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护理论文范文,护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我国护理信息化发展应用及其局限性发展研究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12-26
  • 阅读量255次
  • 评分0
  • 0
  • 0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在各行各业中都产生着重要的作用,在护理工作中,信息化可以相对的减轻工作量,不用进行繁杂的书写和记录,可进行智能化的病区分类管理,可针对相应的病区进行相应的管理,对护理管理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摘要:从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方面概述了我国护理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并对护理信息化存在的局限性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护理;信息化;现状;局限性;应对策略


  作者:李琳波,康凤英,贺建霞,樊俐君


  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趋于信息化,对医学技术变革产生了新的影响,而护士作为医学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信息化也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护理信息化是指在临床护理领域,根据需要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将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加以信息化发展,以不断提高综合护理水平,加速现代化进程[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中明确提出积极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逐步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2]。护理信息化在顺应国家医疗卫生服务发展趋势,加速临床护理质量提升和科学化水平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3]。以下就护理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其目前存在的局限性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1护理信息化应用现状


  1.1临床护理中的信息化


  1.1.1门诊护理信息化门诊是多数病人进入医院诊断和治疗的第一线,分为普通门诊和急救门诊。普通门诊区域在挂号处、分诊台、就诊室、收费处引进信息系统,并进行联网,病人进入医院就能通过门诊部多台触摸式电脑查询医师的基本情况,了解哪位医师目前候诊人数较少,或由门诊护士帮助选择医师或者专家挂号候诊。运用电脑终端,大大减少了病人的候诊时间,同时也有效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如需入院治疗,则病人在门诊建档后,由系统转化生成住院信息,病人办理入院,住院处工作人员即可将信息提交到所在科室。急诊区域除配置与普通门诊相一致的信息系统设备之外,需要抢救的病人可通过医护安全卫士“一键呼叫”使病人得到迅速的增援,赢得更多的抢救时间,同时大大节约了间接护理工作时间,提高了医院服务效率。


  1.1.2病区护理信息化输液是住院病人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过去,病人所需的静脉输液药物需要依靠护理人员手工配置,不仅容易出现人为差错和增加感染的风险,对病人安全也形成潜在威胁。化疗药物等高危药品在配药的过程中还存在职业损伤的高风险。配药机器人[4]可在开瓶、消毒、摇匀、抽吸、输注等配药流程中进行娴熟的操作并进行垃圾分类处理。机器人流程化配药,能够保证配药的正确性,净化配药环境,保护配药人员健康,提高配药房和护士工作站的效率。住院病房中服务机器人[5],能够帮助病人办理出入院手续、熟悉住院环境、叮嘱住院事项、打印住院清单,还能实现自主导航、自主避障、人机交互、自主充电,极大地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负担。输液环节智能输液监测器[6]基于微重力传感器和多项专利技术,能精准监测输液的剩余量,并通过蓝牙将数据传输到护理后台。护士可以在护士站通过大屏幕、电脑远程查看病人输液的滴速和余液量、拔针时间、输液有无异常等情况,有效保证了服务的高品质。


  在传统的护理工作中,护士要“三查七对”,进行繁杂的护理文书书写,要不停地在各病房间巡视。在护士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应付繁杂的常规事务性工作,护士不仅身体疲劳感强,而且面临着极大的精神心理压力。2002年北京协和医院在我国首先试行使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7],目前很多医院科室也配备了移动护士工作站(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PDA[8]体积小,方便携带,通过区域网络与医院信息系统链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病人床旁信息采集设备。PDA的基本功能:①床位管理,病区床位使用情况等;②医嘱处理,护士在电脑终端经审核无误后签收各种执行单、医嘱变更单、医嘱明细表;③护理管理,护理记录、护理计划书写、护士排班,护理质量控制等;④费用管理,相关材料和治疗等收费管理、住院费用清单查询和打印、病区欠费病人查询和缴费通知单打印等。随着PDA在护理信息化中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将被越来越多的护理工作者所接受。住院病人手上身份识别的二维码腕带,使“三查七对”全部实现了智能化。部分医院病人已戴上具有身份识别和定位功能的智能腕带,只要病人不遵守医院相关规定,迈出限制区域,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医务人员可及时劝回病人或做相应处理。所有收集到数据都会直接记录在后台数据库中,通过大数据分析,生成各种图表,起到辅助护理决策的作用。这些信息设备的应用不仅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负担而且缓解了护士的精神心理压力。


