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口腔医学论文范文,口腔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口腔医学教学能力的培养及效果研究论文(共3篇)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01-06
  • 阅读量288次
  • 评分0
  • 0
  • 0

  随着现在社会对各界医生临床技术的一个要求的不断增高,而且很多的医患矛盾也就会变得日益加剧了,就比如说口腔医学吧,也是现在很多的比较关注的,本文就整理了关于口腔医学的论文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及效果研究


  李爽(铁岭卫生职业学院,辽宁铁岭112008)


  摘要: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更要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和操作技能培养。为将学生培养成适应义齿加工岗位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我院在教学实践中紧紧围绕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使职业教育符合人才市场需求。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中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模式,以培养操作技术过硬的学生。加强实践教学团队建设,实训课堂采用一课双师模式,完善校企合作教学体系,即企业技师和教师共同进行实训指导,提高教学质量,让顶岗实习生和毕业生入职即能上岗,减少岗前培训时间,做到学校与企业无缝对接。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校企合作


  1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现状和问题


  现代职业教育依旧存在重理论轻技能问题,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同样如此。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要适应口腔技师岗位需求[1],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探讨、研究、改进、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让职业教育适应人才市场,使学生入职即能上岗,缩短岗前培训时间,做到学校和企业无缝对接。


  2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中,需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现状,调整理论与实训教学比例,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从整体上详细策划每个实训教学环节,构建合理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体系和实践能力培养体系[2]。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实训项目,适应口腔技师工作岗位的需求。


  我们通过对义齿加工企业进行调查发现,毕业生刚入职时大多数操作能力较差。因此,从2012年开始我们不断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理论与实训教学进行改革,改变单一的实训项目,优化理论与实训课时分配,使学生在校期间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能掌握口腔技师岗位操作技术,拓展思路,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具有一定的岗位工作能力。因此,实训教学改革至关重要,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3],可以利用本次研究成果指导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满足口腔技师岗位需求。


  3研究思路


  学习德国独具特色的“双元制”教育的优势,结合对职业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4],查阅职业教育改革相关资料后,我们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进行实训教学改革。


  借鉴义齿加工企业生产模式改建口腔实训中心,创建“校中厂”,营造企业工作氛围,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项目,企业派优秀技师到学校指导实训教学,建立以教学指导委员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培育适应工作岗位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我们分别与沈阳金赛义齿制作中心、深圳现代义齿、深圳金悠然义齿等多家义齿企业联合商讨制订实训教学计划,调整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以义齿生产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调整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结构,改变传统实验教学项目,依据口腔技师工作岗位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具体实训项目。同时,提高实践教学比重,成立实训技能考核小组,制定合理的专业技能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


  以技师岗位工作任务为实训项目进行实训教学,并将实训操作技能作为期末考核及毕业考核内容,学生只有技能考核合格才能参加理论考试。此外,将三年制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调整为3.5学期,第一学期学习基础课,第二学期学习专业课,第三学期学习专业核心课和校企实训课,第四学期前半学期学生确定实习岗位后在“校内工厂”进行岗前定向技能培训,技能考试合格后直接进入企业实习。学生企业实习时间共2.5学时,包括第四学期后半学期和第五、六学期。


  4研究内容和方法


  4.1研究内容


  整体调整专业教学结构,优化课程体系,围绕口腔技师岗位工作任务制定实训教学目标,增加实训教学比重,重新设计实训项目;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学生操作技能[5];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探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实训教学改革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体现“学中做、做中学”的职业院校办学理念,切实提高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为义齿加工企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6]。


  以我校2015级、2016级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为实验组,以2013级、2014级学生为对照组。实验组以口腔技师岗位需求为实训项目进行实训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实验教学法。


  实验组增加实训课时比例,完全模拟义齿加工厂工作环境进行实训。第三学期(共16周)课程实行理论与实践单双周交替教学,即一周理论教学,一周实训教学;第四学期前8周均为实训课,针对实习岗位进行专项技能训练。


  比较两组单项技能测验成绩、期末技能考试成绩,客观评价其实训技能及理论课程学习效果。设计问卷对教学效果进行调查,了解按照口腔技师工作岗位需求进行教学改革后取得的实际效果。


  4.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2)调查研究法:调查企业技师及顶岗实习学生的水平与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课程体系研究的切入点,及时总结经验得出相关结论。(3)行动研究法:以企业最新口腔技师工作任务(新技术CAD-CAM)作为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训教学项目,不断改进更新,提高实训教学效果。(4)经验总结法:总结研究经验,分析研究理论,整理汇编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7]。


  4.3实验组实训教学过程


  4.3.1认识阶段通过口腔技师示范操作、讲解及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对实践操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清晰、准确的认识。


