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基础医学论文范文,基础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92 255例患者血液抗HIV抗体初筛检测结果分析

  • 投稿小鲸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208次
  • 评分4
  • 41
  • 0

刘持佳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天津 300162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住院及门诊患者抗HIV抗体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初步了解目前临床HIV感染情况以及阳性分布状况。方法 对该院92 255例住院及门诊患者采用ELISA方法进行抗HIV初筛检测,初筛阳性者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蛋白免疫印迹法(WB)确证。并对经确诊试验阳性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92 255名经HIV初筛的患者中36例被确认为HIV阳性(0.039%)。其中男性33例(91.7%),女性3例(8.3%)。阳性人群年龄分布以21~30岁为主,占33.3%。HIV合并感染TP、HCV、 HBV例数分别为14例(38.9%)、4例(11.1%)、1例(2.8%)。年度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10年0.052%,2011年0.043%,2012年0.026%。 结论 艾滋病感染日趋严重,合并感染率高,应根据分布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相关群体加大宣传力度,做好预防。尤其是对于高危人群应进一步深入开展HIV检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有效控制艾滋病更大范围的流行传播。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患者;ELISA ;HIV初筛检测;合并感染

[中图分类号] R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b)-0141-02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即艾滋病。是人类由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导致免疫缺陷,并发种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致死亡的综合征。目前,艾滋病传染病已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人类首次发现HIV在1983年。在30多年里,全球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艾滋病患者,感染者总数已超过6 000万,死于艾滋病的有2 000万人。由于该病传播途径多样化、隐蔽性强、潜伏期长、病死率高,目前,还有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和治愈的药物,防治工作非常困难。艾滋病是全球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预防控制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艾滋病检测是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目前临床HIV检测工作的状况,该研究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将该院患者HIV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该院住院及门诊患者进行抗HIV筛查检测(血站或中心血库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要求,无跟踪病患记录1),共92 255份血液标本,其中男性49 821例,女性42 434例,其中住院部送检35 879例,门诊送检56 376例,年龄0~102岁(具体病例数、职业、病因、病理诊断依据等与研究结果相关性弱,且具体情况无法获得并公布)。

1.2 试剂与仪器

初筛试剂为北京万泰试剂公司HIV(1+2)ELISA双抗原夹心法试剂盒,复检试剂为珠海丽珠试剂公司和北京金豪试剂公司HIV(1+2)ELISA双抗原夹心法试剂盒,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洗板机采用深圳雷杜RT-3100全自动洗板机,酶标仪采用倍肯公司Stat Fax2100全自动酶标仪,复星NY/MMJ酶联免疫反应加速仪由四川诺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3 方法

抽取患者3 mL的静脉血,经过离心,分离血清。按照《全国HIV检测技术操作规范》严格进行,采用北京万泰公司HIV(1+2)ELISA法进行初筛检测,阴性反应者发HIV抗体阴性报告,阳性反应者取原血清用原试剂在检测的同时,加珠海丽珠或北京金豪HIV(1+2)ELISA双抗原夹心法试剂行重复检测,呈一阴一阳反应或均呈阳性反应者,送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抗体确认实验室进行免疫印迹法(WB)确证。将检测结果以患者年龄、性别、科室、共感染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同一标本同时检出2种或2种以上病原分别按共感染进行分类计算。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HIV初筛及确认情况

92 255份病人血清检测结果中有37例HIV抗体初筛阳性,确认阳性36例(0.039%),不确定1例。其中2010年阳性率0.052%(14/270 50),2011年阳性率0.043%(13/300 53),2012年阳性率0.026%(9/351 52),见表1。

2.2 HIV确证阳性患者科室和性别分布

2010—2012年检测出并已确认的HIV阳性病例中包括男性33例、女性3例。男、女检出率分别为0.066%、0.007%。见表2。性别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例确证阳性患者所在科室分布在神经内外科、皮肤科、消化科、耳鼻喉科、骨科、呼吸内科、普外科、妇产科、体检中心等16个科室。见表3。

2.3 HIV确证阳性患者年龄分布

36份确证阳性病例中,21~30岁患者12例,31~40岁患者5例,41~50岁患者9例,51~60岁患者7例,61岁以上患者3例。年龄检出率差异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 抗HIV阳性患者的共感染情况