  1.1.3延续性护理信息化美国延续护理联盟(CareContinuumAlliance)[9]认为,延续性护理是病人在机构内的转移和机构间的转移,或健康状态变化时转移和护理提供者之间转移时医务人员为病人所提供的服务。延续性护理应为病人提供综合性、协调性和整合性的服务,以达到各种健康状态、各种照护环境中服务质量和价值持续改进的目的。手机移动APP软件或公众号让护士为病人提供在线随访、疾病动态监测等移动办公服务。病人也可以通过APP软件在线留言,与医护人员进行线上互动,并通过健康课堂,提升自我预防和护理的能力。另外以移动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远程视频护理查房[10]为延续性护理提供了新的实现形式。护士直接与病人视频交流可对病情进行更加直观的判断,开展准确而专业的健康教育指导。这有效减少了沟通误差,将双向信息互动成为可能,促进病人康复,保障护理服务的协同性和一致性,丰富了延续性护理的工作方式。但远程医疗服务系统操作专业,需要配备完善的网络设备,由于经济等原因,并未在出院病人的延续性护理中进行全面推广,在为病人提供全程、综合、协调医疗服务的道路上仍然值得不断探索。


  1.2护理管理信息化在护理管理中基于信息化的护理类大数据及研究开发的智能护理决策系统[11]极大地方便了护理领导者的工作。它通过实时汇总病区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大数据,可以为护理管理人员在临床、人力资源、风险、质量、培训考核方面做智能辅助决策,有利于护理质量的闭环式管理和持续改进。以医院风险管理为例,“智能决策系统”可以汇总统计各类不良事件发生例数,自动与上一年同期数据进行对比,绘制不良事件发生趋势图,多角度统计分析各类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自动提示精确的干预措施。另外护理部通过各种护理治疗工作量,计算消耗的物资,查询某个时间段内物品的消耗情况,评估各护理单元物资管理状况,减少浪费。临床科室通过网络提交所需的物品清单,消毒供应中心接到由科室通过网络提供所需的物品清单信息后,按需求配备所送物品,保证了物品及时供应,无须专人每天将各科室所需物品录入计算机。这不仅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而且也保证了物品供应的准确及时。


  1.3护理教育信息化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实施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12]。在此背景下各高校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把教育信息化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加快软硬件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及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教育信息化主要有拼合、融合、超越3个阶段[13],第一阶段是教育工具发生变化,如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幻灯片等,使教育信息以信息化的方式呈现出来;第二阶段是指整个教学流程通过反复思考而发生变化,学生自主学习、多重交互、交流评价都建立在网络上的模式,如利用云教学平台,互联网+,翻转课堂等提高教学效率;第三阶段是指在运用更为先进的技术,如3D影像等,超越了当前教育的现实方式。分析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大多数高校已经做到了教育信息化的拼合并有一定的融合,但超越阶段仍在不断探索中。


  2护理信息化局限性分析


  2.1护理信息化缺乏标准化语言目前,我国现有的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来进行电子病历和临床护理实践的记录,尚未形成统一的护理信息标准体系[11]。Sensmeier[14]建议,护士在医疗场所应使用标准化护理专业术语书写护理文书,并逐步过渡到使用美国护士协会推荐的全国性的标准护理术语(SystematizedNomenclatureofMedicine-ClinicalTerms)。与国际接轨的统一标准化护理专业术语,是促进我国护理专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2.2人文关怀未得到全面体现现有的护理信息设备在提高护理效率的同时,极大地减少了与病人交流的时间,众多无效性沟通也凸显了护理设备的使用与目前我国医院护理工作“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不适应。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倾向使科学精神和人文价值分离和人文关怀的缺失,价值理性的背离导致了护患关系的异化[15]。所以,需要为护理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合理的价值取向或价值标准,在临床护理技术的研究应用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技术向善的原则,兼顾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谋求和谐的护患关系,使护理信息化最大限度地为人类谋福祉。


  2.3在确保数据完全真实性方面存在质疑护理信息化发展基本假定是“数据是准确、可靠、值得信赖的,来龙去脉清楚,并且具有一致性”[11]。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很多病人倾向于使用水银血压计而非电子血压计,或倾向于使用水银体温表而非体温枪,也有部分病人报告不同电子设备测得生命体征值不同,从另一个层面我们对信息化手段数据的准确性提出质疑。只有保证数据采集、数据使用到数据存档全过程准确无误才能为病人提供最佳治疗方案,如果基本数据不可靠,将直接影响治疗结果。在信息化背景下,我们应明确临床工作中需要获取什么样的数据、规范数据标准架构,让数据有证可循,保障病人利益和安全的同时提升护理质量。


