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护理论文范文,护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优化胸痛中心护理质量管理项目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质量的效果分析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07-14
  • 阅读量88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探讨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优化后的护理质量管理项目对提高患者救治质量的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20年6月收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质量管理;试验组给予优化后的护理质量管理。比较两组治疗相关指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心肌损伤标志物报告所需时间与从患者进入医院大门至球囊扩张时间(D2B所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服务有效性、护理服务即时性、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与护理人员护理水平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通过优化护理质量管理项目,不仅能有效缩短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报告所需时间与D2B所需时间,提高救治质量,还能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救治质量 护理质量管理 胸痛中心

我院于2017年6月成立胸痛中心,胸痛中心包括院前急救、心脏内外科、心脏重症监护室、导管室、急诊科等,主要目的是为了及时对急性胸痛患者展开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属于典型的缺血性胸痛心肌梗死,且持续时间超过20 min,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斑块受损所引发的急性闭塞性血栓。目前,临床在治疗STEMI患者时,首先选择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且首次就诊至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时间应不超过90 min[1]。对于STEMI患者而言,其临床症状、心肌损伤标志物、心电图表现最佳时间与首次采取治疗方法则直接影响患者临床症状缓解、预后质量及住院时间,然而在临床常规救治过程中,因护理管理方法不合理,从而导致疾病救治效果并不理想[2-3]。鉴于此,本研究以我院100例STEMI患者为例,探讨实施优化护理质量管理项目对提高患者救治质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6月-2020年6月收治急性STEM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8~72岁,平均(59.2±13.4)岁;经急诊胸痛门诊入院24例,经急诊院前抢救住院15例,经基层医院绕道急诊直接进入导管室11例。试验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50~75岁,平均(60.1±13.9)岁;经急诊胸痛门诊入院28例,经急诊院前抢救住院14例,经基层医院绕道急诊直接进入导管室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经过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与批准;(2)存在缺血性胸痛症状者;(3)心肌梗死持续时间>20 min;(4)血清中心肌坏死标记物浓度上升,且伴有动态演变;(5)心电图显示存在典型ST段抬高表现;(6)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不稳定型心绞痛;(2)合并免疫性疾病;(3)肝、肾功能严重异常。
方法: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质量管理,包括逐一落实护理文书的书写、抢救制度、消毒隔离、病房管理、护理查房、业务学习等内容,并上报至护理部。患者接诊流程与住院流程如下:“急诊科挂号→候诊→急诊科护士接诊、评估→分诊至值班医生→采血及辅助检查→拟诊STEMI患者通知心内科医生会诊→确诊后办理住院→导管室行PCI→病房人员接诊安置”。⑵试验组对护理质量管理项目进行优化。(1)由护士长、病房护士、导管室护士、胸痛值班医师与急诊胸痛护士组成胸痛医护小组,共同对《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指南与专家共识》进行学习,树立起质量第一意识。将胸痛时间管理设为重点学习内容,其中心电图首次完成时间应<10 min,心肌损伤标志物由开始采血到取报告结果时间应<20 min,以上项目由护士独立完成,并在护理理论考核内容中加入护士对于时间点的把握情况。(2)组内成员定期对STEMI最新指南与危险分层进行学习,掌握临床表现与救治处理方法。(3)每季度展开一次质量分析会,对于各个环节护理优势与不足进行分析,对于弱势护理环节应提出改进方法与改进措施,经总结后形成条文,并在科内落实。(4)优化患者接诊流程与入院流程,具体如下:“胸痛门诊→护士接诊、初步评估→即刻心电图→值班医生判读确诊ACS→电话通知导管室→心内科介入团队→导管室PCI→绿色通道进入心脏重症监护室”。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STEMI患者治疗相关指标水平,包括18导联心电图报告所需时间、心肌损伤标志物报告所需时间与从患者进入医院大门至球囊扩张时间(D2B所需时间)。(2)比较两组护理服务满意情况:以院内自制护理服务调查量表进行评价,量表共包含4个项目,分别为护理服务有效性、护理服务即时性、护理人员工作态度及护理人员护理水平,每项内容总分为0~5分,得分越高则表示护理服务满意度越高。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相关指标水平比较:两组18导联心电图报告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肌损伤标志物报告所需时间与D2B所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相关指标水平比较(±s,min)

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护理服务有效性、护理服务即时性、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与护理人员护理水平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s,分)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STEMI患者主要采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缩短患者心肌缺血时间,促使其在短时间内得到最佳治疗,对于成功救治具有至关重要作用。在救治STEMI患者过程中,介入治疗主要目的是为了缩短患者首次就诊至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间及D2B时间。故在STEMI患者救治过程中,护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通过优化护理质量管理项目,定期组织护士对STEMI相关知识进行学习,有利于其掌握疾病临床表现与救治方法;每季度展开一次质量分析会,对于各个环节护理优势与不足进行分析,对于弱势护理环节应提出改进方法与改进措施,取长补短,促使护士能够熟练掌握救治STEMI患者的流程,根据标准查看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护理项目与治疗项目、有无偏离流程图等,不仅能够使护士思想意识得到提高,同时还能提高整体护理质量[5-6]。本次研究通过对比常规护理质量管理与优化后护理质量管理在STE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两组18导联心电图报告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肌损伤标志物报告所需时间与D2B所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护理服务有效性、护理服务即时性、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与护理人员护理水平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经优化后护理质量管理项目,能够在有效提高医疗整体护理质量的同时,还能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通过优化护理质量管理项目,不仅能够有效缩短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报告所需时间与D2B所需时间,提高救治质量,还能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董晓楠,张敬敬.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1):12-15.
[2]罗冬梅.时间路径式急救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6):101-103.
[3]邓纯.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2):228-230.
[4]李宣霖.胸痛中心建立及优化护理流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效果的影响[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20,9(1):19-20.
[5]曾其运,刘柳兰,曾兆慧.分析循证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2):27.
[6]关伟群,伍翠敏,杨小莲,等.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基于胸痛中心的优化式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探讨[J].吉林医学,2020,41(3):74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