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口腔医学论文范文,口腔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PDCA循环法对提高口腔门诊感染管理质量的效果分析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3-01-19
  • 阅读量17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分析在口腔门诊感染管理中应用PDCA[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循环法的管理质量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1月于本院口腔门诊就诊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门诊管理,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法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卫生指标评分、管理纠纷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及管理质量评分。结果:管理后观察组患者器械使用、人员手部卫生、科室空气质量、消毒液使用等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管理纠纷发生率及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基础管理安全、感染管理、设备管理、应急安全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口腔门诊就诊患者,采用PDCA循环法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管理质量评分及卫生指标评分,降低管理纠纷、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 PDCA循环法; 口腔门诊; 感染管理; 卫生指标评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升,健康观念也有了一定的改变,对口腔疾病的治疗以及预后的关注度也日益增加[1,2]。口腔门诊部的工作多为侵入性手术,医护人员与患者长时间接触,很容易在此过程中被感染,对患护双方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起医疗纠纷,因此,需要采取一种积极有效的管理方案来控制感染。本研究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1月于本院口腔门诊就诊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口腔门诊感染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的管理质量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1月于本院口腔门诊就诊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4~83岁,平均年龄(53.42±3.28)岁。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27~84岁,平均年龄(55.39±4.2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管理。实施健全的岗位责任制度,相关医疗器械依据国家消毒制度进行消毒处理,安排专人看管。医院定期检查仪器、口腔门诊消毒情况,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避免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

观察组采用PDCA[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循环法。具体如下:

(1)计划:(1)成立小组。建立以口腔科主任为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的口腔门诊部感染小组,完善院内口腔门诊感染管理网络系统。(2)总结原因。医院组织口腔门诊部感染小组进行会议讨论,结合历年来口腔门诊感染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与管理薄弱之处,实施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同时将控制感染率作为本次管理的重点。(3)培训。医院聘请相关专家对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并且将考核成绩纳入绩效评估。(4)制定制度。护理人员通过翻阅国内外相关口腔感染管理制度,将我院制度的不足之处进行改正与完善。

(2)实施:(1)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要求门诊部全体医护人员学习现代医院感染与控制相关知识,根据我院口腔门诊部管理现状与感染情况进行实际控制与改良;可以通过互联网、查看书籍、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护理人员进行手部卫生处理、口腔门诊消毒等内容的宣教。(2)专科培训。医院将四手操作护理引入手术操作中,由工作经验丰富、资历深的护理人员担任这一护理模式的带教教师;随后对相关人员进行个人防护、医疗器械的清洗与消毒等内容的培训。(3)口腔门诊部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长时间且近距离接触,对此,需要增强护理人员对自身的保护意识,严格要求其根据规章制度佩戴口罩,穿戴防护服、护目镜等保护物品;定期做好门诊内部相关的清洁、消毒工作,保持仪器表面的干净,每天安排一名护理人员进行擦拭;定期开窗通风,采用紫外线消毒,确保空气质量良好;要求护理人员在手术中,有序摆放相关手术用品,在操作过程中与主治医生默契配合,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认真清点医疗物品的数量,并对医疗仪器参照相关灭菌制度进行消毒处理;护理人员要特别注意锐器的放置,避免误伤老人和小孩。同时,医院对老幼、孕妇、免疫力低下者进行特殊的照顾与防护。(4)详细分析往年科室出现的问题,并且将问题作为考核内容来提高护理人员对感染的认知与了解。此外,需要特别注重感染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加大管理与重视力度。(5)医院通过网络宣传、宣传栏等方式强化护理人员对感染管理的认识,树立自身防护意识,促进医院内部正常运转。

(3)检查:科室每周进行一次全面自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改正;医院定期或不定期安排上级人员对门诊部的感控工作进行严格审查,实施奖罚机制,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处理:每周一组织会议,护理人员总结上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防止再次出现同样的问题,进而规范医院的规章制度,适当调整制度中的不合理之处。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卫生指标评分(器械使用、人员手部卫生、科室空气质量、消毒液使用)以及管理质量评分(基础管理安全、感染管理、设备管理、应急安全)。采用本院自拟的评分问卷,评分均为百分制,评分越高说明管理效果越显著。(2)比较两组患者管理纠纷及感染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院内卫生指标评分比较

管理后观察组患者器械使用、人员手部卫生、科室空气质量、消毒液使用等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院内卫生指标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 两组患者管理纠纷及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管理纠纷发生率及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管理纠纷及感染发生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3 两组患者管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基础管理安全、感染管理、设备管理、应急安全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管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 讨论

判断口腔门诊感染工作质量最直接的标准就是其感染程度。口腔门诊人流量大且密集,患者类型较多,医护人员有很大概率会与感染性疾病患者长时间接触,加之治疗期间的空间限制,若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给患护双方造成不利影响,增加感染率[3]。口腔门诊感染作为临床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对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至关重要。PDCA循环法是由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部分组成的管理手段,具有科学性、规范性等特点,可有效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医院相关规章制度,促使口腔门诊感染率降至最低,保障护患双方的安全[4]。

本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后观察组患者器械使用、人员手部卫生、科室空气质量、消毒液使用等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管理纠纷发生率及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循环法可促使管理工作更加完善、细致化,进一步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5,6]。PDCA循环法的第一步为制订计划,明确目标,可有效预防工作中潜在的风险,修改和完善工作流程,为护理人员后续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步为执行,护理人员严格遵循护理规章制度,各司其职,将本职工作落到实处。第三步为检查,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归纳总结工作经验。最后是处理,对检查阶段的结果进行适当地处理,总结工作经验,分析在工作中失败的原因并吸取教训,加以改正,同时严格嘱咐其他护理人员不要犯相同的错误。以上4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7,8]。PDCA循环法可以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增强其责任感,将感染风险降至最低,有效保障患者及其他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可以有效提高医疗器械的消毒合格率以及重复率,降低患护之间的感染率,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拉近患护之间的距离,为医院树立良好形象[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基础管理安全、感染管理、设备管理、应急安全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采取的常规管理缺乏规范性、科学性、指定性,使控制感染工作无法有效地进行下去。基于PDCA循环法,依据口腔门诊工作特点设计一种管理模式,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制订解决方案,从而提高整体管理质量。该管理模式通过对护理人员实施专业的培训及考核,建立相对应的奖罚机制,在提高护理人员的感染防控管理意识的同时,可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增强其工作责任心,促进医院后续可持续发展[11,12]。

综上所述,对于口腔门诊就诊患者,采用PDCA循环法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管理质量评分及卫生指标评分,降低管理纠纷、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