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医学论文范文,中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南沙参合炙麻黄对药治疗咳嗽的用药心得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12-15
  • 阅读量54次
  • 评分0

摘    要:  邵金阶主任医师是湖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湖北省黄冈市中医大师、湖北省第一批知名中医, 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近60年, 学验俱丰。邵金阶老师在内伤咳嗽的治疗中常将治疗风燥伤肺的南沙参和治疗风寒袭肺的炙麻黄一起合用, 临床疗效显着, 下面结合具体的临床验案分析, 介绍邵金阶老师治疗咳嗽巧用南沙参合炙麻黄对药的经验, 与同道分享。


  关键词:  邵金阶治,治疗咳嗽,巧用南沙参合炙麻黄对药的经验


  咳嗽是指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证, 病因为外感六淫之邪以及肺脏自病所致, 其基本病机均为肺失宣降, 肺气上逆。由外感六淫所致的咳嗽为外感咳嗽, 肺脏自病所致者为内伤咳嗽[1]。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 我国《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5) 》中按咳嗽病程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咳嗽三类, 咳嗽时间<3周的为急性咳嗽, 时间≥8周为慢性咳嗽, 3周~8周者为亚急性咳嗽[2]。外感咳嗽最常见的是外感风寒、风热、风燥之邪所致的咳嗽, 一般为急性咳嗽, 多为实证, 治疗以祛邪利肺为主, 临床效果满意, 如外感风寒用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热的用桑叶、菊花疏风清热;外感风燥者桑叶、南沙参疏风润燥等[1]。而内伤咳嗽多呈慢性反复发作过程, 按病程属慢性咳嗽和亚急性咳嗽, 临床治疗难取速效, 故有“诸病易疗, 咳嗽难医”之说。邵金阶主任医师是湖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湖北省黄冈市中医大师、湖北省第一批知名中医, 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近60年, 学验俱丰。邵金阶老师在内伤咳嗽的治疗中常将治疗风燥伤肺的南沙参和治疗风寒袭肺的炙麻黄一起合用, 临床疗效显着, 下面结合具体的临床验案分析, 介绍邵金阶老师治疗咳嗽巧用南沙参合炙麻黄对药的经验, 与同道分享。


  1 临床验案


  1.1 病例1


  患者, 男, 52岁, 2018年1月28日就诊, 主诉:咳嗽咳痰3月余。现病史:从2017年10月初天气变凉开始反复发作咳嗽, 日轻夜重, 咳白痰或清稀痰涎, 微感胸闷, 遇冷风或吸烟以及吸入油烟等刺激性气体, 则咳嗽加重, 经西药治疗无明显效果。现感咽痒, 背心怕冷, 无恶寒发热情况, 饮食尚可, 大便稍干, 小便正常。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既往吸烟现已戒烟。胸部X线检查:双肺纹理增粗紊乱, 提示慢性支气管炎。血常规、心电图、血糖、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舌脉:舌淡红苔白, 脉弦。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诊断:内伤咳嗽。治疗:宣肺止咳, 清肺化痰。方药:炙麻黄10 g、南沙参20 g、杏仁10 g、法半夏10 g、桔梗10 g、僵蚕10 g、蜈蚣2条、款冬花10 g、蒲公英30 g、甘草10 g、细辛3 g、五味子10 g、干姜5 g, 7剂, 每日1剂, 水煎服, 早晚饭前半小时各温服200 m L。2018年2月5日复诊, 诉服药后咳嗽好转, 但是仍咳痰, 以白黏痰为主, 以前夜晚咳嗽严重, 现夜晚不咳嗽, 但早晨咳嗽, 食欲较差, 大小便正常。舌脉:舌淡红苔白, 脉弦滑。宗前方加茯苓30g, 再7剂, 每日1剂, 水煎服, 早晚饭前半小时各温服200 m L。2018年2月12日三诊, 诉服药后咳嗽、咳痰明显好转, 目前只是早晨偶尔咳嗽, 食欲、大小便正常。效不更方, 以2月5日方继续7剂, 巩固疗效, 煎服法同前。嘱咐患者注意锻炼身体, 避免感受风寒, 预防感冒。


  1.2 病例2


  患者, 男, 57岁, 2018年3月12日就诊, 主诉:咳嗽2个月。现病史:2个月前开始咳嗽、咯血, 诊断为支气管扩张并感染, 在外院住院治疗1个月, 咯血停止后出院, 出院后带止咳药治疗。现仍咳嗽, 咳少量白黏痰, 胸闷, 咽中不适, 饮食大小便正常。既往无特殊病史。胸部X线检查提示支气管扩张, 血常规正常。舌脉:舌苔白, 脉缓。西医诊断:支气管扩张;中医诊断:内伤咳嗽。治疗:滋阴润肺, 化痰止咳。方药:南沙参30g、炙麻黄10 g、杏仁10 g、僵蚕10 g、蜈蚣2条、桔梗10 g、甘草10 g、款冬花10 g、蒲公英30 g、黄苓10 g、葶苈子10 g、胖大海5 g、青果10g。7剂, 每日1剂, 水煎服, 早晚饭前半小时各温服200 m L。2018年3月19日复诊, 主诉咳嗽、胸闷, 症状明显减轻, 仍感咽中不适, 舌脉:舌苔白, 脉缓。前方加木蝴蝶10 g, 去蒲公英, 再7剂, 煎服法同前。2018年3月28日回诊, 未诉不适。