  4.3.2模仿阶段学生领会操作要点后模仿特定的实训项目动作,分组进行操作[7]。


  4.3.3练习阶段学生学习操作技能的协调阶段,把已经分解的步骤串联起来,每一个操作环节都由学生亲自动手完成,通过练习逐渐提高技能操作的正确性、连贯性、协调性,减少操作错误。对错误操作教师及时予以纠正,要求学生重新操作直至成功。


  4.3.4强化阶段进行技能强化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巧,达到“精、准、灵活、连贯、完整”,能按要求较好地完成技能操作全过程。


  4.3.5巩固阶段学生重复练习,加深印象。


  4.3.6评价阶段制定实训技能考核标准进行综合考核[8]。


  以岗位工作任务作为实训教学项目的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既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又注重实训技能的实用性。教师要对理论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如及时活跃课堂气氛,对学生提出的边缘学科问题给予正确解答。在实训教学中学生热情高涨,教师要正确引导,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相结合。


  5优化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有牙体解剖雕刻技术、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工艺技术、全口义齿工艺技术。


  (1)牙体解剖与雕刻技术共120学时,第一学期56学时,其中理论36学时,实训20学时;第二学期64学时,均为实训。实训课每天安排4学时。(2)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工艺技术、全口义齿工艺技术课程实训操作课为校企合作教学。(3)第三学期分为理论教学周和实训教学周,理论课与实训课单双周交替进行,即第一周为理论周,第二周为实训周。理论周安排非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训周从周一至周五全部安排校企合作技能操作课。(4)第四学期前半学期全部为校企合作实训课。(5)第四学期后半学期、第五学期第六学期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


  6优化实训教学项目


  6.1创新实训教学内容,制定专业培养目标


  首先确立知识+能力+素质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科学构建实训课程教学体系[8]。在实训教学中,对牙体解剖雕刻技术、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等操作技能进行验证、巩固,将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相融合,着重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及创新思维。围绕工作岗位实际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将义齿加工工序作为实训操作内容,将义齿工艺新技术、岗位工作新方式引入实训教学。实训教学与义齿制作企业需求接轨,让专业知识与义齿制作岗位生产技能融合,真正达到职业教育的目的。


  6.2规范教学管理,改进实训教学方法


  实训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依据高职学生认知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以义齿加工企业岗位工作及技能操作要求为依托,以技师岗位工作任务为实操项目。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在义齿制作过程中讲授理论知识,企业技师演示操作技能,将枯燥的专业理论讲授变为生动有趣的操作训练。学生在义齿制作中学习理论知识,激发学习乐趣,强化操作技能,将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索,充分体现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的特色。教师加强实训课堂教学管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查找义齿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指导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6.3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实训课的目标是针对高职学生思维活跃、喜欢动手的特点,培养其独立完成操作能力。学生围绕义齿制作岗位工作特点,先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再依据义齿行业发展特点,了解义齿制作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学生在学校学会义齿加工常用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先进的设备,掌握规范的岗位操作。


  引导基金通过建立让利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促进资本、技术和市场的融合,实现政策性目标和商业性目标的双赢。截至2018年9月底,引导基金已从11支子基金中成功退出,在完成政策目标的基础上,实现了账面盈利,并将盈利部分让利社会资本。回收的资金进入引导基金专户,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6.4校企合作开展实训教学,提高综合能力


  高职毕业生应具备岗位专业技术及操作能力。我系模拟义齿加工企业建立了实训中心,为“教学做”一体化提供了训练场所,保证实训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对接。我院与沈阳金赛义齿制作中心合作,聘请企业优秀技师为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共同完成实训教学,指导学生操作。我们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设立实训教学目标,使学生规范操作流程,提高动手能力,在学校就接受岗位技能培训,强化操作技能[9]。


  教学中逐步整合专业核心课程实训内容,将义齿制作工艺工序设为实训教学项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训,每项实训项目结束时上交作品。这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6.5完善实训考核评价体系


  完善操作考核评价体系是实训教学质量的保障。单项实训课结束后,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及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打分,将所有实训课程得分进行统计作为实训平时成绩,纳入期末总成绩[10]。这样的评价方法保证了实训教学效果,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在逐步探索中完成了实训课考核。


  7成果


  在教学中我们不断完善教学方法,让学生既能充分认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又能了解义齿加工岗位的需求,以企业标准严格要求自己[10],尽快完成由在校学生到企业技师的角色转变。校企合作培养适应义齿加工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推动了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育的发展。


  7.1两组期末成绩比较


  实验组期末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及理论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7.2问卷调查结果


