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护理论文范文,护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 投稿yuda
  • 更新时间2015-10-20
  • 阅读量637次
  • 评分4
  • 89
  • 0

苏小妹贺珊吴志红张文丽刘清燕

摘要目的:观察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就诊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试验组44例。试验组采取急诊全程优化的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急诊常规护理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通道时间、急救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院内AMI再发率、院内再PCI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可保证抢救工作的有序进行,有效缩短救治时间,优化抢救工作,促进患者的预后。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全程优化护理;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护理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10.067

急性心肌梗死(AMI)具有发病快、病变快、死亡率高的临床特点[1],所以在抢救的过程中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极高,包括心理素质、理论素质、职业素质,等等。近年来,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理念受到了患者及医师的推荐,这一新型的护理模式比传统的护理模式更具有条理清晰、措施合理等特点[2]。本文就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AMI患者中的应用进行观察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就诊的90例AMI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6例。试验组中男29例,女15例;年龄42~68岁;从发病到入院的时间为30min~11.5h。对照组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41~69岁;从发病到入院的时间为40min~12h。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符合AMI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流程,根据医嘱及救治条例,指导患者正确的卧床,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电、血氧饱和度等[3],并且及时给患者抽血化验,建立静脉通道等,快速做好术前准备,将患者送入手术室。

1.2.2试验组实施急诊全程优化的护理模式:(1)优化接诊流程。首先患者可先救治后挂号,为患者开启全新的绿色通道;由相关的分诊护士以最快的速度推入抢救室,并通知医师救治。在接诊中疑为AMI的则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在左下肢建立静脉通道,抽血进行各项检查。(2)抢救流程优化。重要的是在抢救过程中,实行护理小组急诊责任制,树立谁护理谁承担的护理观念,增加护理人员的责任感,最大程度地避免护理过失,促进护理人员不断进步。护士接诊后快速对患者进行初次评估,进行鉴别诊断,对其部位给予正确评估;早期给予心电图检查,再协助医师进一步心电监护,再评估病情变化,为医师及时提供病情动态信息。(3)建立信息化网络系统。流程优化后,在抢救过程中迅速建立信息化网络,思路清晰地讲述患者的病情概况,实现患者信息共享,提高护理抢救的工作效率,及时快速地反映患者的病情,缩短用药时间及体检报告时间。(4)优后转运交接。确定病情后制定治疗方案,需行PCI介入治疗的患者应通知介入医师,做好交接工作,填写转运交接单,做好详细交接,包括患者的病情变化、体征情况、相关病史等,保证护理文书的完整,减少失误。(5)做好抢救记录。对患者在抢救的过程中,由相关的工作人员做好全程的记录,包括抢救措施记录,事后对所有的数据进行整理,汇集成表,以便分析和比较。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及急救的总时间(接诊到离开抢救室),并观察两组患者的院内AMI再发、院内在PCI情况及患者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的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x±s)表示进行t或t′检验,偏态分布的采用M(QR)表示进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急救时间比较(表1)

3讨论

对于AMI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抢救的过程就是争分夺秒的过程,发病初期病死率较高[4]。因此,减少AMI患者死亡率,优化急救护理的措施必不可少,这同时也要求医护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必须提升自我的职业素质,加强护理教育,着力培养全面性的发展人才。

AMI最显著的特点是发病快,一旦发作就较难控制。所以,在抢救的过程中必须把握时机,用最快的时间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急诊部门一旦发现此案例,必须引起警觉,迅速投入到抢救的状态中去。

AMI患者救治期间采取全程优化护理,确保每项抢救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抢救时有条不紊,及时缩短各项抢救时间,省去不必要的时间[5]。且转运交接的优化,避免出现交接漏洞,使护士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也相应提高了患者转运的安全性,避免各科室及各护患之间不协调因素的出现,应用价值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送医后到进入急诊室的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通道时间、急救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院内AMI再发率、院内再PCI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总之,全程护理模式是一种标准化、规范化合理急救分工模式,其可保证抢救工作的有序进行,有效缩短救治时间,优化抢救工作,降低AMI再发和院内再PCI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程宝珍,张小红,牛娟,等.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5):9-11.

[2]杨兆华.观察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救治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实施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17):125-126.

[3]魏宝英.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4):811-812.

[4]董琴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4,14(18):108-109.

[5]张海青.全程优化护理在救治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4,2(15):161-162.

(收稿日期:2015-02-09)

(本文编辑陈景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