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基础医学论文范文,基础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40例急腹症腹腔镜诊治效果研究

  • 投稿危机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629次
  • 评分4
  • 31
  • 0

喻 军 邓小荣 尹作文 赵永灵 刘 立 张建军

深圳市第六(南山)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广东深圳 518052

[摘要] 目的 回顾性研究腹腔镜在急腹症诊断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应用腹腔镜诊治急腹症40例的临床资料,将该院同期进行开腹探查术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 在手术时间方面,腹腔镜组手术时间32~96 min,平均(70±2.5)min,而开腹探查组手术时间55~133 min,平均(90±5.5)min;在住院时间方面,腹腔镜组住院时间为4~13 d,平均(7.5±0.5)d,而开腹探查组住院时间为6~15 d,平均(9.5±1.2)d。经t检验,以上两组数据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发热方面,腹腔镜组有1例,而开腹探查组有5例,经卡方检验,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可在直视下对于腹腔内的病变进行全面观察,不仅是一种安全、准确的诊断方法,与开腹探查组对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腹腔镜;急腹症;诊断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9(a)-0060-02

[作者简介] 喻军(1974.8-),男,湖北随州人,外科学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胃肠外科工作。

急腹症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其突出特点是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在临床上,急腹症的诊治多根据病人的病史、体征以及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结果予以确诊,但有一些病例通过以上检查仍无法明确诊断。而一旦误延诊治和护理不当,会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为研究腹腔镜对急腹症的诊治效果,该院于2011年1月—2013年6月,采用腹腔镜对40例术前有手术指征而诊断不明确的急腹症进行了腹腔镜探查及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所收治的40例急腹症病人,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6~73岁,平均(52.3±0.5)岁。患者在入院时的主要症状为腹痛、晕厥、面色苍白、出冷汗。该组患者发病时间:2~11 h者16例,12~24 h者19例,>24 h者5例。体温>37.5 ℃者33例;白细胞计数>10×109/L者32例;患者均有明显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体征。经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B超等影像学检查、腹腔穿刺等,尚不能明确诊断。同时,将该院同期进行开腹探查术的31例急腹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在对照组中,男19例,女12例,患者年龄37~74岁,平均(53.3±0.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腹腔镜诊治组手术的方法为:按常规作术前准备,留置胃管,采用气管插管与静脉复合麻醉。病人取仰卧位,脐下做一长约10 mm切口,插入气腹针,注入CO2,建立气腹,气压保持在12 mmHg,然后置入腹腔镜进行探查。根据患者病变位置做2~3个操作孔,吸干净血性或脓性渗出液,然后探查全腹腔以明确诊断。在明确诊断后,可根据确定的病灶位置,选择2~4个操作孔,插入操作钳进行手术操作。如不能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时,则可通过腹腔镜辅助下进行手术,或行中转开放手术。

开腹探查组主要方法:在右侧经腹直肌切口,以脐部水平作为切口中点,上下腹壁各半,进入腹腔。根据探查结果,如果疑为上腹病变,如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管炎、溃疡病穿孔等,可采用右上腹经腹直肌或腹直肌旁切口;如疑为右下腹病变,如阑尾炎等,可作右下腹经腹直肌或腹直肌旁切口。

根据以上两组数据,进行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发热3个方面对比研究。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0 统计软件包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腹腔镜诊治组40例患者全部通过腹腔镜检查得到明确诊断。该组病例中,化脓性阑尾炎10例,阑尾炎穿孔并腹膜炎5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2例,急性胆囊炎2例,胃溃疡穿孔2例,卵巢囊肿破裂1例,卵巢黄体破裂2例,异位妊娠2例,盆腔炎3例,肠扭转2例,肠内疝1例,小肠穿孔2例,结肠穿孔2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致小肠部分坏死3例。在腹腔镜下治疗30例,分别行阑尾切除、溃疡穿孔修补、附件切除、盆腔冲洗术。腹腔镜辅助下治疗7例,其中肠内疝、肠扭转、小肠及结肠穿孔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3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致小肠部分坏死者中转开放手术。腹腔镜诊治组全部病例均治愈,无死亡和有1例患者术后发热。