  绝大部分家长、毕业学生和义齿加工企业对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的实训教学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义齿加工企业对我院实习生及毕业生非常满意。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专业教学的核心是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使其毕业后能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适应企业的人才竞争。因此我们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使职业教育适应时代发展。今后还要根据义齿行业的发展继续调整课程,展现职业教育本色。


  第2篇:口腔医学本科生开展素描课程教学探索


  赵宁波A,B,杜良智B,廖立凡A,B,张斌C,贺龙龙A,B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A.陕西省颅颌面精准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B.种植科;C.科教科,陕西西安710004)


  摘要:口腔医学实践性强,动手操作训练要求高,需要将医学专业知识和艺术教育有机结合。口腔素描课程可为学生今后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对培养科学性和艺术性兼备的口腔医学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本科生在完成口腔素描课程后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47%的学生认为开设口腔素描课程很有必要;具有素描基础的学生仅为3.97%;61.90%的学生认为口腔素描教材的编写一般;86.51%的学生认为课堂氛围一般或者不活跃。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努力提高教、学双方的素描水平,编写适用的、分阶段的口腔素描教材,采取多个层次、多种方法、多形式的教学模式来加强学生的素描水平培养,为进一步开展和完善口腔素描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口腔医学;本科生;素描;课程


  现代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大量综合型高素质医学人才[1-3]。口腔医学是融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口腔医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science&Art)[4-5],实践性强,动手操作训练要求高,需要将医学专业知识和艺术教育有机地结合。口腔医学教育中加入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科学家型”的、综合素质过硬的创新型口腔医学人才[6-7]。


  口腔素描学的诞生,是顺应时代潮流将口腔解剖学、口腔审美学、口腔医学美学与素描学知识体系融合而产生的一门创新性学科[8]。口腔素描课程可为口腔医学本科生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对培养科学性和艺术性兼备的口腔医学创新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2015级和2016级本科生在结束口腔素描课程后进行了问卷调查,评价了学生对开设口腔素描课程的态度,对口腔素描课程教材、授课教师及授课方式的看法,探讨合适的口腔素描课程教学模式,为进一步开展和完善口腔素描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1对象和方法


  1.1教学对象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分别在2015级和2016级五年制本科生中开展了口腔素描课程教学。2015级62名学生和2016级68名学生共130名学生在结束口腔素描课程教学后参加问卷调查。


  1.2方法


  调查问卷使用自我设计的结构问卷,采取集中发放问卷、学生当场匿名填写、当场收回的方式。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开设口腔素描课程的态度、学生对教材的看法、学生对授课教师的看法及学生对授课方式的看法共四方面十项调查项目。


  2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130份,收回有效问卷126份,其中2015级和2016级各收回61份和65份有效调查问卷。总体调查问卷结果见表1,图1为本科生对开设口腔素描课程调查项目的雷达图。


  调查结果显示,90.47%的学生认为开设口腔素描课程很有必要,80.95%的学生认为口腔素描课程的开课时机很合适。对口腔素描课程感兴趣的学生为88.10%。虽然具有素描基础的学生仅为3.97%,但是83.33%的学生有信心学好口腔素描课程。


  对于口腔素描教材的编写,61.90%的学生认为一般,28.57%的学生认为不合适。认为口腔素描课程教学内容不合适的学生为10.32%。77.78%的学生认为教师授课认真负责,而86.51%的学生认为课堂氛围一般或者不活跃。88.10%的学生认为口腔素描课程的授课方式很合适,认为口腔素描课程的授课方式不合适的学生仅为4.76%。


  3讨论


  医学和艺术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加强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科学家型”的、综合素质过硬的创新型口腔医学人才[6-7,9],口腔医学生掌握素描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不仅可以指导自身发现美,而且可以根据医学的审美原则指导后期的临床实践活动。英国学者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医学生解剖学的学习中加入绘画技能的培训,可促进后期临床技术中的手-眼协调性,并可促进对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鼓励在常规的解剖学课程中加入绘画艺术的学习[10]。