  2.4护理信息化设备的运用引发新的伦理问题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促使护理事业迅猛发展,然而,这一信息化过程也衍生出许多伦理问题[16]。信息伦理文化的欠缺、医务工作者的信息化伦理意识的不足容易给病人带来隐私泄露等不利后果,隐私保护成为信息化进程面临的重大课题[17]。信息技术本身存在一定的开放性和虚拟性[16],信息网络管理系统的日益复杂,程序步骤繁多,使得信息网络安全性能降低,出现系统漏洞的机会增多,加之在面对护理信息这个庞大的系统面前,信息化安全防范技术略显不足,这引发我们对医疗信息资源绝对安全性方面的思考。


  3应对我国护理信息化发展不足的相关策略


  3.1标准化语言是护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护理信息化作为未来社会新兴领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国外很多先进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Bravetti等[18]介绍了欧洲国家运用临床护理信息系统专业评估工具对病人进行病人全程护理评估,护士要求使用标准化护理语言(护理诊断,护理干预和护理结果)以电子格式记录护理过程,规范了护理日常工作。Nytun等[19]提出信息化建设中引入标准化术语,旨在提高信息质量。欧美国家[19]护理人员使用统一的语言分类系统,即国际护理实践分类(ICNP®)系统记录护理诊断,护理干预和病人的结果,并以ICNP®为理论框架建立信息模型在临床进行使用。建议我国护理信息系统建设中开发专业的评估工具,规范使用国家规定的护理信息分类代码和国际护理实践分类语言系统。


  3.2强化护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人文关怀国外学者Farzandipour等[20]提出护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不仅仅是使护理工作实现自动化,更重要是在护理工作流程中为病人提供心理疏导、生活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的间接护理服务。国外还运用护理通讯和信息技术为痴呆和其他慢病病人提供远程家庭护理,具体实施包括视频会议讲述生活注意事项和疾病变化的临床表现,成立基于移动医疗设备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小组,进行疾病预防远程培训,为病人发送安全用药短信和电子邮件,同时实现了生物数据的远程采集,体现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理念[21-22].值得我国借鉴。


  3.3护理管理者重视信息技术的管理医院信息化建设好坏与护理管理者信息化理念和管理水平高低息息相关。国外医院制定有相应的信息技术设备使用章程,任何信息技术引进之前管理者必须进行培训学习,以致管理者能够运用规范化的管理方法制定科学决策,实现护理管理质控从“初始控制”“过程控制”到“终末控制”的全程化管理,保障了有序的工作秩序[23-24]。对临床收集到数据管理者会进行不同医院之间的交流学习,对信息技术使用过程中的缺陷进行集中探讨或回馈于医疗公司进行改进,在此过程中管理者优化整合了护理信息资源。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我国应重视信息技术的管理,加强护理管理者对信息数据利用能力的教育,学会运用数据综合分析具体的问题和制定辅助决策,实现管理者-信息技术-医疗公司的三方联动,使病人和医院真正从护理信息化建设中受益。


  3.4护理信息化建设中关注医学伦理学为护理人员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更好地遵循伦理学原则,美国2015年确立了卫生信息技术认证标准,同年修订了基础电子健康记录(EHR)定义和卫生信息技术认证具体项目[24]。美国信息安全法[25]也进一步强化了护理人员的伦理意识,在整个信息技术的使用过程中保障了病人的安全。国外还专门构建了病人隐私保护方案,存储的病人个人数据库将被放在加密的Web浏览器中,以保护病人的基本医疗信息[26]。我国护理信息化建设中也应在伦理学方面进一步加强。


  4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我国的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信息化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为病人、家属及医护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信息化护理的发展将护士从简单、机械、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在护理质量控制和护理学科前沿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局限性。今后我们应正确把握护理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并权衡利弊,加强护理信息化的规范化管理,重视护理人文关怀理念教育,促进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才是护理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和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王英.我国护理信息化建设[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3,34(8):1-6.


  [2]国务院办公厅.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EB/OL].[2015-03-3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3/30/content_9560.htm.


  [3]CoatesSJ,JosephK,GransteinRD.Teledermatology:fromhistoricalperspectivetoemergingtechniquesofthemodernera:partII:Emergingtechnologiesinteledermatology,limitationsandfuturedirections[J].JAmAcadDermatol,2015,72(4):577-586;quiz587-588.


  [4]付雪齐.输液配药机器人设计及其专家系统控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5]徐健.基于NAO机器人的医疗助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信息技术,2016(12):205-207.


  [6]倪圣喆.基于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输液进程监控系统[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4.


  [7]杨洁,冯煊.北京协和医院首创“移动护理”[J].当代医学,2005(8):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