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护理论文范文,护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七步流程模式在急诊急救整体护理中的应用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3-01-13
  • 阅读量19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探讨将七步流程模式应用于急诊急救护理中的施护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9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62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急救护理流程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施治期间提供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提供七步流程模式施护,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成功抢救率、施护满意率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成功抢救率及护理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七步流程模式施护,可有效提升临床成功抢救率,改善患者不良情绪,还能起到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改善其预后的作用,适宜临床深入分析与借鉴。

关键词:急诊急救;七步流程模式;负性情绪;成功抢救;满意度;生活质量;


急诊科作为医院重要科室之一,所收治的患者大多具有发病急促、病情危急等特点,若未及时予以急救干预,易导致患者失去最佳抢救时间,再加上危重症患者疾病具有复杂多变、病种类型多样等特点,稍有疏忽易增加医疗与护理隐患,会引发医疗纠纷事件,故而积极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对提升患者成功抢救率及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作用[1,2]。本研究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9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62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以七步流程模式实施整体护理的施护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9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62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急救护理流程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6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50.02±8.28)岁;疾病类型:5例颅脑损伤,7例脑出血,7例外伤性血气胸,5例急性心肌梗死,7例有机磷中毒。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50.27±8.41)岁;疾病类型:6例颅脑损伤,6例脑出血,8例外伤性血气胸,6例急性心肌梗死及5例有机磷中毒。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需接受急救急诊治疗。(2)遵循知情原则且同意参与。(3)临床资料无缺失。(4)无言语障碍或精神障碍。

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疾患。(2)存在认知或意识障碍。(3)依从性较低。(4)研究中途退出。

1.2 方法

对照组提供常规急救护理。在接诊后对患者病情展开初步评估,进行心电监护,并连接呼吸机;密切监测患者各项体征变化,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进行各类检查,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一旦患者出现异常及时上报医师。

观察组提供七步流程模式施护。(1)快速评估病情。待预检分诊之后,按照患者病情进行分区、分级救治;由责任护士快速评估患者病情,测量其各项生命体征,初步掌握患者病情;对于危重症者为其开通绿色通道,尽快展开抢救治疗。(2)实施急救干预。结合卫生健康委员会对急诊患者病情分级方法,将危重症患者分为四级,对于Ⅰ、Ⅱ级患者,按照疾病抢救流程快速予以吸氧处理,同时给予建立静脉通路、监护、导尿及置胃管等急救处理;对于Ⅲ、Ⅳ级患者,结合患者病情进行处置。(3)告知护理风险。由于急诊患者具有病情复杂、死亡率高、病情变化速度快等特点,易增加护患纠纷发生风险,因此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对于洗胃、吸痰等操作,需履行告知义务,将护理操作目的、风险因素等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待征得其理解及签字后再进行各项操作,以提升患者及家属配合度,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4)在床头挂上信息卡。在采集患者相关信息后,在信息卡上书写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急诊时间、责任护士及主管医师,放置于透明卡中悬挂于患者病床床位处;由责任护士对患者或其家属展开接诊宣教,告知其需注意事项等。(5)评估并记录抢救记录单。由责任护士对抢救室患者抢救情况进行记录,记录单以表格为主,包括患者个人信息、生命体征、入院方式、疼痛评估等详细抢救信息。(6)进行沟通与宣教。对于急诊服务而言,不仅需抢救患者生命,同时还需满足其身心需求,故而在实施急救处理后,对于因突发疾病所致心理受损患者需展开评估干预,重视患者心理状态,结合其病情主动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以在短期内得到患者或其家属配合;经强化沟通干预,可有效改善与患者或家属间关系的同时,还能减少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7)运送及转归:准确填写转运记录本后,合理采取相应措施后护送患者,并与相关科室进行交接;由各科室责任护士对急救器材与急救物品进行补充、检查、消毒等处理干预,确保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评价量表选取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其中HAMA有14条项目,HAMD评分中含24条项目,分越高则显示负性情绪越严重。(2)比较两组患者成功抢救率。(3)比较两组患者施护满意度。评价量表选取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总分值为95分,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与满意,得分分别为<60分、60~84分及>84分,总满意度=(基本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4)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评价量表选取健康调查量表36(SF-36)表,包括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每项总分为100分,得分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1)P<0.05。

2.2 两组患者成功抢救率及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成功抢救率及护理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成功抢救率及满意度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 讨论

急诊医务人员在开展抢救时,需全程与时间赛跑,为患者争取宝贵抢救时间,因此护理人员在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术与护理操作技术的同时,需具备较强应变能力与职业素质,方可确保抢救工作顺利开展,这对提升患者成功抢救率、减少护理并发症及医疗纠纷具有积极意义[3,4]。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及医疗服务不断改革,传统急救模式已不再能满足患者需求,医院需改变急救模式,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护理模式[5]。而以七步流程模式施护,在明确责任护士尽快对急诊患者展开紧急处理与救护的同时,予以系统、整体化护理干预,且侧重于交流沟通,可使急诊护理系统化、流程性,有利于短期内解决护患问题[6,7]。经安抚、鼓励等方式,还能缓解患者及其家属焦虑情绪,可在短时间内与其建立良好、和谐护患关系,最终实现提升患者满意度的目的[8]。另外,实施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急诊救治成功率,开展整体护理干预对护士的要求较高,要求其不仅需具备精湛的护理技术,同时还需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应急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判断病情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9]。这能够增加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医护间配合度,促使护士主动、及时掌握诊疗方案,提升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及自觉性,对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10,11]。本研究比较常规急救护理与七步流程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施护效果差异,结果发现护理后观察组H A M A评分为(3 4.2 8±2.5 5)分、H A M D评分为(46.65±3.04)分,低于对照组的(37.26±3.13)分、(50.72±3.92)分;观察组患者成功抢救率达100.00%,高于对照组的87.10%,观察组施护总满意度达96.77%,高于对照组的80.65%;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评分为(71.88±6.20)分、躯体疼痛评分为(67.80±5.24)分、社会功能评分为(69.87±5.22)分、总体健康评分为(71.69±7.45)分,高于对照组的(60.27±5.84)分、(59.84±4.21)分、(60.15±4.37)分、(61.73±4.28)分,证实以七步流程模式施护,具备有效性与可靠性,既能够及时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升临床成功抢救率,还能增加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在开展各项抢救操作时以七步流程模式展开整体护理,不仅能够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能有效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与责任心,最终减少及防范护患纠纷发生,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