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护理论文范文,护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肿瘤内科护理心理干预应用研究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07-28
  • 阅读量17次
  • 评分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肿瘤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68例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在给予相应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睡眠质量更好,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显著降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内科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肿瘤患者的焦虑情绪,从而提高其睡眠质量,对患者的后续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肿瘤内科;焦虑自评量表


肿瘤作为一类临床常见的疾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及致死率[1-2]。相关研究表明,肿瘤在人体内的发生及发展与生理、心理等因素息息相关。心理因素不仅是肿瘤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在肿瘤患者的后续治疗与康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恶性肿瘤具有治疗周期长,预后欠佳的特点,肿瘤患者由于受病痛、放化疗后遗症等因素的影响,在接受诊疗过程中常易出现焦虑、恐慌等消极情绪,出现较为复杂的精神综合症状,导致治疗依从性降低,增加了后续治疗的难度,患者容易出现预后不良现象。因此,为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不良情况,提高临床疗效,有必要提高对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手段,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心理护理作为一种有序、全面的护理方法,能够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对其进行系统的护理,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不安情绪,帮助其树立健康心理、更快康复。本文选取168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心理护理在肿瘤内科护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到本院收治的168例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84例,年龄17~75岁,平均48.06±10.13岁,男43例,女41例,观察组84例,年龄19~76岁,平均49.20±9.83岁,男46例,女3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本次研究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患有恶性肿瘤且未发生病灶转移的患者;排除标准:脏器功能或精神状态异常或临床资料缺失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包括遵医嘱对患者用药,定期检查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①术前护理:肿瘤患者由于情绪较为低迷,多数对医师和护理人员的态度较为敏感,因此护理人员的态度与其治疗信心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在对肿瘤患者进行护理时,应秉持和蔼可亲、友善周到的服务态度,注意自身的说话语气,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减轻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戒备心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除此之外,医护人员在工作时应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并规范化操作相关仪器设备,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缓解患者的恐慌心理。与此同时,院内应定期举办交流会,邀请已治愈出院的肿瘤患者回院讲座,讲述其与肿瘤斗争的心路历程,通过参加交流会与治愈患者进行良性互动,使患者减轻对肿瘤的恐惧心理,增强其战胜病魔的信心。多数肿瘤患者受介入治疗的影响,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情绪,严重降低了睡眠质量,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针对此类情况,医护人员应在手术前与患者进行沟通,向其科普手术的必要性与优势,并安慰患者,同时向患者亲属介绍治疗的常规流程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得到家人更周到的陪护,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②术中护理:大部分患者均为首次接受外科手术,因此会出现多种不良情绪,进而引起相应的生理或病理变化,如心律失常、血压升高及脉搏变快等情况,不利于手术的实施。且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和专业的医护人员,心理压力会有所增加。因此,有必要采取专业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如按摩患者的相应穴位、对其进行安慰等,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③术后护理:在手术结束后,患者的心理状况与预后情况直接相关,因此应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同时进行全面、周到的护理,减少患者的不适。首先是生活护理,术后患者的卧床时间普遍较长,且在24h内不能下床活动,因此应告知患者绝对卧床的重要性,使患者做好卧床休息的心理准备,避免其因无法下床走动产生愤怒、焦躁等不良情绪。其次是饮食护理,患者刚接受手术,身体较为虚弱,应及时补充营养,因此日常饮食应以高热量、高维生素为主,保证饮食的营养均衡,避免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应适当增加饮水量,促进体内的化疗药物更快排出,使患者更快康复。第三是胃肠道反应的护理。手术后患者常会产生眩晕、呕吐及腹胀等术后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休息及进食,导致患者出现烦躁不安等消极情绪。针对上述情况,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解释不良反应出现的原因,并遵医嘱给予其缓解上述症状的药物,同时按揉其足三里穴位,减轻患者的不适感,缓解其由于不良反应引起的烦躁、焦虑情绪。在患者症状缓解后,鼓励其进食,为机体补充营养。第四是发热护理。在手术后患者常会出现发热、恶寒等症状,在排除术后感染的前提下,护理人员应保持友善、耐心的态度,告知患者发热症状属于正常现象,原因是其体内肿瘤组织坏死后吸收,减轻患者由于发热导致的恐慌情绪。同时监测患者的体温,如果3~7d仍有发热现象,应及时上报医师进行处理。


1.3观察指标


评价指标为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睡眠质量、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及满意度评定量表,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进行评分。疼痛程度量表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疼痛感越强,睡眠质量满分为20分,分数与患者的睡眠质量成反比。SAS用于评价患者的焦虑情况,共包含20项,每项为1~4分,分数与患者的焦虑情况成正比,且根据得分的不同分为4级,正常:总分<50分;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焦虑:>69分。护理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项临床指标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方法比较两组的护理干预效果;护理满意度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分别进行相应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到明显缓解,睡眠质量更好,SA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在分别进行相应护理后,观察组、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43%、86.9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肿瘤作为我国居民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对国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3]。大多数肿瘤患者由于受病痛影响,心理较为脆弱,且其对肿瘤及相关的治疗方法的认识不够深入,容易将肿瘤的危害扩大化,对疾病抱有恐慌情绪,导致治疗依从性不佳,对临床治疗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为其提供人性化服务,减轻其不良情绪。除此之外,有效的护理方法也能够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缓解消极情绪。临床应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使其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这对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常规护理干预不同,心理护理的本质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行为举措对患者的认知与感受进行干预,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从而克服不良情绪与消极行为,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提高临床疗效。因此,在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时,医护人员的作用至关重要,这不仅要求相关医护人员应具有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储备,以便解答患者的问题,还应具有相关心理学知识,给予患者专业的心理疏导,从而提高患者的抗压能力,缓解其不良情绪。在本次研究中,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及SAS评分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在分别进行相应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到明显缓解,睡眠质量更好,SAS评分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更高,经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分析为,本院在肿瘤内科实行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即在治疗前后,通过对患者进行肿瘤知识科普、组织交流会、并对其进行生活护理、饮食护理、胃肠道护理、发热护理,有效提升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负面情绪得到有效缓解,保证了患者的心理健康,帮助其更快康复,有效避免了预后不良现象。综上所述,对肿瘤内科的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缓解其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有效改善其睡眠状况,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国君,孙艳,刘鸿雁,等.心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康复期的实施价值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6):188-190.


[2]郭锐敏,李宁.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0,27(9):1064-1068.


[3]张楠楠.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生活质量评价[J].心理月刊,2019,14(2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