  口腔素描学是一门创新性学科,融合了口腔解剖学、口腔审美学、口腔医学美学及素描学知识体系[8,11]。口腔素描课程可培养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化的生物医学模式,为今后口腔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熟练掌握口腔素描学知识和技能可作为一种直观、易于理解的工具,有助于在以后的口腔临床工作中与患者进行高效的交流和沟通。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从2015年开始,在口腔医学本科生的通识课程中加入口腔素描课程教学,之后不断地对口腔素描课程的教学进行探索和实践,对如何开展口腔素描课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素描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只是单纯学习素描的基本步骤和知识,而是加强素描课程与口腔解剖生理学、牙体形态解剖学及口腔审美学的联系,在结构素描中加入头颅、牙齿、颌骨关系等对象,通过整体观察、构图、起草、涂明暗、刻画和调整完成。整个素描过程是在大脑的控制下进行的行动,一方面,素描可提高手臂的灵巧度和手指的精巧度,每种线条均对应一种相应的动作,手臂动作的自然化和自由化最终体现为线条的统一性;手指对铅笔的掌握和把控,体现在铅笔尖与画纸接触的角度大小、铅笔尖对画纸的压力大小、运笔的速度和方向等方面。另一方面,素描可训练学生眼-脑-手相互协作的能力,这和口腔医学生的动手技能训练完全吻合。调查结果显示,90.47%的2015级和2016级本科生能够意识到开设口腔素描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88.1%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表示对口腔素描课程的学习兴趣浓厚,83.33%的学生表示对口腔素描课程的学习有信心,认为开设素描学课程有助于培养形式审美的能力,真正使其成为科学性和艺术性兼备的口腔医学精英。


  关于在五年制口腔本科生学习阶段开设素描课程的具体时间,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安排于本科二年级第一学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80.95%)对此持赞同观点,仅有少数学生(6.35%)不赞同,认为低年级学生对口腔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不够,有些学习内容理解较困难。在本科第二年开设口腔素描课程,主要是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首先,口腔素描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艺术和美学素养,在了解了一些基本的口腔医学专业知识后开设素描课程,绝大多数学生表示能够很好的接受;其次,高年级口腔本科生的专业课程多而集中、学习负担重、并面临临床实习工作,在密集的口腔专业课程之前安排口腔素描课程,可以不给高年级本科生增加过多的学习负担和压力。


  调查结果显示:87.30%的学生没有任何素描基础;86.51%的学生认为课堂氛围一般或者不活跃;90.47%的学生认为教材编排一般或者不合适。这些结果反映出在口腔素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第一,学生的素描基础和美学修养普遍偏低;第二,缺少既有医学背景又有素描背景的教师;第三,缺乏成熟、适用的口腔素描教材。


  针对学生素描基础和美学修养普遍偏低的问题,首先,应从院校层面加大对素描课程的重视程度。国外口腔医学院多年前已经将素描和雕刻列为学生的必修课程,而我国目前仅有少数口腔医学院校将素描列为选修课程或计划开设课程,大部分的院校尚未对素描课程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次,应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素描课程的学习。在现有的口腔医学教育模式下,虽然对低年级的口腔医学本科生开设有《口腔医学概论》或《口腔医学导论》课程,并让学生参观、了解口腔临床工作,但这些均不能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口腔医学的特点。对口腔本科生而言,依托西安交通大学强大的基础学科,鼓励口腔医学生在本科的第一年、第二年选修美术、素描等相关课程,使其在正式接触口腔素描课程之前,已经有较强的艺术修养和素描基础,为后期口腔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在掌握口腔素描课程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学有余力并热爱素描课程的学生可进阶学习,进一步提高专业素描水平。


  针对目前缺少既有医学背景又有素描背景教师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在师资上选择有医学美术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并结合口腔医学的特点,加以严格素描专业训练及授课能力培训,使之成为合格的素描教学师资队伍中的成员,同时,可聘请兼职素描教师,以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来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关于口腔素描课程的教材,我国目前大多数口腔医学院校未开设或计划开设素描课程,仅有少量的院校开设了素描课程,因此目前尚无成熟、适用的口腔素描教材[11]。对于口腔素描教材的编写应遵循由简到难、从理论到实例、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便于学习和激发学生兴趣爱好的原则;以加强素质教育、打好基础、促进眼-脑-手团结协作能力、提高医学美学素质为目的。由于受学时的限制,口腔素描课程不可能完全按专业素描的教材或者课程计划进行,而是要在几何模型基本功素描的基础上,适当加入静物素描和人像素描。具体授课过程中,每位教师按课程安排准备幻灯片或视频等进行讲解,并进行素描的现场演示和指导。通过授课发现教材与实际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不断对口腔素描课程的教材进行充实和完善。


