食黑木耳、莲子、蔬菜、瓜果、虾以及鱼等食物,加强运动锻炼,尤其是注意在公共场所、生活环境戒烟,避免被动吸烟,结合该研究课题所得的相关数据,两组患者调查的30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可以得知,卵巢早衰发生因素与人工流产次数、饮酒、吸烟、婚姻状况以及家人社会相处关系、豆制品、心情和服用糖皮质激素等12个变量相关。②注意避孕:降低人工流产现象的发生,反复多次人工流产会导致生殖内分泌系统紊乱,从而对卵巢功能产生不利影响。③母乳喂养:分娩以后建议母乳喂养,哺乳时间尽可能延长,让卵巢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助于卵巢功能的恢复。④情绪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与集团以内分泌之间互相联系、相互影响,所以女性必须学会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舒缓自己的情绪,防止机体免疫抗病能力降低,引发卵巢早衰。⑤制定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单调是产生诸多疾病的重要原因,制定科学、健康以及文明的生活方式,对增强身体素质,避免积劳成疾非常重要。养成健康的生活规律,做到起居有常、劳逸结合以及睡眠充足。⑥预防性治疗:在卵巢并发功能衰竭之前,会先出现功能异常,在此期间可能几年或十几年,利用卵巢储备功能监测指标对卵巢状态进行间接的了解,适时使用周期性治疗,或是中医中药治疗,以便保护卵巢功能,以利于改善或避免卵巢功能衰竭。但是由于该研究的病例数量和研究时间有限,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积累,卵巢早衰的原因与预防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研究以及循证医学论证。

在进行该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卵巢早衰发生因素与人工流产次数、饮酒、吸烟、婚姻状况以及家人社会相处关系、豆制品、心情和服用糖皮质激素等12个变量相关。完成多因素分析后发现,婚姻状况、人工流产次数、吸烟、染发、心情、蔬菜、腮腺炎等因素与卵巢早衰密切相关。

总而言之,卵巢早衰发生因素较多,临床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预防,治疗,以降低发病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李花,赵新广,刘丹卓.卵巢早衰病理因素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医药导报,2012(8):545-546.

[2] 孙海旭,王枫,张普一.卵巢储备功能监测研究进展与卵巢早衰的预测[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 2005(5):78-79.

[3] 李鹏利. 卵巢早衰发病相关因素的调查 [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4] 李蝶迎. 卵巢早衰中医证候规律及其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5] 滕秀香. 122例卵巢早衰患者中医证候分析及致病因素调查[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4):18-20.

[6] 吕群,何东杰. 卵巢早衰的病因及治疗进展[J].现代临床医学,2014,13(23):155-156.

[7] 郭菲,刘丹卓,赵新广. 从基因角度对卵巢早衰病因及治疗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10(23):357-358.

[8] 董晓英,李冬华,柳顺玉,等. 衷中参西视角下的卵巢早衰病机及证治[J].中医药导刊,2014,13(25):384-385.

(收稿日期:201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