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检验医学论文范文,检验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技术治疗尘肺病合并气胸患者的效果观察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3-03-07
  • 阅读量15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探讨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技术治疗尘肺病合并气胸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淄博市职业病防治院收治的64例尘肺病合并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观察组实施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技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各项手术指标、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时间、肺复张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h、6 h、24 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技术治疗尘肺病合并气胸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术后恢复快,疼痛程度轻,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关键词:尘肺;气胸;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技术;安全性;


尘肺病是我国常见的职业性肺病,患者由于长期吸入矿物粉尘,并在肺组织内沉积,引发肺纤维化。尘肺病以咳嗽、气促、咳痰等为主要症状,其临床症状与常规呼吸道疾病类似,病情呈慢性进展,若长期发展而得不到有效治疗,可引发多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气胸是尘肺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二者合并可导致肺不张,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进展为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等,所以需要临床尽早诊治[2]。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对患者的创伤相对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疼痛明显,恢复速度也较慢[3]。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技术肋间切口更小,通过术前精确定位,术中穿刺后在胸腔内留置引流管,可达到肺复张的目的。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技术治疗尘肺病合并气胸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淄博市职业病防治院收治的64例尘肺病合并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43~78岁,平均(62.5±9.4)岁;尘肺病程2~8年,平均(4.5±1.4)年。对照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45~76岁,平均(63.1±8.9)岁;尘肺病程3~8年,平均(4.9±1.3)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尘肺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中尘肺病的诊断标准[4];(2)经CT或X线检查显示存在气胸;(3)尘肺病分期Ⅰ~Ⅲ期;(4)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意识及认知功能正常;(5)无其他严重肺部疾病;(6)自愿加入本研究。

排除标准:(1)合并胸腔粘连、胸腔内出血、肺部感染者;(2)严重心、肝、肾疾病者;(3)患有胸膜、肺恶性肿瘤者;(4)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者;(5)精神或意识障碍者;(6)不能配合本研究者。

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明确病情,对症处理,向患者讲解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对照组实施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在患侧消毒、铺巾,于锁骨中线第2肋间,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麻醉起效后,沿肋间做一2 cm的切口,深至皮下层,用血管分离钳钝性分离,突破胸膜后进入胸腔,钳夹引流管进入胸膜腔内,达到壁层胸膜下2 cm,置管深度在8~10 cm;连接引流管与水封瓶,缝合胸壁切口,妥善固定引流管,完成操作[5]。观察组实施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技术,体位及麻醉方式与对照组一致。根据患者术前胸部CT检查结果,于锁骨中线外侧第2肋间选择适宜穿刺部位,使用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穿刺针,垂直于麻醉路径直刺进针,待出现落空感后停止进针动作,回抽无血,且有空气,视为穿刺成功;置入导引钢丝,退出穿刺针,将导引丝送入中心静脉导管至胸腔内,根据导管刻度控制进入胸腔的长度在10~15 cm,退出导丝;于胸壁上缝合固定导管尾部,与水封瓶相连,见气体流出或液柱随呼吸波动良好视为置管成功;穿刺点覆盖透明贴,固定导管,结束手术[6]。术后严密记录患者每日引流量、有无漏气等,至无漏气及引流量<100 m L/d,复查CT或X线显示肺复张,可拔除引流管。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1)临床疗效:a.显效:术后3 d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复查CT显示肺完全复张,胸腔内气体明显减少,恢复正常生活;b.有效:术后3 d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复查CT显示肺大部分复张,胸腔内气体有所减少,需少量服用止痛药;c.无效:术后3 d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复查CT显示肺仍呈压缩状态,胸腔内气体较多,复张不佳,需服用止痛药[7]。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手术指标:穿刺时间、切口长度、肺复张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3)疼痛情况:观察两组术后1 h、6 h、24 h的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总分0~10分,分数越高说明疼痛程度越严重。(4)术后并发症情况:感染、出血、皮下气肿、胸腔积液、肺不张复发。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比较:观察组穿刺时间、肺复张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两组术后疼痛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后1 h、6 h、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疼痛情况比较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讨论

尘肺病是我国常见职业病,其发生与长期接触无机粉尘有关,易引起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导致肺间质广泛纤维组织增生。尘肺长期发展可导致肺组织及胸膜弹性下降,易并发自发性气胸。当尘肺合并气胸时,大量气体进入胸膜腔,对气管、支气管及肺组织造成机械性压迫,致使肺不张,患者可出现突发性胸痛、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常伴有干咳,严重者可进展为呼吸衰竭,危及患者生命[8]。

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对尘肺病合并气胸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对患者创伤较大,术后引流时间长,疼痛较为明显,且容易发生并发症。特别是术后带管时间较长,导致在气胸愈合后仍遗留肺大疱,若并发肺部感染,可致肺大疱破裂,反而增加气胸的复发风险,不利于预后改善。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技术通过穿刺进入胸腔,留置引流管,与水封瓶相连,促使胸腔内气体排出,使压缩肺组织复张,从而恢复肺功能,缓解临床症状。这一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单次治疗费用较低,且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带管时间也更短,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结果说明,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技术对尘肺病合并气胸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原因分析:首先,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术技术更为先进、高效,应用的引流管较细且柔软,能有效维持胸腔内负压,将胸腔内气体充分排出,达到确切的治疗效果。其次,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技术的操作简单,切口小,对肋间肌肉和神经的损伤小,能有效缩短穿刺、引流时间,加快术后拔管速度,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由于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技术的切口小,引流管细软,柔韧性及组织相容性好,且操作更为简单,仅用穿刺针穿刺操作即可,故能很大程度减轻对肋间神经及胸膜腔的刺激,明显降低术后疼痛感,术后大多数患者无需服用止痛药物,耐受性较好,疼痛的缓解速度也更快。

综上所述,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技术治疗尘肺病合并气胸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术后恢复快,疼痛程度轻,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赖启勋,廖开福刘建平,等胸腔闭式引流与胸腔镜微创治疗尘肺合并气胸的对比研究[J].微创医学2021,16(4):557-559.

[2]肖勇武姜赵华.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技术治疗创伤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3):25-27.

[3]王晓平,周敏.小口径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在尘肺合并气胸中的临床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19):165-166.

[4]毛翎,彭莉君,王焕强尘肺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8,35(8):677-689.

[5]蒋加雁,李雨,卢岚等.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尘肺合并气胸的疗效观察[J].浙江医学,2016,38(5):362-363.

[6]郭鸿超.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创伤性气胸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1):100-101.

[7]周旭,罗文,李宗武,等.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的疗效[J].医疗装备2020,33(1);:6-7.

[8]张勇.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创伤性气胸的疗效分析[J]临床研究,2019,27(10):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