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医学论文范文,中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隔吴茱萸粉灸神阙穴对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伴腹胀患者的疗效观察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2-09-22
  • 阅读量44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探讨隔吴茱萸粉灸神阙穴在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伴腹胀患者治疗中的优势,为慢性心力衰竭伴阳虚型腹胀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7月收治的66例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伴腹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多潘立酮,观察组予以常规治疗+隔吴茱萸粉灸神阙穴。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5 d。比较两组患者的腹胀程度、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腹胀改善程度、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及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吴茱萸粉灸神阙穴能明显改善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伴腹胀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具有价格低廉、安全性强、操作简单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吴茱萸;神阙穴;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腹胀;阳虚型;


腹胀是慢性心力衰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腹胀的发生,会加重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也会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率和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伴腹胀等消化道并发症,西医以控制心力衰竭为主,使用胃动力药为辅[1],然而疗效并不理想[2]。阳虚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机[3],然而心力衰竭患者需严格控制出入量,静脉给药、口服给药的临床应用具有局限性。中药外用成为近年来用于缓解心力衰竭腹胀的重要方法。本研究应用隔吴茱萸粉灸神阙穴治疗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伴腹胀患者,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3—7月收治的66例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伴腹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男15例,女18例。观察组男20例,女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西医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4],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和/或左室舒张末期容积≥50 mm3(男性≥55 mm3)。(2)利钠肽(BNP)水平:BNP≥35 ng/L和/或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900 ng/L。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2014年《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制定阳虚型的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Ⅱ~Ⅲ级诊断标准合并腹胀辨证为阳虚型患者。(2)年龄35~85岁者。(3)知情同意者。

排除标准:(1)精神智力或思维异常无法配合者。(2)严重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疾病以及肿瘤等患者。(3)截瘫、局部皮肤损伤或有炎症者。(4)肠梗阻、腹部手术创伤史患者。(5)怀孕和哺乳期患者。

1.2 方法

做好护理宣教,消除患者的顾虑,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药物/治疗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避免患者紧张焦虑,取得患者信任。操作的同时密切观察病情,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寒,加强巡视,做足防烫伤的预防。换药时若发现脐部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暂停外用药物,予以记录,分析原因,并予以对症处理。

对照组在治疗心脏原发病的同时,针对心功能不全给予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抑制心肌重构等心功能不全规范治疗,针对腹胀症状给予多潘立酮10 mg口服,3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针对腹胀不予口服多潘立酮)予以隔吴茱萸粉灸神阙穴。操作方法:患者仰卧暴露脐部,取吴茱萸粉填平脐窝,垫上小毛巾及护脐圈,置上做好的面饼圈(面碗高35 mm、底座内直径70 mm×外直径90 mm×厚度10 mm、边缘厚度20 mm,误差均为±2 mm),用艾绒做成高35 mm×底座直径30 mm的艾炷,点燃艾炷底端放于面饼上,艾炷燃尽或患者感到灼痛时,更换艾炷再灸,共3壮,脐部皮肤红润不起泡为适宜程度。治疗15 min/次,1次/d,5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5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腹胀程度量化评分。整日腹胀不适,或腹胀不能忍受,常伴呕吐及呼吸困难,腹部明显隆起为重度(6分);进食后腹胀,2 h内自行缓解,且腹围增大,腹部隆起为中度(4分);进食后脘腹闷胀,但能忍受,无明显阳性腹部体征,0.5 h内自行缓解为轻度(2分);无腹胀(0分)。(2)比较中医证候积分。根据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评判,分数越低越好。(3)比较治疗有效率。腹胀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痊愈,腹胀消失或者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症状明显改善,积分减少≥70%而<95%;有效,症状好转,积分减少≥30%而<70%;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积分减少不足30%;加重,症状加重,积分较前增加。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胀程度量化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腹胀程度量化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腹胀程度量化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胀程度量化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1)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3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腹胀疗效判定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3%,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 讨论

心力衰竭属于中医“心悸”“喘证”“胸痹”等范畴[5],腹胀属于中医“胃痞”“痞满”范畴。中医认为心力衰竭病在心,但不局限于心,肺脾肝肾都与心互相制约,而以心脾关系最为密切。心属火,脾属土,脾气足则血有生化之源,而心所主之血自能充盈,血液运于脉中,有赖心阳之气为之推动。《伤寒明理论》曰:“(心)其气虚者,由阳气内弱,心下空虚,正气内动而悸也。其停饮者,由水停心下……心不自安则为悸也。”可见,阳虚水盛而致心力衰竭。心阳不足,久之则母病及子,则脾的健运无以助,主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失职,气血阻滞,腑浊不通故出现腹胀。

中医外治法在缓解慢性心力衰竭伴腹胀中的应用是近年来中医药研究的热点。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有针灸[6]、药物外敷[7]、穴位贴敷[8]等,在缓解腹胀症状,促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机体功能康复方面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艾灸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灵柩·官能》有记载:“凡病针之不到,药之不及,必须灸之。”艾叶性温,有祛除阴寒、祛风止痛、调和气血的作用[9]。隔物灸将艾灸、中药、腧穴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中医理论认为:神阙位于脐中,是五脏六腑之根、元气归藏之本、生命之中枢,管诸经百脉,又名气舍、命蒂[10],可调节脏腑引药入脏入腑。隔面饼灸是中医常用的外治法,面饼由小麦面粉制成,有养心益肾、健脾厚肠之功效。吴茱萸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入肝脾胃肾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吴茱萸在消化系统中可对抗阿托品对小肠的推进抑制作用[7]。另外,吴茱萸具有抑制心肌细胞肥大及心肌肥厚、改善心室重构、抗心肌纤维化、抗心律失常、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11]。

隔吴茱萸粉灸神阙是集“经络、穴位、药物、艾灸、面饼”五位为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简单易行,以中医学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有艾灸温经散寒、活血通脉、消瘀散结的作用,兼具吴茱萸的治疗作用。面饼不易过敏、可塑性强、储热容大。吴茱萸粉隔面饼灸神阙理论上具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温阳健脾之功能,有利于阳虚型心力衰竭病人腹胀的缓解及胃肠功能的恢复,从而促进心力衰竭的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改善腹胀程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可见隔吴茱萸粉灸神阙穴对于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伴腹胀患者腹部症状的缓解有明显的疗效。由于患者原发病为心力衰竭,故仍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本研究中,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治疗后腹胀症状缓解,但因心力衰竭病情加重而出现腹部症状加重,延长了住院时间。笔者认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本身体弱,行外治法操作时应注意保暖,避免患者腹部受寒,否则感受风寒后会有腹胀症状加重的可能。

综上所述,隔吴茱萸粉灸神阙穴能明显改善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伴腹胀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具有价格低廉、安全性强、操作简单、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应用。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纳入样本量偏少,仍需大样本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明确本方法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