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护理论文范文,护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观察

  • 投稿健身
  • 更新时间2015-09-08
  • 阅读量727次
  • 评分4
  • 40
  • 0

黄先娥 戴晓燕 陈传萍

摘要目的:观察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精神护理和心理疏导,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情况和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可以很好地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康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老年人;抑郁症;精神护理;心理疏导;疗效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0.080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生活的水平及医疗水平日益提高,人口老年化的趋势愈加明显,人们越来越重视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抑郁症在老年人中属于常见的精神疾病,有研究表明,老年人群中抑郁症的发病率高达6%,严重影响了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增加了社会负担[1]。目前,针对老年抑郁症的治疗国内外大多学者均采用综合治疗法,有效的护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精神护理及心理疏导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疗效[2]。现将我院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的护理干预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单位:430022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公共卫生

黄先娥:女,本科,主管护师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男32例,女23例;年龄60~78岁,平均(68.00±5.60)岁;病程2~4年,平均(3.10±1.20)年;自杀倾向者18例,猜疑嫉妒症状者17例,抑郁焦虑症状者20例。对照组男24例,女31例;年龄61~77岁,平均(67.30±4.90)岁;病程1~3年,平均(2.90±1.30)年;自杀倾向者15例,猜疑嫉妒症状者14例,抑郁焦虑症状者2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患病程度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等。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具体如下:

1.2.1心理疏导由于老年抑郁症患者思维缓慢,接受信息量有限,因此护理人员应具备足够的耐心。积极耐心地听取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倾诉,能够很好地缓解患者症状,促进患者的情感抒发。在合理范围内,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要求应尽量满足,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的安慰性措施,尤其是对出现紧张、焦虑情绪或情绪低落的患者,有效地缓解其精神压力。

1.2.2精神护理医护人员尽量在患者配合度较高的时候,对患者进行关于抑郁症的健康教育,详述发病原因及患病程度,讲解治疗方案的可行性,使患者充分了解病情,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对于存在严重焦虑、抑郁或自杀倾向的患者,需给予更严格的护理,叮嘱家属进行全天的陪护,使患者远离危险物品,避免意外发生,病情缓解后,积极与其进行沟通,掌握其心理动态,给予针对性的治疗[3-4]。

1.3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分。以问卷形式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分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等级。共发放110份问卷,均全部收回,回收有效率100%。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情况(表1)

3讨论

抑郁症属于精神性疾病,在临床上很常见。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损伤、意识活动减少、反应迟钝、情绪低落等,部分患者有自杀等极端表现[5]。老年人群属于抑郁症高发人群,因为老年人多并发其他疾病,心理素质较差,易患抑郁症,发生逆反心理,对治疗的配合度较低,导致治疗效果受到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除了实施有效的药物治疗外,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也十分有意义,对保持患者乐观的态度,增加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配合度效果明显,因此高效的护理措施,对治疗老年抑郁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6-7]。

本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可以很好的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康复,应加大临床上的推广力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郑彩霞.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J].广东医学,2013,34(17):2745-2747.

[2]金凤仙,赵建利.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2013,34(20):3217-3219.

[3]张理义,姚高峰,徐莲莲.精神疾病预测量表在抑郁症发病危险因素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11):1228-1230.

[4]翟金国,陈敏,苏中华,等.精神分裂症和不同亚型抑郁症患者DISC1基因rs821616多态性的对比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7):605-607.

[5]吴限亮,贾艳滨,孟宪璋.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与精神症状和个性特征的相关性[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3,34(2):202-206.

[6]刘玉海,张淑珍,格日乐.音乐-体感振动疗法联合心理疏导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3):205-206.

[7]崔利军,栗克清,严保平,等.抑郁症共病其他精神障碍的特点及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8):592-597.

(收稿日期:2014-04-12)

(本文编辑冯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