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外科学论文范文,外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多发肋骨骨折术后胸腔引流管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2-11-10
  • 阅读量18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多发肋骨骨折术后胸腔引流管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长沙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观察组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4、5 d的疼痛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结果:术前、术后3 d,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 d、5 d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术后胸腔引流管护理管理,能减轻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缩短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关键词:护理管理;加速康复外科;多发肋骨骨折;胸腔引流;


多发肋骨骨折是指肋骨骨折部位≥2根,是临床常见的胸外伤骨折类型,在闭合性胸损伤及开放性胸损伤中均较为多见[1]。手术治疗是多发肋骨骨折主要的治疗方式,由于术中肺萎陷、胸腔负压改变等因素影响,患者需在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以促进肺复张,恢复胸腔负压,因此,胸腔引流管管理是术后管理工作的重点[2,3]。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逐渐应用于泌尿外科、心胸外科、骨科等各外科护理管理领域中。但在肋骨骨折手术胸腔引流管管理中的应用报告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多发肋骨骨折术后胸腔引流管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长沙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8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男34例,女10例;年龄20~59岁,平均(43.24±5.27)岁;平均肋骨骨折(3.84±0.42)处;体重56~82 kg,平均(69.82±2.42)kg。观察组男35例,女9例;年龄21~60岁,平均(42.95±5.34)岁;平均肋骨骨折(3.75±0.36)处;体重57~81 kg,平均(69.67±2.51)kg。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纳入标准:(1)接受影像学检查、临床检查等确诊为多发肋骨骨折者;(2)患者骨折断端明显移位,接受胸腔镜下单侧多发肋骨骨折内固定治疗;(3)患者无低蛋白血症;(4)患者无严重的胸腔粘连;(5)患者无活动性出血;(6)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患者合并肝硬化腹水、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2)凝血功能障碍者;(3)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者;(4)患有乳糜胸、血胸、脓胸等疾病者。

方法:(1)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护士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待胸腔引流液≤100 m L/24 h,并符合胸管拔除相关指征后,为患者拔除引流管。(2)观察组开展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管理:(1)完善管理制度:实施文献分析法,在维普、万方、知网等数据库中搜索“多发肋骨骨折”“管理”“加速康复外科”等关键词,收集相关资料,为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制定护理项目表,包括疼痛管理、引流管管理、早期活动管理等内容。(2)加强护理管理培训:组织科室人员学习加速康复护理管理相关内容,做到因病施护、因人施护。(3)加强护理管理:针对引流管常见护理问题、护理纠纷案件展开分析和学习,总结经验和处理方法。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人文关怀和护理管理服务。简化入院及术前相关流程,建立多学科协作模式,由科室主任协调各护理管理部门,定期组织护理管理人员参加讨论,探讨多发肋骨骨折术后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定期反馈实际中遇到的问题,由护理管理小组成员给出建设性意见,打破传统科室间分割管理模式。(4)护理管理的引流管管理:待患者胸腔引流液量≤200 m L/24 h,且符合胸管拔除相关指征后,为患者拔除引流管。(5)监督护理管理措施落实情况:详细记录各项目完成进度,操作规范等情况,及时反馈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持续改进护理管理质量。

观察指标:(1)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4、5 d的疼痛情况,分值0~1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剧烈。(2)详细记录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VAS评分比较:术前、术后3 d,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 d、5 d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观察组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与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


讨论

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临床医师开始探究如何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医疗负担、改善患者术后不适感受[6]。而胸腔引流管的留置时间是影响住院时间的主要因素,如何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基础上,加强患者的护理管理,及早移除胸腔引流管,已成为胸外科医护工作者需积极探讨的问题。常规管理中,当胸腔引流液<100 m L/d时,可以考虑除胸腔引流管。相关临床研究证实,当引流液>100 m L/d时,拔除胸腔引流管也能够保证患者的安全[7,8,9]。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多发肋骨骨折的护理管理中,是对多发肋骨骨折护理管理手段进行优化组合,强调多形式、多学科技术协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术后应激反应,促进患者身体恢复。由于胸腔壁层胸膜会产生正常生理性胸液,胸液在基底区会被横纵膈面胸膜上的淋巴管微孔重吸收。胸液每小时的交换量大约为0.15 m L/kg,因此,一名体重60 kg成人的胸液交换量约为216 m L/24 h[10,11,12]。根据创面渗出、生理交换量等数据,本研究提出将引流管拔管阈值设置为200 m L/24 h。

本次研究结果数据表明,观察组术后4 d、术后5 d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多发肋骨骨折的护理管理中,加强引流管管理,将拔管阈值设置为200 m L/24 h是较为理想的拔管指征。本研究患者均接受胸腔镜定位微创手术治疗,能够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提供有利条件。术后渗出液明显减少,提高了早期将胸腔引流管拔除的可能。且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管理模式下,实施多模式、多内容的镇痛管理,患者术后疼痛感明显减轻,有利于患者自主活动,促进患者康复,充分体现了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管理中以微创技术为代表的康复管理优势[13,14,1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说明在多发肋骨骨折术后胸腔引流管管理中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能有效缩短患者病情恢复时间,减少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针对原因展开分析: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包括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优化后制定围术期各项管理措施,可有效减少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提高了早期拔管的可能性,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有效缩短了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此外,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管理中的多学科协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理人员技能水平,拓展了护理人员知识面,进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对于提升科室整体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管理应用于多发肋骨骨折术后胸腔引流管管理中,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缩短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