  在口腔素描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方面,我院改变了以往素描教学仅局限于课堂传授的单一教学模式,采取了多个层次、多种方法、多样形式来提高学生素描水平。首先是教学内容层次化。素描课程教学采取由点到面、由面到体、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层次进行。在学习中,要求学生采用基于解剖教育绘画研究提出的“ORDER”学习法[12],即观察-深思-绘画-校对-重复(Observe-Reflect-Draw-Edit-Repeat,ORDER)的学习方法。先对素描的对象进行仔细地观察,然后是进行深思,将素描对象进行可视化地反映,接下来是进行素描,下一步是对素描对象进行讨论并校对素描作品,最后一步是进行多次重复素描,并将此学习方法应用于新的素描场景中。其次是教学方法多样化。在素描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模型等手段,实现教学内容直观化,使课程内容生动形象、易于掌握,并可多次重复观看学习;通过网络链接校外或国外的素描教学网站,积极拓展学生的眼界和格局。最后是教学形式多样化。不仅要求学生完成课堂和课后作业,还鼓励学生积极组织、参加各种美术活动和竞赛,在竞争和相互切磋中提高学习兴趣和素描水平。通过对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我们力争将口腔素描课程打造成为提高口腔医学生美学和艺术修养的必修课,并将其发展成为一门易于开展和推广的学科。


  第3篇:儿童口腔医学住院医师人文执业能力的培养


  张琼1王艳1王了2,3张凌琳3邹静1


  (1.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医学教研室,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成都610041;2.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教研室,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成都610041;3.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都610041)


  【摘要】经济社会的发展促使医患沟通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良好的医学人文执业技能是每位合格儿童口腔临床医生的必备素质之一,也是防范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不仅要加强医学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更要注重医学人文执业技能,尤其是医患沟通能力及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华西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作为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儿童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注重医学人文执业技能的培养,使其成为同时具备良好医学技能、医患沟通能力和人文素养,满足时代需求的儿童口腔专科医师。


  【关键词】儿童口腔医学;医学人文执业能力;医患沟通;医学人文素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的医疗模式已经从单纯的“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就要求临床医生不仅要具备疾病诊疗能力,还应具备医学人文执业能力,在医患关系中担当不同的社会角色,如健康知识教育与传播者、医疗健康沟通者、科学健康倡导者与学者、卫生资源管理者等,正确处理各种社会角色,从而推进医学科学健康发展,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及维护医患双方权益。医学人文执业技能(culturemedicineprofessionalskill,CMPS)是指执业医师需要具备医学专业知识以外的执业技能,包括:人文关怀能力、医患沟通能力、执业环境适应能力、管理决策能力、医事法律预防与处理医疗纠纷的能力等[1,2]。


  儿童口腔医学是一门集儿童牙病学、儿童心理学、儿童行为学的综合学科,也是唯一一门以年龄而非学科来命名的口腔亚专业。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是人类体格、心智等生长发育乃至成熟的重要时期。牙齿从发育、萌出至最后建牙合,经历漫长的生长,并受到遗传、营养、外力、习惯、口腔卫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就注定了儿童口腔医学涵盖口腔全科医学的内容。与其他口腔临床专业一对一的医患关系不同,儿童口腔临床门诊中患儿、家长与医护人员构成以患儿为中心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三角关系。三者共同的目标是促进孩子的口腔健康,全身生理和心理的健康[3]。所以,儿童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不仅要加强医学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还要掌握儿童特殊的心理行为特点,更要注重医患之间的语言和行为沟通能力、以及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在进行医疗实践过程中除了运用“望闻问切”的专业本领解决医学问题外,还要会“察言观色”,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适应特殊的执业环境,具备执业危机管理能力,才能成就为一名具备全方位的综合素质的满足时代需求的医务人员,更是提升医生自我信心和价值、提高医疗质量、防范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


  笔者基于2013~2018年于华西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对住院医师培养的实践总结,对儿童口腔住院医师在医学人文执业技能培养方式上尝试了一些创新和改革。


  1儿童口腔健康管理理念的正确理解和实施是儿童口腔医学住院医师的基本技能


  我国人均GDP逐年递增,标志着我国消费者告别了生存消费阶段,进入到发展消费和享受消费阶段,在这样的阶段里消费者倍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健康,愿意为自己的生命健康支付,有能力为自己的生命健康支付。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在2019年2月15日发布了《健康口腔行为方案(2019-2025年)》,明确指出:提倡以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口腔健康管理理念;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实施生命早期


  1000天口腔健康服务,儿童口腔健康管理服务。


  儿童口腔健康管理(oralhealthmanagementforchildren,OHMC)是全生命口腔健康管理的奠基石[4,5]。OHMC指针对妊娠期妇女、婴幼儿、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以及青少年,从胚胎至成人这一生长发育过程中,个体不同的全身及口腔生理特点,及常见口腔疾病发生的病因、机制及发生发展,利用各种方法进行牙颌面健康生长发育的早期管理,包括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早期预防是指去除可能造成儿童牙病、错牙合畸形、颜面颌骨异常的病因,如孕前期积极治疗准孕妇口腔疾病、维护孕期的全身健康及口腔健康、建立婴幼儿的口腔健康档案,评估龋风险,维护乳牙列期至年轻恒牙列期的口腔健康等;早期诊断是指早期识别危害儿童口腔健康的疾病,创造有利于儿童健康牙体、牙列及健康咬合关系建立的良好口腔功能环境,如识别儿童早期龋、识别可造成错牙合畸形的口腔不良习惯等;早期干预是指早期阻断和治疗正在发生发展的牙病、不良咬合关系及颌面畸形。总而言之,就是预防、识别、干预影响牙牙合的不良生长因素,使儿童颅颌面部沿着正常轨迹生长发育,最终达到颅颌面的功能完善与美观协调[3,6]。


