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疾病预防论文范文,疾病预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烟台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疫情调查分析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03-12
  • 阅读量77次
  • 评分0

摘    要

目的 了解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传播特征和传播链,做好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判定,为开展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集呼吸道标本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该起聚集性疫情涉及病例12例,其中无症状感染者4例和确诊病例8例。确诊病例潜伏期一般为3~6 d,中位数5 d;发病至就诊的时间间隔为1~4 d,中位数为2 d。确诊病例8人中,普通型6人,重型2人。该起疫情出现了四代病例,其中一代病例1人、二代病例5人、三代病例2人、四代病例4人。结论 此次聚集性疫情潜伏期和代际关系明确,确诊病例潜伏期和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传染性。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聚集疫情 流行病学 调查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a cluster epidemic of COVID-19 in Yantai City

LIU Tao XU Li-fang GUO Pei-jun

Yantai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Zhaoyu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ransmission chains of a cluster epidemic caused byCOVID-19, to trace and test close contacts of the identified case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epidemic. Methods Field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according to COVID-19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cheme(4 th Edition), and respiratory specimens were simultaneously collected for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 nucleic acid detection. Results Twelve cases with positive results for nucleic acid test were involved in the cluster infection, including 4 asymptomatic carriers and 8 confirmed cases. The incubation period of the confirmed cases was generally 3-6 days, with the median of 5 days. The interval between onset of symptoms and visiting a doctor ranged from 1 to 4 days, with the median of 2 days. Among the 8 confirmed cases, 6 were classified as ordinary cases and the other 2 as severe cases. 4 generations of infections were detected in the cluster epidemic, with 1 case in the first generation, 5 cases in the second generation, 2 cases in the third generation and 4 cases in the fourth generation. Conclusions There were clearly identified incubation period and intergeneration relationships in this cluster infection. Risk of interpersonal transmission was present during incubation period of the confirmed cases and also among the asymptomatic carriers.


Keyword:

COVID-19; cluster epidemic; epidemiology; investigation;


2019年12月底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多例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例[1],现已证实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1]。2020年1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将该病纳入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3]。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正式命名COVID-19[4]。2020年1月29日,烟台市某区报告一起聚集性疫情,截至2月7日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共报告感染病例12人。现将此次聚集性疫情病例的流行特征、临床特征、传播链等情况描述分析,为今后科学有效防控新冠肺炎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与内容

2020年1月29日,烟台市某区报告1起家庭聚集性疫情,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中心)对1月22日以来,所有与该家庭成员有过流行病学关联的人员开展调查。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5]中的调查内容,收集基本信息、发病与就诊、危险因素与暴露史、实验室检测、密切接触者等信息。


1.2 标本采集及检测

采集调查对象的咽拭子或鼻咽拭子,送烟台市疾控中心应用实时荧光RT-PCR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判定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


1.3 相关定义

①一代病例:即首发病例,造成本次疫情传播的第一个病例;②二代病例:一代病例在家庭内聚餐传播引起的病例;③三代病例:二代病例在家庭成员和社区接触者中传播引起的病例;④聚集性疫情:14 d内在小范围(如一个家庭、一个工地、一个单位等)发现≥2例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且存在因密切接触导致的人际传播的可能性,或因共同暴露而感染的可能性;⑤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的定义根据文献,无症状感染者为无临床症状、呼吸道标本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检测阳性,即为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密切接触者:指与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仅限湖北省)、 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有近距离密切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者。⑥发病-就诊时间间隔:病例出现症状至最早就诊时间。


1.4 分析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分析方法,根据调查对象的轨迹信息,开展密切接触者排查,绘制传播链示意图,了解病例的传播链关系。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1月22日首发病例与家庭成员聚餐,1月23日首发病例出现不适前往人民医院就诊。1月25日病例2与亲朋好友5人打麻将,1月28日病例1接电话通知,明确其为外地某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当日市县两级疾控中心开展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密切接触者排查,最终发现病例12人,其中确诊病例8人,无症状感染者4人,共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42人。


2.2 三间分布

12个病例中,首发病例1月23日发病,最后一例2月6日发病。此次疫情中全部确诊病例的潜伏期一般为3~6 d,中位数为5 d,确诊病例发病至就诊时间间隔一般为1~4 d,中位为2 d。本地居民11例,外地返烟人员1例。男性6人,女性6人。年龄最小者29岁,年龄最大者80岁,中位年龄41岁。


2.3 感染病例情况

病例1(首发病例),女,29岁,1月22日由山东省其它地市返回烟台市,当晚与病例2、3、4、5、7共同就餐,1月23日出现发热(38.4 ℃)和咳嗽症状,当日就医,1月28日,接到外地疾控中心通知,1月18日与外地某确诊病例共同就餐。病例2,男,41岁,病例1的三叔,1月22日晚与病例1共同聚餐,1月26日出现发热、干咳,1月28日就医。病例3,男,80岁,病例1的爷爷,1月22日晚与病例1共同聚餐,由于行动不便,发病前一直未外出,仅与家庭成员有接触史。1月26日出现发热、干咳,1月28日就医。病例4,女,40岁,病例1的三婶。1月22日晚与病例1共同聚餐,1月27日出现发热,1月29日就医。病例5,男,56岁,病例1的父亲,1月22—28日期间,多次接触病例1,1月29日出现发热,当日就医。病例6,男,39岁,病例2的朋友,仅1月25日在病例2家打牌1 d,1月31日作为密切接触者隔离后,当日出现发热后送医。病例7,女,53岁,病例1的母亲,1月22—28日期间与病例1接触频繁,1月29日被集中隔离,2月1日出现发热后送医。病例8,女,63岁,病例6的母亲,1月26—31日期间,多次与病例6共同聚餐,2月1日集中隔离后,次日出现发热,由120送医就诊。