确认抗HIV阳性的36份标本中与HBsAg、 HCV、TP共感染的病例分别为1例、4例、12例,共感染率分别为2.8%、11.1%和33.3%。

3 讨论

由表1可知,患者接受抗-HIV检测逐年增加,说明临床上对于抗-HIV检测越来越重视。患者前来就医进行输血、手术或有创检查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自愿接受包括HIV检测在内的输血前检查,因此目前该院HIV抗体阳性检出率逐年下降。但经过χ2检验,年度间阳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目前艾滋病传播水平较为稳定,无疫情爆发迹象。此外,一些资料显示,含有针对HLA抗原的抗体和患寄生虫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他病毒患者以及经常输血的患者、孕妇的血清标本容易出现假阳性现象[1]。并在确证试验中,出现抗体不确定的病例,主要是WB带型出现P24血清质控带,3个月后需复查。因此,在技术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不排除窗口期艾滋病毒携带者的漏检现象。但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迅速,核酸检测将得到重视,因此有助于提升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考虑从辅助手段提升到主要诊断手段之一[2]。

由表2的HIV确证阳性患者性别分布情况可知,男性感染患者明显多于女性。在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性别比例分布并不平衡,男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远远大于女性,然而女性感染者人数近年来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截至2007年10月底,男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占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比例为71.3%,而女性占28.7%;在艾滋病患者中,男性占60.6%,女性占39.4%。虽然男性仍然是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主要人群,但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人群的增加反映出女性感染者正在呈现出急剧上升趋势[3]。由此可见目前HIV病毒流行现状处于稳定态势。

由表3的科室分布情况来看,神经内外科检出感染病例最多,皮肤科、消化科、耳鼻喉科、骨科、呼吸内科次之。其余病例散在分布于普外科、妇产科、体检中心、口腔科、肾病科、心外科、中心ICU、肝胆胰脾科、烧伤科和急诊科。但是经卡方检验,各科室间阳性患者数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对于艾滋病患者,免疫缺陷可能攻击身体各个器官组织,发病部位多不集中,就医人群并发其他病症部位也就不同,阳性患者广泛分布于各科室。由此可见,HIV检测工作不仅应加强高危人群的重点监测,同时要遍及各类人群广泛筛查,避免漏检。

由表4上来看,21~30岁与41~50岁阳性病例居多。与有关文献报告20~49岁年龄组是注射吸毒人群、有偿献血者和商业性行为等高危人群的主要构成者相一致[4],这一群体在我国属于主要感染群体。

通过HIV共感染的调查中可以看出HIV合并TP的共感染数最多,此现象与二者共同的主要传播途径有着密切关系,提示目前性传播仍然是我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应该及时对周围人群尤其是在青少年以及大学生当中进行广泛细致的宣传教育,增强人们在性行为中的自我保护意识,预防HIV以及各类的性传播疾病的发生。HCV的合并感染与国外报道相符,在美国和欧洲丙肝的合并感染发生率可以达到30%~33%,并且在不同的人群中感染率也随之变化[5]。乙型肝炎也是较为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在我国占人口比例的10%左右,所以HBV合并HIV感染也存在一定比例。

调查结果显示正常人群低于抗-HIV的临床检出率,这说明来医院看病的人群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患者面临多种可能发生感染的因素,如输血、手术、做有创性检查等等。另外,某些HIV感染者在出现口腔破溃、皮肤病变等症状后自发来医院看病,STD门诊表现最为突出,因此这一群体的各种传染性疾病远高于正常人群。从该人群共感染情况可以推测,吸毒与性传播是艾滋病传播的两个主要诱因[6]。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HIV感染流行的形式不容乐观,必须加大力度对群众宣传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让人们正确认识和对待艾滋病,并尊重艾滋病患者,主动加入到防治宣传的工作中来。作为医务人员更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职业暴露[7]。对于高危人群,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提供性服务场所的监管,医院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要定期对其从业人员进行HIV的筛查,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同时探索更为准确可信的检测方法,避免窗口期的漏报。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一定能够预防将来可能出现的性病乃至艾滋病疫情[8]。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武志锋. 某院患者抗-HIV检测结果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2011,13(4):6-7.

[2] 林国奎.不同人群HIV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 18(22):156-157.

[3] 王佑春.艾滋病实验室检测技术与质量保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2-33.

[4] 李海云,曾祥丽. 某市2007—201 1年无偿献血人群抗-H I V检测结果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3):601-602.

[5] 李林,鲍作义,隋洪帅,等.我国部分地区HIV感染者HCV协同感染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2008,14(1):9-11.

[6] 王芳,杨菁,单桂秋,等.72953名患者血液抗-HIV检测情况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0,22(8):674-675.

[7] 昊立春,王左,罗皓,等. 住院肿瘤患者HIV检测结果分析[J].四川医学,2012,33(12):2199-2200.

[8] 李维云,李学斌,刘春莉,等.2007-2009年性病门诊HIV感染者情况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0,19(12):4-6

(收稿日期:2014-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