  OHMC理念强调个性化、循序渐进、综合的管理策略。儿童口腔住院医师通过询问、检查、评估、实施、记录及监测的过程,首先了解儿童的家庭社会经济因素、家庭口腔卫生行为、饮食习惯、口腔卫生态度、心理行为特点、家庭教养方式等;询问全身状况及检查颅颌面及口腔状况;检测口腔局部微环境(口腔疾病、唾液因素、微生物因素等),然后才能分析及评估口腔及全身健康状态,继而制定相应的健康管理计划及防治方案,在实施健康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根据患儿生长发育、身心状态、家庭社会因素等,借助信息化手段连续监测,调整健康管理的具体策略,培养儿童科学规范的口腔保健行为[7,8]。在OHMC的每个环节中,均要求儿童口腔住院医师具备扎实的口腔医学知识和儿童社会心理行为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等,用专业知识耐心为患儿及家长解答疑虑,才能获得患儿家长的知情同意、理解、信任与配合,建立长期信任关系,从而使儿童的口腔健康在管理过程中得到持续有效的维护。


  2加强临床诊疗中对儿童牙科行为个性化引导的认识


  儿童口腔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儿童的心理、生理、解剖和组织等特点,不能简单的把儿童看成“小大人”或“大人的缩影”,也不能把儿童牙科作为“成人牙科的缩影”。儿童在牙科治疗过程心理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依赖心理:儿童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的诱导、尤其需要家长的鼓励;②畏惧心理:表现为精神紧张、恐惧、逃避治疗,甚至隐瞒病情,具有较强的拒绝反应,难以配合诊疗;③勉强心理:表现为有条件合作,可经过耐心解释、分散注意力或满意一定要求后能取得较好的配合;④好奇心理:表现为对医护人员无恐惧心理,能主动交谈,经医护人员解释、演示、沟通后能主动完成治疗。就诊前通过观察和交流可以将就诊前的行为模式按照Frankl行为分级量表分类[9]。针对不同类型的行为分级,需采取相应的行为管理方式,降低牙科畏惧症,提高诊疗的质量和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非药物行为管理是儿童口腔门诊中最常用的行为管理方式。5岁以下的儿童往往无法清晰完整有逻辑性的表达出内心的想法,也无法正确的理解医生的专业描述,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更多的耐心和解释,建立互动,真诚平等的交流,运用通俗的和儿童能够理解的语言和比喻,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有效沟通,并注意肢体语言的潜在作用[10]。告知-演示-操作(tell-showdo)在让儿童了解诊疗的流程,减轻初诊患儿焦虑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需要建立在互动的基础上[11]。信号和手势可以让医生和患儿之间建立信任的关系,尽量严格执行约定是保证此种行为管理有效的关键。对于轻度和重度恐惧症的患儿,在口腔治疗中通过视觉、听觉刺激分散注意力可以缓解其恐惧。研究表明,视、听的共同作用比如3D眼镜播放视频可大幅度的降低患儿的焦虑和疼痛[12]。模范作用在初诊儿童中的效果已得到了充分的证实。意识重建和个性化脱敏需要充分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恐惧的源头,在反复以及充分的沟通中逐渐降低儿童的恐惧感。语音控制可以使患儿短时间更加顺从,但医生在使用前需要衡量该方法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如患儿及其家长的接受度等。固定性保护存在法律和伦理的争议,单纯从效果而言,此方法不会使患儿的恐惧症状好转,相反会导致牙科畏惧症的发生和加重[13],因此需谨慎采用。美国儿童牙医学会认为固定性保护是一类无法接受的行为管理,他只能在患儿必须接受治疗且无其他替代的措施时方可采用[11]。无痛局部麻醉技术是儿童口腔门诊最常用的控制疼痛的药物性行为管理方法;笑气/氧气吸入技术和口服咪达唑仑是常用的轻、中度镇静的方法,但需要儿牙医生经过专业培训;深度镇静是在其他行为管理均无效的情况下采用,且需要专业麻醉师和应急抢救设施支持[11]。在儿童口腔临床工作中,需根据患儿个体的行为特征,综合采用非药物和药物行为管理方法,尤其是局部麻醉。无论采取哪种方法,术前、术中、术后都需要医护人员的团队合作,并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3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儿童口腔专科医师执业之必需


