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外科学论文范文,外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胸腰段爆裂骨折多节段固定疗效分析

  • 投稿阿喂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935次
  • 评分4
  • 10
  • 0

赵双印

辽源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吉林辽源 136201

[摘要] 目的 探讨胸腰段爆裂骨折的多节段固定方法与疗效。方法 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节段固定手术方法,治疗组采用多节段固定手术方法。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无明显差异,但是治疗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与脊柱活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治疗组肺不张、炎症与气闷等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前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评分都有明显降低(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腰段爆裂骨折的多节段固定提供了相当的稳定性,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能有效缓解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胸腰段爆裂骨折;多节段固定;疼痛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b)-0150-02

胸腰椎爆裂骨折是指脊柱在屈曲压缩载荷下发生的损伤,发病率占脊柱损伤的首位。胸腰椎爆裂骨折常伴有神经功能损伤,遗留各种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很大负担[1]。在病理上,胸腰椎爆裂骨折的X片表现为椎体的前中柱骨折,椎体高度的降低及后缘皮质连续性中断[2]。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交通事故剧增,运动创伤的增加,使得脊柱损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发生率逐渐增高[3]。在治疗中,多需要采用内固定治疗,手术治疗原则是减压、稳定、融合。其中多节段固定能保留伤椎下位椎间盘,减少腰椎活动度的损失,拓宽了人们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改进的思路[4]。本文为此通过临床具体分析了胸腰段爆裂骨折的多节段固定方法与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80例,入选标准:经CT扫描或胸片证实为胸腰段爆裂骨折;排除伴有颅脑损伤或其他严重并发症;伤椎椎弓根完整,单侧终板损伤;脊髓损伤按ASIA分级均为E级;患者知情同意。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在20~73岁,平均年龄(43.92±1.2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38例,打伤22例,坠落伤10例,挤压伤7例,其他3例。AO分型:A3.1型74例,A3.2型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对比类似(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节段固定手术方法,患者全身麻醉,取俯卧位,胸部及髂棘处置枕头,腹部悬空。前期进行牵引治疗,然后在C臂X线机透视下观察伤椎体情况。取以伤椎为中心的后正中切口,显露双侧椎板直至关节突外缘,进钉方向为朝向完整侧的终板,在同时用C臂X线机确认螺钉的方向,随后在伤椎终板损伤侧的相邻椎体上置入椎弓根钉。复位确认后拧紧螺母固定。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椎板间植异体骨融合,留置负压引流。

治疗组:采用多节段固定手术方法,前期方法同治疗组。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取上受损椎体上一节段椎体至下受损椎体下一节段椎体的后正中部做切口,显露脊椎结构,以上关节突的外上角作为进针点,以内成角10~15°进针,在2个受损椎体上下1个正常椎体处分别植入6枚螺钉固定,尽量恢复患者压缩的椎体和脊柱的生理弯曲。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椎板间植异体骨融合,留置负压引流。

所有患者术后常规切口置管引流,并予以抗生素等药物治疗,1周左右支具保护下负重行走。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与脊柱活动时间,对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疼痛状况,0分表示为完全无痛,10分表示为剧烈超级疼痛。

1.4 统计方法

采用SA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相关数据资料行成组t检验,计数相关数据资料行常规χ2检验。取显著性水平α=0.05。

2 结果

2.1 围手术指标对比

经过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无明显差异,但是治疗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与脊柱活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并发症对比

经过观察,手术后治疗组肺不张、炎症与气闷等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VAS评分对比

经过观察,两组手术前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评分都有明显降低(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爆裂性骨折是最见的一种胸腰椎损伤,该损伤常伴有神经功能损伤,给患者与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当前A0分型系统将爆裂骨折分为部分骨折(AO A3.1),爆裂十劈裂(AO A3.2),完全性爆裂骨折(AO A3.3)。本文A3.1型74例,A3.2型6例,不过他们脊椎的椎弓根都是完整的,手术治疗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我们知道,脊柱外科手术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使脊柱保留良好的活动功能,因此在确保脊柱稳定性情况下,可以通过固定而达到这个目的[5]。在固定方法中,多采用经椎弓根螺钉固定,其中椎弓根提供了至少60%的抗拔出力及80%的轴向刚度,而椎体松质骨仅提供20%的抗拔出力。由此可见椎弓根钉的把持力强度主要由椎弓根的情况决定,同时经伤椎体椎弓根置入的椎弓根螺钉把持力理论上能接近正常椎体[6]。而在此技术中,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通过伤椎体近、远端椎体的螺钉及固定棒,撑开前后纵韧带对骨折椎体间接复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使用的棒长,力矩较单节段固定长,增加了棒与螺钉的应力,临床上的并发症比较多[7]。

有学者从脊柱后凸角、矢状面指数、伤椎前缘高度来分析比较两组爆裂性骨折内固定患者疗效,发现长节段固定的疗效明显好于短节段固定,短节段固定内固定失败率明显增加[8-9]。但也有学者认为短节段固定比长节段固定疗效更佳,长节段固定适合于治疗胸椎和胸腰椎节段骨折,而短节段固定适合于胸腰椎节段和腰椎骨折,可能因素是胸椎和腰椎的活动度不同[10]。我们设计了多节段固定,将突入椎管压迫神经的骨块连同上位椎间盘去除以达到减压的甘的,并在伤椎残余椎体与上位椎体之间植骨,将螺钉植入伤椎上下位椎体,以达到融合和稳定目的。当同时由于多节段固定时只要固定一个脊柱运动单元,采用的棒较短节段短,力矩较短节段固定小,并发症明显下降。本文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无明显差异,但是治疗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与脊柱活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治疗组肺不张、炎症与气闷等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前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评分都有明显降低(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胸腰段爆裂骨折的多节段固定提供了相当的稳定性,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能有效缓解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Ninda R,Mayberry JC.Rib fracture fixation:controversies and technical challenges[J].Am Surg,2010,76(8):793.

[2] 魏富鑫,刘少喻,赵卫东,等.单节段与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胸腰椎单椎体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46-50.

[3] 魏富鑫,刘少喻,梁春祥,等.单节段复位固定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2009,25(7):601-604.

[4] 海涌,鲁世保,王庆一,等.单节段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8,29(2):686-689.

[5] Benneker LM,Hdni PF,Allni M,et al.2004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Winher:vertebral endplate marrow contact channel occlusion and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J].Spine,2005,30(2):167-173.

[6] Turgut M,Uslu S,Uysal A,et al.Changes in vascularity of cartilage endplate of degenerated intervertebral discs in response to melatonin administration in rats[J].Neurosurg Rev,2003,26(2):133-138.

[7] Tezer M,Erturer RE,Ozturk C,et al.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fractures of the thoracolumbar spine[J].Int Onhop,2005,29(2):78-82.

[8] Shen WJ,Liu TJ,Shen YS.Nonoperative treatment versus posterior fixation for thoracolumbar junction burst fractures without neurologic deficit[J].Spine,2011,26(9):1038-1045.

[9] Van der Rose,De Lange ES,Bakker FC,et al. management of traumatic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Eur Spine J,2005,14(2):527-534.

[10] Rajasekaran S.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without neurological deficit:the role for conservative treatment[J].Eur Spine J,2009,33(23):2536-2544.

(收稿日期:2013-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