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基础医学论文范文,基础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现况与问题

  • 投稿游子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409次
  • 评分4
  • 86
  • 0

宋泽江

湖南省张家界市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湖南张家界 427000

[摘要] 目的 研究并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方案及其疗效。方法 选取该收治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接受治疗前,低度患者共计27例,中度患者共计58例,重度患者共计15例。经过治疗后,低度患者共计62例,中度患者共计32例,重度患者共计5例。各分型构成数据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对性治疗措施的落实能够确保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治疗的可靠与有效,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多个方面的优势,值得临床予以关注及重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发病机制;诊断分型;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c)-0091-02

[作者简介] 宋泽江(1980.3-),男,土家族,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血液。

由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单一的治疗方案会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预后存在显著差异,因此,目前多倾向于采取特色化的方式进行此类疾病的治疗[1-2]。该研究主要通过对该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所收治10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的方式,研究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在发病机制、诊断分型、以及治疗等方面的现状与问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所收治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共计65例,女性患者共计35例。患者年龄在15~85周岁范围之内,平均年龄为(52.1±1.8)岁。老年患者共计62例(年龄在60周岁以上),少年患者共计9例(年龄在20周岁以内),一般患者共计29例(年龄在20~60周岁范围之内)。分型方面,低度患者共计27例,中度患者共计58例,重度患者共计15例。

1.2 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与方法。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针对老年患者,考虑到其年龄较大,对绝大部分的积极治疗均有刺激反应,因而,以支持治疗为主,主要包括输血、以及预防感染等。临床用药方面,多以EPO、以及G-CSF用药为主,在改善患者贫血问题的同时,使粒细胞功能得到合理的增强;②针对低度~中度患者,可直接进行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若患者不适合上述治疗方案,则可应用免疫抑制剂进行干预。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免疫抑制剂药物包括环孢素A、以及沙利度胺等。其中,环孢素A用药剂量应当为3.0 mg/(kg·d),而沙利度胺用药剂量应当为100.0 mg/d,持续给药7 d后,增加剂量至200.0 mg/d;③针对高度,特别是克隆性染色体出现异常的患者,可选取小剂量的化疗治疗方案。推荐用药美法仑,用药剂量为2.0 mg/d,持续进行60 d的给药;④针对年龄较小,体能良好的患者,可应用复合型的治疗方案,包括阿糖胞苷与去甲氧柔红霉素的复合治疗、或者是拓扑替康与阿糖胞苷复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病情进行观察对比。轻度:指患者骨髓原始细胞≤5%且所有细胞系成熟正常,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110.0 g/L,血小板含量≥100.0×109/L;中度:指患者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110.0 g/L,血小板含量≥100.0×109/L,骨髓原始细胞>5%;重度,指患者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110.0 g/L,血小板含量<100.0×109/L,骨髓原始细胞<5%。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接受治疗前,低度患者共计27例,中度患者共计58例,重度患者共计15例。经过治疗后,低度患者共计63例,中度患者共计32例,重度患者共计5例。各分型构成数据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种受到造血干细胞活动性获得性克隆因素影响的疾病,无效造血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最主要临床表现,同时伴有骨髓造血细胞的异常发育、以及外周血中血细胞数量的减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出现极大的增加了诱发急性髓性白血病症状的可能性,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好发于老年患者,目前有年龄化的发展趋势,值得重视。为了进一步探究适宜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方案,提高对该病的治疗效果,该文选取该院近期所收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共计100例,展开临床研究,取得了确切效果,涉及到如下研究成果。