  3.1在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系统地开设医患沟通类课程


  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但是在医学实践中却是体现为人文社会科学。一名优秀的儿童口腔专科医师,不仅要具备精湛的医术,同时应具备高尚的医德,和患儿、家长构建和谐平衡的三角医患关系的能力。在医学基础课程学习阶段应系统地开设医患沟通教育类必修课程,内容不仅仅是简单的医患沟通技巧,而需要涉及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法学、社会学、礼仪等多学科知识,包括:①让住院医师明确良好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掌握如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确立以人文关怀为底色,“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患沟通理念。②学习医学伦理学和卫生法学,提高住院医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强化服务意识,明确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③学习儿童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了解患儿及家长的喜好是如何影响医疗诊断。儿童社会心理行为受到监护人或看护人的社会行为的影响。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巧,把握患儿及其监护人的心理状态,积极地进行心理干预,提高诊疗效果。④培训言语性和非言语性的医患沟通技巧,掌握有效的沟通策略。


  在教学方式上要采取多样化,教导式和互动式相结合。传统的理论教授让学生掌握医患沟通内容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互动式教学,如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以病例为导向的教学、病案讨论、角色扮演、标准化病人情景模拟训练等,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模拟,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14]。使学生能学习到针对不同情境的沟通技巧,并能及时得到有关自己沟通行为的反馈,同时也利于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程度及时给予干预和指导。


  3.2加强医患沟通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雄厚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医患沟通课程顺利开展的基础,针对儿童口腔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必须必须同时具备医学专业知识和人文专业知识。对于没有医学背景的医患沟通课程教师,可提供机会让教师进入儿童口腔科进行观摩学习,了解医疗实践和医疗案例,甚至自己可以作为家长参与儿童口腔科临床就诊,切实体会儿童口腔门诊诊疗过程。对于医学专业教师可以有计划的参加包括医患沟通课程在内的人文医学课程培训,掌握医患沟通理念和技能,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在临床实践中注重人文关怀。


  3.3加强儿童口腔住院医师的心理建设,拓展岗前培训内容


  儿童口腔住院医师进入临床实习前需进行系统性的岗前培训,包括医德医风教育,努力提高个人修养、素质、职业责任感和神圣感;举办提高医患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讲座,帮助住院医师提高自信心和接诊能力;举办医疗相关法律讲座,树立医疗法律意识,提高医护人员自我保护能力。


  3.4注重临床带教,加强临床实际的医患沟通


  儿童口腔住院医师将在临床见习、实习中把医患沟通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沟通技能,做到真正“学以致用”。带教老师应言传身教,加强对学生的医疗安全教育;耐心讲解接诊的基本流程及技巧;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不同家庭教育方式的家长的沟通方式和技巧;沟通的过程中要详细告知患儿家长每一项医疗措施的预后、和风险以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多采用混合式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在临床实习中不断的进步和完善。


  住院医师在初入临床与患儿及其监护人或看护人沟通交流时,要注意学习转化沟通的方式和技巧。在对孩子进行行为管理、检查治疗之前,都须和家长进行良好沟通,了解和评估每个孩子的家庭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放任型。不同的教养方式均会影响孩子的智力、情绪、性格、社会行为和健康相关行为。父母双方都是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对儿童乃至成人后的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并且不随受试者的性别不同而存在差异[15]。溺爱型的教养方式可能会限制儿童能力发展的机会,导致儿童在生活中缺乏主动性,从而可能会造成儿童的焦虑任性的性格;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使孩子容易产生社会退缩心理[16]。针对不同教养方式的家长采取相应的沟通方式,注意维护家长和孩子的自尊心,取得家长和孩子的信任和配合,请家长参与到诊疗过程中,这样可以提高医生对患儿行为管理的效果,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患矛盾。同时,应该把沟通能力的培养渗透于和患儿及其监护人交流的各个环节,如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告知患儿监护人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告知预后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预防措施、治疗周期及费用等。对于由于年龄幼小、重度低龄儿童龋、特殊儿童口腔疾病等无法门诊常规完成治疗,须采用药物行为管理的患儿,感同身受的向监护人分析治疗的必要性、流程以及风险,给予家长提问、思考和选择的空间,提供了解此类信息的其他平台。


