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护理论文范文,护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 投稿cC有
  • 更新时间2016-07-01
  • 阅读量528次
  • 评分4
  • 97
  • 0
【摘要】 目的:通过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加强护理,增加防控医院感染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方法:选择2013年1-9月确诊的185例医院感染病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2014年1-9月确诊的145例医院感染病例作为干预组,实施普遍性干预与针对性加强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0.98%和0.68%,干预组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感染部位分布构成以呼吸道、泌尿道、血液部位感染居前三位;两组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分布情况比较,其中营养不良、高龄、昏迷、长期卧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关侵害性操作分布情况比较,其中静脉穿刺、泌尿道插管、静脉高营养、人工呼吸机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采取加强护理干预,规范侵入性操作和消毒隔离的管理控制,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监测;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5-0115-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5.061 
  医院感染已成为影响患者安全、医疗质量和增加医疗费用的重要原因,也是医疗高新技术开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为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通过开展医院感染病历与高危因素监测,采取普遍性干预与针对性加强护理等措施,指导临床科室规范落实感染防控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笔者对2013年1-9月(对照组)与2014年1-9月(干预组)确诊的185例和145例医院感染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干预前后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部位、感染相关因素、侵害性操作分布的变化。选择2013年1-9月(对照组)185例非干预阶段及2014年1-9月145例(干预组)干预阶段的医院感染确诊病例。入选标准符合卫医发[2001]2号《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全院确诊医院感染病例。2013年1-9月共收治住院患者18 837例,发生医院感染185例,201例次;2014年1-9月 
  共收治住院患者21 294例,发生医院感染145例,154例次。患者年龄4~91岁,平均(47.5±43.5)岁。感染病例分布居于前三的科室是血液肿瘤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 
  1.2 方法 
  1.2.1 监测方法 采用实时监测,临床科室对确诊院感病例按北京市院感质控中心制定《院感病例监测登记表》内容对患者基本情况、危险因素、侵害性操作等逐项填写并网络上报,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对院感病例进行核实确认。 
  1.2.2 实施干预控制对策 
  1.2.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1)观察病情变化。(2)遵医嘱进行治疗及护理。(3)落实疾病护理常规。(4)出院护理指导。 
  1.2.2.2 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院感防控措施,给予加强护理 (1)普遍干预。据2013年监测数据,组织全院医护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如呼吸道、泌尿道、血液感染等医院感染典型病例分析与防控要点。院周会上组织学习医院感染防控文件。监测医院感染发病率、相关危险因素、侵入性操作等,定期统计、分析,向临床科室反馈。(2)针对性干预。①感控专职人员参加临床感染病例讨论会议,成立干预控制小组,由护士长、管床医师及护士组成,加强医护沟通,护士长组织规范落实重点院感防控措施。②感控专职人员到临床科室指导护士对有相关高危因素患者严格落实院感防控措施。实施多重耐药菌防控策略,落实分组护理与接触隔离,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措施。指导长期卧床与高龄患者正确咳嗽,加强口腔及会阴部清洁;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下地或床上活动,利于口咽部分泌物引流。对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做好保护性隔离,加强病室清洁消毒。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加强血糖控制。③对有易感因素及侵害性操作患者每日进行护理评估。观察患者体温变化,监测医院感染病例的发生、发展过程。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的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置管,长期留置导管者每日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怀疑置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加强细菌学监测,定期留取培养标本。评估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④教育培训医务人员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及标准预防,加强手卫生依从性。⑤改善宿主易感性。如对昏迷患者定期吸引口腔分泌物等。⑥针对呼吸道部感染高发的情况,重点加强以下护理措施:管床护士亲自或指导家属为患者翻身、叩背,病情允许时应每1~2小时翻身1次,空心掌由下至上叩拍胸背部,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松动、脱落后排出,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特别提示操作方法要正确、规范;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保留自主呼吸;指导练习俯卧位通气等措施以利于引流。加强口腔护理,根据pH值、口腔污染情况选用合适的清洗液,及时清除口腔、鼻咽腔内的分泌物和呕吐物等,以防发生窒息和吸入性肺炎;能合作者鼓励患者自理,每天早晚2次刷牙,进食后漱口。对于昏迷患者每次注入营养液前均先检查是否有胃内潴留,保证鼻饲管通畅,同时预防胃内容物反流引起吸入性肺炎等。患者清醒有吞咽动作后要加强指导反复吞咽。