开腹探查组31例患者通过传统的开腹手术得到明确的诊断。该组病例中,上消化道溃疡穿孔10例,开放性腹部外伤5例,闭合性腹部外伤4例,肠道肿瘤4例(其中回盲部3例,横结肠1例),肠结核2例,妇科疾病5例(其中卵巢囊肿2例,子宫切除2例,盆腔炎1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开腹探查组全部病例均治愈,无死亡。在并发症方面,该组有1例子宫切除术后1 h出现腹腔内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另有5例患者术后发热。

在手术时间方面,腹腔镜组手术时间32~96 min,平均(70±2.5)min,而开腹探查组手术时间55~133 min,平均(90±5.5)min;在住院时间方面,腹腔镜组住院时间为4~13 d,平均(7.5±0.5)d,而开腹探查组住院时间为6~15 d,平均(9.5±1.2)d。经t检验,以上两组数据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在术后发热方面,腹腔镜组有1例2.5%,而开腹探查组有5例(16.1%),经卡方检验,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04,P<0.05)。

3 讨论

急腹症的原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往往发病急,进展快,如不及时诊治,可导致严重后果。用腹腔镜诊治是在镜下直视进行的,诊断正确率高,是目前B超、CT、MRI等所不能相比的。该组病例研究表明,腹腔镜在急腹症的检查正确率为100%。

3.1 正确掌握腹腔镜的适应证

腹腔镜适合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血液流变学稳定,无严重的心肺疾病和腹腔广泛粘连的患者可作为腹腔镜探查的首选。本组患者年龄最大为73岁,有2例同时患糖尿病,因此对开腹手术耐受力较差的,选择了腹腔镜探查。而严重心肺疾病,生命体征不平稳,不能行气管插管全麻者;高度怀疑病变部位在腹膜后的急腹症者应列为禁忌证[1-3]。

3.2 腹腔镜诊治具有的优势

因腹腔镜检查位置准确,同时以很小的穿刺孔即可直视下观察全腹腔内病变,可减少了伤口并发症。本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方面,腹腔镜组手术时间32~96 min,平均(70±2.5)min,而开腹探查组手术时间55~133 min,平均(90±5.5)min;在住院时间方面,腹腔镜组住院时间为4~13 d,平均(7.5±0.5)d,而开腹探查组住院时间为6~15 d,平均(9.5±1.2)d。经t检验,以上两组数据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发热方面,腹腔镜组有1例,而开腹探查组有5例,经χ2检验,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经与开腹探查组对比研究,表明腹腔镜诊治急腹症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与胡敏超等研究认为腹腔镜与传统腹手术相比,具有疼痛轻、康复快、并发症少的报道一致[4]。

3.3 诊治不理想应及时中转开腹

该组病例有3例患者中转开腹,均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致小肠部分坏死者,对此该院认为在以下情况中转开腹,避免了贻误诊治:①诊断与术前体征不符,或诊断不太明确的病例;②需要彻底冲洗而腔镜操作受限时;③盲肠后位及阑尾坏疽穿孔因阑尾显露困难或阑尾不能牵拉,残端闭合不理想[5-7]。

3.4 切勿忽视腹腔镜的触觉“盲区”

该组有1例结肠穿孔的患者,在术中探查时,遗漏胰腺损伤,导致术后出现胰腺假性囊肿。因此,术前要全面的检查和术中仔细观察。因为在腹腔镜环境下,“全视野”也变为“局部视野”的组合,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对于病灶局部情况复杂,解剖不清或探查不满意的病例应该再次进行详细认真的探查,必要时果断开腹探查,以防止漏诊误诊[8]。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郑民华.我国腹腔镜胃肠肿瘤的发展方向[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8,13(1):1-3.

[2] 胡敏超,余继雄,司徒丹.腹腔镜于开腹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的对照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8,13(3):213-214.

[3] 陆爱国.双镜联合治疗结肠直肠肿瘤的临床应用现状[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9,14(6):596-598.

[4] 胡敏超,余继雄,司徒丹.腹腔镜于开腹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的对照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8,13(3):213-214.

[5] 蔡逊,金炜东.腹腔镜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腹部外科杂志,2009(2):39-40.

[6] 高岩,韩光宇,曾海.胃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1,14(4):81-82.

[7] 王建球,陈跃宇,史佩东,等.腹腔镜阑尾切除术64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27):437-439.

[8] 奥利夫,陈志强,智绪亭.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治疗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及价值(附48例报告)[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9,12(3):250-252.

(收稿日期:201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