  1.3 病例3


  患者, 女, 36岁, 2018年4月2日初诊, 主诉:咳嗽反复发作4个月。现病史:近4个月来反复咳嗽, 干咳少痰, 阵发性呛咳。2018年2月25日住院治疗, 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 应用泼尼松咳嗽缓解, 3月7日出院, 每日口服泼尼松10 mg, 因害怕激素副作用, 于3月21日停用。停用泼尼松后夜间咳嗽明显加重, 无痰或少量白黏痰, 白天咽痒即作咳, 如闻及冷风、油烟等易咳嗽。舌脉:舌淡红苔薄白, 脉弦细。西医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诊断:内伤咳嗽。治疗:解痉平喘, 止咳化痰。方药:南沙参30 g、炙麻黄10 g、蝉蜕10 g、僵蚕10 g、蜈蚣2条、地龙10 g、葶苈子10 g、贝母10 g、杏仁10 g、桔梗10 g、款冬花10 g、苏子15 g、红枣5枚、仙鹤草20 g。7剂, 水煎服, 每日1剂, 早中晚各服1次, 每次200 m L。2018年4月10日复诊, 诉服药后咳嗽减轻, 但仍早晚咳嗽, 纳食不多。舌脉:舌淡苔白, 舌边有齿痕, 脉细。宗前方加红枣5枚, 7剂, 煎服法同前。2018年4月19日三诊, 诉服药后白天还好, 有时夜晚咳嗽, 按4月10日方7剂, 煎服法同前。4月27日回诊, 诉已基本没有咳嗽, 嘱咐患者注意加强锻炼, 避免感受风寒, 不适随诊。


  2 讨论


  对药是相对固定、两两相对搭配的一对药, 是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步积累总结出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 是有据有理的, 不是随便拼凑在一起, 如治心肾不交失眠的交泰丸, 是黄连 (寒) -肉桂 (热) ;止赤白痢酸的香连丸, 由黄连 (寒) -木香 (温) , 均为只有两味药配伍的经典名方。中医在临床上常当归、白芍同用, 苍术、厚朴同用, 半夏、陈皮同用, 目的是加强药物的效能, 扩大治疗范围。南沙参-炙麻黄这一对药治疗内伤咳嗽是邵金阶老师长期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 临床疗效明显。麻黄辛散苦泄, 温通宣畅, 外能发散风寒, 内能开宣肺气, 有良好的宣肺、平喘、治咳之功。麻黄蜜炙虽减缓发汗之功, 仍为辛温之品。南沙参甘苦性凉, 养阴清肺, 化痰止咳。二药均入肺经, 一温一凉, 一燥一润, 相伍为用, 则沙参养阴可制约麻黄之温燥;麻黄宣肺又可防沙参滋腻, 相得益彰。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一个主要症状, 外感咳嗽最常见的病因是普通感冒, 属于急性咳嗽, 中医治疗临床效果满意。慢性咳嗽一般治疗难取速效, 本文中的3例咳嗽分别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并感染、咳嗽变异性哮喘所致, 咳嗽时间为2个月~4个月, 均≥8周, 为慢性咳嗽, 属中医内伤咳嗽。病例1中患者咳嗽咳痰3个月余, 咳痰白或清稀痰涎, 背心怕冷, 舌淡红苔白脉弦, 应用炙麻黄发散风寒、开宣肺气, 同时患者咳嗽3个月余, 根据中医久病必虚的原则, 而且夜晚咳嗽严重, 是阴虚的表现, 所以配南沙参养阴清肺、化痰止咳;服药后纳食不多, 舌淡苔白舌边有齿痕, 为脾虚之证, 加茯苓健脾利湿, 故疗效满意。病例2中的患者为支气管扩张并感染, 为肺阴虚为主, 故南沙参用至30 g, 配炙麻黄以滋阴润肺, 化痰止咳为主, 服药后咳嗽好转但感咽中不适, 加木蝴蝶清肺利咽止咳, 疗效明显。病例3中的患者为咳嗽变异性哮喘, 因激素的副作用而停药后继续咳嗽, 用南沙参、炙麻黄解痉平喘, 止咳化痰;因咳嗽4个月, 气血亏虚, 加红枣补中益气、养血生津, 疗效满意。总之邵金阶老师治疗内伤咳嗽应用南沙参-炙麻黄对药, 配伍其他化痰止咳及活血化瘀药物, 疗效显着,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伯礼, 吴勉华.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8:46-53.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5)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6, 39 (5) :32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