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保健医学论文范文,保健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05-27
  • 阅读量63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康复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611-20206月收治脑梗死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0例。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康复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能提高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梗死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 康复状况 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较常见脑血管疾病是脑梗死,是指血液中栓子随着血液、流到脑动脉堵塞血管。若侧支循环无法代偿,可引起此动脉供血区脑组织因缺血后坏死,诱导患者大脑供血不足,具有起病急、疾病症状重及预后差等特点,致病因素较复杂[1-2],可能与脑栓塞、脑血栓形成等因素有关。患病后常有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瘫痪及运动障碍等症状表现,诱导机体脑组织坏死,未及时治疗影响日常生活,甚至危及生命。吴华玉学者认为[3],传统护理以口头宣讲、病情监测及用药指导为主,忽视个体差异性、疗效单一,未获得患者青睐、认可。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选取201611-2020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脑梗死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11-20206月收治脑梗死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0例。观察组男84例,女66例;年龄4367岁,平均(54.48±8.37)岁;发病时间536 h,平均(20.45±2.38)h;体重1926 kg/m2,平均(23.36±5.54)kg/m2;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41例,高中48例,大专及以上61例。对照组男89例,女61例;年龄4469岁,平均(54.62±8.43)岁;发病时间639 h,平均(20.59±2.51)h;体重指数1825 kg/m2,平均(23.14±5.32)kg/m2;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45例,高中47例,大专及以上5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年版)》中“脑梗死”诊断标准[4];(2)经颅脑CT确诊;(3)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液黏稠度升高、血脂水平高;(4)呈不同程度恶心、头晕及吞咽困难等症状表现。

排除标准:(1)重要脏器功能障碍;(2)先天性肢体功能障碍、神经系统疾病。

方法: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行口头宣讲、用药指导及病情监测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模式:(1)心理疏导:患者缺乏疾病认知,常有焦虑、紧张等情绪,因此主动沟通,普及疾病诱因、康复必要性等,列举既往治愈良好病例,予以鼓励、安慰及支持,重建信心、提高主动配合度。(2)离床期康复训练:a.被动活动:借助各种软枕、靠枕,指导患者取患侧卧位,每隔2 h协助更换1次体位,尽量少用仰卧位、避免发生异常痉挛,且早期被动活动患者各关节,各关节活动23次,肢体软瘫者,关节活动度低于正常范围90°,避免损害关节;b.主动活动:待患者病情平稳,指导掌握正确翻身,必要时由家属协助,指导下床蹲起、行走及上下楼梯等,每次30 min,2/d,且告知患者在康复室内借助康复器械锻炼时,根据自身心肺功能、体力及耐受度锻炼,不可操之过急,每次30min,2/d;c.吞咽障碍:借助口唇闭锁训练、舌部运动、呼吸困难及寒冷刺激法等形式,改善吞咽功能,进食时,取颈部前屈位、抬高床头60°,借助调整体位促进食物吞咽,待患者安全吞咽后、适当抬高床头角度;d.语言训练:指导患者训练舌肌、面肌、软腭及声带,促进语言肌肉功能恢复,结合平时感兴趣的话题,主动交流沟通,引导开口说话,叮嘱患者从发音逐渐过渡到词句,积极鼓励多与人沟通,改善语言功能;e.穴位按摩:定期指导患者按摩穴位,重点按压太冲、足三里、合谷、曲池、梁丘等穴位,各穴位按压3 min,2/d,促进局部静脉血流、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肢体协调力[5]

观察指标:⑴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前后参考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6],涉及意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领域及躯体功能,各维度,总分为3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⑵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参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7](1)显效:语言、运动障碍等症状消退,NIHSS值降低幅度≥90%,病残程度Ⅰ~Ⅲ级;(2)有效:症状改善,NIHSS值降低幅度46%89%;(3)无效:未达上述标准、病情加重,NIHSS值降低幅度≤4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比较: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本研究显示,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结果接近[8]。因此,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能促进此病患者疾病转归,其属于新型护理模式,落实“以人为本”理念、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改善就医体验,具以下优势:(1)心理疏导能稳定患者情绪、消除顾虑,通过健康教育、情绪缓解等形式,转移疾病注意力,严格控制情绪波动、缓解不适,重建康复信心、提高主动配合度;(2)患病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存有恢复能力,可能与坏死区域边缘神经细胞休克、颅内压降低等因素有关,因此待病情稳定,尽早开展被动活动、主动活动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修复受损神经,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肌肉萎缩、血栓形成风险,缓解肢体不适、提高康复效果;(3)吞咽、语言功能训练利于患者语言功能早期恢复,避免发生呛咳引起不适,且穴位按摩利于扩张血管、改善机体供血情况,及时修复脑损害、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降低病残程度、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度,达到远期疗效,安全可靠具较高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能改善生活质量,促进语言、肢体功能恢复,提高康复效果,拉近护患距离,改善预后,具临床可借鉴性。


参考文献

[1]仲慧.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梗死患者运动能力的作用研究[J].西藏医药,2020,41(3):128-130.

[2]展辉芹.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0):131.

[3]吴华玉.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措施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4):91-93.

[4]高冰.早期康复护理对提高脑梗死患者护理依从性及运动功能的临床价值研究[J].吉林医学,2019,40(11):2656-2657.

[5]蒋无瑕.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评价[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21):75-76.

[6]徐晓亮.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7):129-131.

[7]易阿珊,刘玉芳,吴伟莉,.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25):124-127.

[8]李慧.脑梗死护理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探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