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西医结合论文范文,中西医结合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 投稿呵呵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382次
  • 评分4
  • 80
  • 0

陈春先

湖北省中医院肝病中心,湖北武汉 430061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 将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常规保肝降酶及熊去氧胆酸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益肝汤,连续治疗8周,观察临床疗效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BIL、ALT、GGT、ALP明显低于对照组的TBIL、ALT、GGT、ALP,两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中西医结合;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熊去氧胆酸;益肝汤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4(b)-0002-02

Integrative treatment of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clinical observation

CHEN Chunxian

Liver Center Hospital of Hubei Province, Wuhan 43006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investigated the combination therapy of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clinical efficacy for future clinical work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value.Methods January 2012 to June 2013 in our hospital, 60 patients with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3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 in the conventional liver JiangMei and ursodeoxycholic acid,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dded with liver soup, eight weeks of continuous treatment, clinical efficacy was observed indicators of changes in liver function. Results The respons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comparing the two,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TBIL, ALT, GGT, AL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BIL, ALT, GGT, ALP, comparing the two,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Integrative treatment of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efficacy, it is worth further study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Key words] Integrative Medicine;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Ursodeoxycholic acid; Liver Soup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由自身免疫机制紊乱引发的一种肝病,多发生于中年女性。它可以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其他临床表现同时出现,也可以首发表现,临床症状多为疲乏无力,皮肤瘙痒、黄疸,严重者可出现肝硬化、腹水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1]。西医临床上多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该病,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发挥中医学辨证施治优势,采用中医中药配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此病具有重要的意义。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选取6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患者硬化,随机分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30例,取得了确切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肝病学会(AASLD)2000年发表的《PBC诊断指南》[2],且首次在我院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排除门静脉高压、腹水、肝性脑病等肝硬化失代偿表现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如表1所示。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基础保肝降酶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熊去氧胆酸10 mg/(kg·d),分早晚2次饭后30 min服用。观察组患者在此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益肝汤治疗,方剂组成为茵陈15 g、虎杖15 g、栀子12 g、白术30 g、茯苓5 g、山药30 g、黄连9 g、黄苓10 g、当归l2 g、赤芍12 g、太子参15 g、鳖甲12 g。水煎300mL,早晚2次分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肝功能各项指标(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r-谷氨酰转肽酶(GTGT)、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瘙痒、黄疸等症状明显好转,肝功能等指标较治疗前下降≥50%; 有效:症状好转,肝功能等指标较治疗前下降≤5O%;无效:症状无好转,积分、肝功能等指标较治疗前下降≤30% [3]。

1.4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均在spss 17.0软件上统计,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检验标准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6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TBIL、ALT、GGT、ALP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治疗后的TBIL、ALT、GGT、ALP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TBIL、ALT、GGT、ALP,说明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注:与治疗前相比,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3讨论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以肝细胞内中小胆管非化脓性炎症和血清中高滴度介导,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被阐明清楚。应由熊去氧胆酸治疗此病,可降低血中疏水性胆汁酸水平,减轻胆汁酸对肝细胞的损害,同时可以抗肝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但单用熊去氧胆酸治疗,部分患者疗效欠佳[4]。因此,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发挥中医学的特色,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此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病属中医“黄疸”“积聚”之范畴,责之于肝、胆,湿热瘀结,脉络受阴,胆汁不循常道而泛溢,出现“黄疸”,日久肝脾受损,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痰湿内结,积聚不散而成“积聚”。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益肝汤以清热利湿为主,兼有疏肝利胆、活血化瘀、消痞软坚、健脾益气之功效,方中茵陈、虎杖利湿化浊解毒,茯苓、山药、白术健脾益气,栀子清热解毒,黄苓、黄连苦寒燥浊,当归养血柔肝,赤芍活血化瘀,党参固本扶正,鳖甲软坚散结,诸药合用,化湿浊,解热毒,复气血,使肝得滋养,肝复如常。此方以扶正祛邪为目的,在抗肝脏损伤、调节免疫功能的同时疏肝利胆,促进胆汁的代谢,与熊去氧胆酸联用,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5]。

本文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扶正祛邪,能够有效改善症状体征和肝功能,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周双男,郭文忠.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7):48.

[2] 蒋健,高月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J].美国中华医药杂志,2001,7(2):16-18.

[3] 宫嫚,张宁,孙永强,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12):1057-1058.

[4] 卢晶莹.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56-57.

[5] 靳红燕,李佃贵,王彦刚,等.化浊解毒软肝方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3,30(1):57-58.

(收稿日期:201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