在该研究针对该组10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与干预的过程当中,所取得的治疗结果为:接受治疗前,低度患者共计27例,中度患者共计58例,重度患者共计15例。经过治疗后,低度患者共计62例,中度患者共计32例,重度患者共计5例。各分型构成数据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以上研究数据显示:针对治疗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而言意义重大。针对治疗的依据在于:根据患者IPSS危度分组数据、患者所处年龄阶段的特殊性(重点考量小儿患者以及老年患者,该组10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共62例为老年患者,9例为少年患者,均根据其所处年龄的特殊性,在给药剂量、给药类型方面得到了针对性处理)、以及患者所处的体能状态特殊性[3-5],在综合对以上因素的考量情况下,体现不同分型患者临床干预的针对性特征,即针对已确诊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而言,选取的治疗方案包括:支持治疗;刺激治疗、以及恢复治疗等多种类型。在初步选取治疗措施的过程中,可参照患者是否存在明确的白血病表征情况,确定治疗的思路。一般来说,针对白血病标准不明显的患者,应当在提高血细胞数量的同时,维持患者生活质量的稳定[6];而针对白血病标准表现显著的患者,应当对恶性克隆进行有效的灭杀[7],确保造血功能的及时恢复。同时,为了提高该病治疗效果,还需要明确包括发病机制、诊断分型在内的多方面问题,总结如下。

首先,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机制的角度上来说,有关研究人员从流行病学的研究角度上入手,证实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发病与所研究对象所处环境、职业等条件下的致病因子有密切的相关性关系(包括烟酒、烟尘、重金属、电磁场、以及电离辐射等)[8]。基于以上分析,可确定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易感人群,这对于尽早进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诊断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现阶段,已证实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易感人群包括:①各类遗传性疾病,包括神经性纤维瘤、再生性障碍贫血等,此类遗传病患者的病发机率明显高于常人(该组10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中,共有48例为遗传性疾病所致,构成比达到了48.00%);②家族性血小板伴发白血病,21q22基因感染累及CBFA2基因(该组10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中,共有27例为家族性血小板伴发白血病所致,构成比为27.00%);③起始分子所对应生物学发生改变。提示临床需要以上述人群作为高危人员,加以重视。

其次,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分型的角度上来说,在我国有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分型相关问题的研究过程当中,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在于:对非克隆性疾病所致的造血异常性问题,以及其与诱导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之间的相关性关系过于夸大[9]。部分研究人员通过对已确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部分患者、以及健康对照人群进行的生物化学、细胞培养对比分析,构建了有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最低诊断标准:满足骨髓原始细胞取值在0.03及以上、或者满足病理性铁粒幼红细胞取值在0.03及以上[10]。以上最低诊断标准多适用于成年对象。针对幼儿,所推荐诊断标准为:原始细胞增高比例在5%以上;获得性克隆性细胞遗传学异常表现突出;血细胞持续性减少。

还需要注意的是,在现行WHO诊断标准当中,将异常细胞定义为:红系计数100个核红细胞,粒系计数100个中性粒细胞。但,我国现阶段有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形态学的分析还没有形成定量性的诊断标准。其次,在对治疗方案进行选择的过程当中,需要体现循证指南对治疗方案选取的依据。相关证据表明:小剂量的阿糖胞苷、维生素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均不建议在临床治疗中使用,但以上治疗方案并未在临床中加以杜绝。上述问题需要在该病的后续研究工作中加以特别关注与重视。

综上所述,针对性治疗措施的落实能够确保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治疗的可靠与有效,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多个方面的优势,值得临床予以关注及重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武焕玲,高文峰,李元堂,等.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9):832-837.

[2] 唐小龙.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血液感染黏液玫瑰单胞菌病例并文献复习[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2,10(2):92-94.

[3] 杨文钰,陈晓娟,张培红,等.儿童血细胞减少伴骨髓增生减低100例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15(6):448-452.

[4] 付璐,程峰,毕莉,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中的NOTCH1基因变异[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1,21(3):503-505.

[5] 张新莲,韩耀东.以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为首发表现的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一例[J].临床内科杂志,2011,28(4):282-283.

[6] 朱红楠,张志平.骨髓增生减低伴红系减少的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1例报告[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12,4(1):60-62,49.

[7] 王复字.沙立度胺、三氧化二砷联合罗盖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09,20(11):42-44.

[8] 上官辉,谭淑燕,汪宝贞,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的预后价值[J].海南医学,2010,21(5):8-9.

[9] 孙巍,王晓华.CAG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及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4):59-60.

[10] 杨敏.沙利度胺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及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3(9下半月):79-81.

(收稿日期:2014-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