无症状感染者1,男,41岁,病例2的朋友,仅1月25日在病例2家打牌1 d,1月31日集中隔离,通过密切接触者新冠病毒核酸筛查发现。无症状感染者2,女,39岁,病例6的配偶,1月26—31日期间一直与病例6共同生活,2月1日集中隔离,通过密切接触者新冠病毒核酸筛查发现。无症状感染者3,男,62岁,病例6的父亲,1月26—31日期间,多次与病例6共同聚餐,2月1日集中隔离,通过密切接触者新冠病毒核酸筛查发现。无症状感染者4,女,41岁,无症状感染者1的配偶,1月26—31日期间一直与无症状感染者1共同生活,2月1日集中隔离,通过密切接触者新冠病毒核酸筛查发现。


2.4 临床症状与严重程度

12人中,8例确诊病例有临床症状,4例为无症状感染者。8例确诊病例中,普通型6人和重型2人,均有发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见表1。


2.5 暴露和接触史

12个病例均无湖北省(包括武汉)疫源地旅居史、野生动物及农贸市场暴露史。除首发病例有外地旅居史外,其余11人近14 d均无外地旅居史。首发病例与外地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史。


2.6 传播链及代际关系

1月22日,(病例1发病前1 d)首发病例与家庭成员共同聚餐导致其中5名成员发病。1月25日(病例2发病前1 d),病例2与病例6、无症状感染者1共同打牌导致二人感染。1月26日—2月1日期间,病例8、无症状感染者2、3因与病例6共同生活或就餐被感染。1月26—30日期间,无症状感染者1因与无症状感染者4共同生活,导致后者感染发病。一代病例1人,二代病例5人,三代病例2人,四代病例4人。具体传播链,见图1。


表1 8例确诊病例临床症状信息


3 讨 论

新冠肺炎是由β属的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发传染病,该病潜伏期为1~14 d,多为3~7 d。此次聚集性疫情中,确诊病例的潜伏期为暴露日期与发病日期之间的间隔,无症状感染者无临床特征,其发现多因为密切接触者排查、聚集性疫情调查和传染源追踪发现,因此无症状感染者潜伏期无法明确计算。本研究中8例确诊病例的潜伏期为3~6 d,中位数5 d,与相关研究的平均潜伏期5.2 d基本吻合[4]。


新冠肺炎传染源主要是新冠肺炎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杨潮等[6]研究结果显示,新冠肺炎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气溶胶和粪—口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人群普遍易感。本研究的传播链结果显示,家庭内聚餐、共同打牌、共同生活接触频繁过程中,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导致疾病的传播和流行。本研究中,密切接触者的定义较“防控方案第四版”有所扩大,将所有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前3 d内有过密切接触、且未采取有效防护的所有人员纳入。调查发现,家庭聚餐发生于首发病例出现症状前1 d,提示潜伏期存在传染性。无症状感染者4仅与无症状感染者1有流行病学关联与其它病例无关联,提示无症状感染者存在传染性。孙倩莱等[7]研究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发病前已具备传染性。本次调查扩大了密切接触者范围,由确诊病例发病或无症状感染者发现后接触的人员提前至确诊病例发病或无症状感染者发现前3 d,有效地避免病例的遗漏,避免出现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防控方案第四版中,密切接触者应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采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并加强对居家观察对象的管理。刘卫等[8]研究表明,新冠肺炎容易造成家庭内传播,及早筛查密切接触者并开展管理,可有效避免疫情扩散。本研究提示,密切接触者共涉及142人,其中11人转为病例,转换率为7.75%。密切接触者感染和发病后成为传染源,居家隔离期间如无法做到有效防护,容易导致家庭成员感染,因此,密切接触者管理模式建议全部集中隔离观察,及时避免聚集性疫情的出现。


此次聚集性疫情三代和四代病例的产生,主要由于病例未及时确诊。第一,发病前14 d,病例无湖北等地旅居史等情况;第二,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新冠肺炎排查的意识弱,导致就诊后未及时排查新冠肺炎,导致其密切接触者感染发病后仍未集中医学观察造成传播。疫情发展初期,湖北武汉是最初暴发疫情的地区,湖北省的病例数最多[9],湖北(重点是武汉)旅居史是高危流行病学史。随着疫情的发展和蔓延,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人员流动性逐渐增加,针对发热门诊就诊人员,经问诊、体格检查等不能除外新冠病毒感染的,应当进行核酸检测等相关检查,进一步排除新冠病毒感染。


参考文献

[1] 中华预防医学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专家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的最新认识[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41(2):139-144.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Z].2020-01-27.


[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Novel coronavirus-China[EB/OL].(2020-01-12)[2020-05-25].


[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行病学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41(2):145-151.


[5]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Z].2020-02-06.


[6] 杨潮,郑玉红.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0,54(4):374-377.


[7] 孙倩莱,李作超,谭夏林,等.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20,27(4):389-392.


[8] 刘卫,周虹,陈伟华,等.郴州市某县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20,27(5):521-523.


[9] 胡建雄,刘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初期湖北省输出风险评估[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0,54(4):362-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