  与儿童交流之前首先分析不同年龄段、个体特质、不同家庭教育环境的儿童及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及行为特点,就诊接待时以儿童化的语言及思维方式进行非药物行为管理。小于2岁的婴幼儿对父母有强烈的依赖感,且无法用言语沟通,可通过微笑、握手、颜色鲜艳的玩具(比如小气球)等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降低其陌生感,请家长配合采取膝-对-膝的方式进行口腔检查和简单预防治疗。对于2~4岁的儿童,可让家长抱着孩子坐在牙椅上,握着孩子的手增加孩子的安全感,配合医生进行临床检查和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语言能力逐步发育,大于2岁的儿童都可以进行简单交流,医护人员将口腔检查器械及操作方式采用形象化的语言,譬如手机比喻为洒水车,去腐比喻给牙齿洗澡等,检查和治疗过程中尤其需要进行多样化的非药物行为管理。对于敏感的术语,比如钻牙、拔牙、打麻药等,要采取非刺激性的词汇替代,或者避开儿童,单独先和监护人交流,然后再请监护人配合采用形象化的语言和患儿交流,降低儿童的牙科畏惧症,增加医患信任度,同时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4良好的人文素养可促进医患沟通


  人文素养在住院医师身上表现为人性与理性的结合,临床住院医师应具备的医学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人文关怀精神和人文行为,对未来从事的医学服务具有正确的认识,具有献身医学事业的精神,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行修养。在医患沟通过程中,患者一般会通过对医生个人形象的观察做出初步判断,衣着整洁、语气亲切、表达清晰的医生更容易赢得患者的信任、尊重和理解。因此住院医师从临床实践阶段开始,就要重视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这也是被部分医学教育者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儿童口腔住院医师可通过恰当的职业礼仪形象,包括仪表、行为、语言和表情等方面,来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利用儿童的心理特征,柔和卡通而不失整洁大方的着装,亲切温柔的言语和肢体语言,以平等的姿势,自然放松的面部表情和目光交流和孩子沟通,交流时赋予情感和责任心,让患儿和家长能够从中感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使用文明礼貌的用语,尤其是对患有重症口腔疾病或特殊儿童,以及焦虑型的家长,多使用安慰性和鼓励性的语言,避免伤害性的语言。感情的自然流露能让患儿和家长感受到医生的理解,产生情感的共鸣。儿童的忍耐力、自控性和配合性较差,在进行临床检查和治疗时,要具备爱伤观念,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敏捷的反应。将所需材料和器械妥善准备后再开始操作,避免中断,尽量缩短操作时间。建立稳定的支点和保护措施,避免患儿突发的动作而造成医源性的损伤,尤其是在采用高速手机进行口内操作时。在可视前提下进行准确操作,避免盲探。在操作过程中若出现和治疗计划不符之处,及时暂停,在可视化的条件下请家长了解病情的进展,沟通更为恰当的治疗方案,并征得家长的理解同意后再行诊疗。治疗后对于可能发生并发症和术后护理事项进行详细的医嘱,给予饮食指导和口腔卫生宣教,并提供术后若出现不良反应或急诊状态下可求诉的途径或平台。


  5建立儿童口腔住院医师人文执业能力和临床技能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尽管在当前住院医师培养体系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对各专业提出了细则,但却较少涉及医学人文能力的培养。现代医疗模式下的儿童口腔住院医师评价体系要综合考核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和人文执业能力。考核体系应该遵循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原则,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和面试形式的综合方式。人文执业能力考核的指标应包括依法行医能力、医患沟通能力、伦理决策能力和人文服务能力。SEGUE量表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医患沟通能力评估量表,分别从准备、采集信息、提供信息、理解患者和结束问诊5个维度进行评价[17,18]。在准备阶段需注重礼貌的对待患儿及其家长,保护患儿隐私;采集信息即问诊时需重视患儿家长的主观心理诉求,与其讨论健康的口腔行为方式;提供信息阶段时注意安慰和鼓励患儿及其家长,并根据其理解能力适当调整语言和沟通方式;理解患者则需要住院医师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以及书本知识以外的工作和生活经验,认同患儿及其家长在诊疗过程中做出的努力,体察其暗示;结束问诊时注意给予患儿及其家长表达自我的空间。可采用此量表分别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中、后分别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对住院医师进行个性化的人文执业能力的培养。


  6小结


  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本质的回归,是医学发展模式变革的内在需求,也是解决当前医患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儿童口腔医学人文教育构建在临床医学人文教育框架内,又具有本专业的特点,特殊的患者人群,复杂的医护人员-患儿-家长三角医患关系。对儿童口腔住院医师的人文执业能力需要分阶段,有步骤,有针对性的培养,才能使其成就为同时具备扎实医学技能、高尚道德修养、良好医学人文素养、满足时代需求的儿童口腔专科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