加强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保持空气清洁,湿度适宜,室内定时通风换气,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⑦针对泌尿道感染高发的情况,重点加强以下护理措施:置管前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置管时严格消毒,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置管后妥善固定,保持通畅,带管过程中给予会阴擦洗2次/d,患者转换体位、外出检查时及时夹闭尿管,防止尿液反流;每日评估保留尿管的必要性,及时拔出尿管。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⑧针对血液感染高发的情况,重点加强以下护理措施:加强患者宣教,告知其注意个人卫生,减少探视。每天紫外线消毒病室。告知家属、患者戴口罩,每天用消毒液消毒床单位、桌椅、地面、门把手。病室加强通风,避免患者受凉,保持大便通畅。医务人员注意手卫生。帮助患者拍背、排痰。注意消毒、隔离,加强患者体质,增强免疫力。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无法使用字2检验的组间数据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统计计算,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病情况比较 
  本调查2013年非干预阶段确诊医院感染病例185例,2014年干预阶段确诊医院感染病例145例。干预后医院感染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1.116,P=0.001),详见表1。 
  · 
  2.2 感染部位分布情况 
  干预组感染部位154例次,对照组感染部位201例次。感染部位分部以呼吸道部感染居首位,泌尿道感染居于第二位,血液感染居于第三位。两组各部位分布情况比较,详见表2。 
  2.3 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分布 
  两组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分布情况比较, 其中营养不良、高龄、昏迷、长期卧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 医院感染相关侵害性操作分布情况 
  两组病例医院感染相关侵害性操作分布情况比较,其中静脉穿刺、泌尿道插管、静脉高营养、人工呼吸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3 讨论 
  3.1 干预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评价 
  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应首先增强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预控意识和技能。本研究依据医院感染监测数据,通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了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普遍性干预和对高发感染部位等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并培训临床护士规范落实等措施,提升了护理人员参与医院感染防控的作用。可见,采取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3.2 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分布 
  本研究结果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以呼吸道部感染居首位,泌尿道感染居于第二位,血液感染居于第三位。提示在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方面要重点加强规范呼吸道部、泌尿道部、血液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尤其要对临床护士要定期加强以上三个部位防控措施的学习、培训与操作指导,对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3.3 医院感染主要易感因素分布 
  本研究通过分析感染危险因素,发现营养不良、高龄、昏迷、长期卧床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临床应加强对以上易感因素的预防与控制,重视基础病治疗与基础护理,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尤其要对预防与控制呼吸道部感染高度重视。恶性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大量、长时间使用抗肿瘤药物极易造成体内菌群失调,导致多种病原菌感染[1]。高龄患者生理防御及免疫功能衰退导致自身调节能力、抵抗力及免疫力下降,加上对一些药物的敏感性较差,往往病程较长,易导致感染。 
  3.4 感染相关侵害性操作情况分布 
  本研究两组病例医院感染相关侵害性操作分布情况比较,其中有静脉穿刺、泌尿道插管、静脉高营养、人工呼吸机等侵害性操作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入性操作损伤了组织黏膜,破坏了机体的免疫屏障,导致微生物定植增加,患者易感性增加。减少侵入性操作,规范好操作规程,及时评估侵入性操作的风险,根据各医院的特色建立自已的目标监测体系,执行科学的干预措施势在必行[2]。临床在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使用呼吸机、大量的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等操作,这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应做到尽量少做,一旦发生医院感染,应做相应检测,如管头培养、尿培养等,并积极治疗,尽量尽早拔除插管。各种侵入性操作要保证非常严格的无菌操作流程[3]。每张病床旁配备手消毒液,在护理操作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和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在进行吸痰、导尿及深静脉置管操作时应封闭感染入路,如戴无菌手套,使用一次性、质量可靠的管材,尽量缩短留置导管时间,深静脉置管时,选择正确置管部位,避免股静脉置管,规范做好皮肤的清洁消毒和护理,应在消毒液干后再行穿刺皮肤的操作,插入部位使用预防性屏障,及时更换敷料,密切观察穿刺处皮肤。同时加强基础护理,特别做好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4]。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必须增强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与技能,加强感染病例监测与干预管理,采取加强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参考文献 
  [1]熊杰,白生华,汪璐,等.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3):503-505. 
  [2]骆春华,陈春娥,彭胜华.侵入性操作与相关医院感染发生率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3):177-178. 
  [3]郑益娇,吴件姿,陈玉叶.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8):693-694. 
  [4]徐敏娟.NICU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3):53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