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基础医学论文范文,基础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急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

  • 投稿鱼头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652次
  • 评分4
  • 93
  • 0

任雅芳 禹萌 张道培 张洪涛 嵇朋 付胜奇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郑州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一病区,河南郑州 450003

[摘要]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产生的危险因素,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头颅磁共振检查,将患者为A组急性脑梗死组和B组非急性脑梗死组,比较两组间危险因素的差别,并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 结果 男性、吸烟史、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两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不稳定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13)。结论 男性、吸烟史、空腹血糖值较高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此外,急性脑梗死患者不稳定斑块检出比率增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型斑块;危险因素;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 R74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4(a)-0056-02

心脑血管疾病成为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脑梗死因其高致残率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存在直接关系[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管腔狭窄情况与脑梗死有明显的相关性[2]。通过颈部血管彩超可判断颈部血管斑块的性质及管腔狭窄程度,其操作简单、价格低廉,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为研究急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产生的危险因素,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该研究2012年12月—2013年8月通过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提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该院住院的97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完善相关生化指标检测,排除近期存在感染、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处于应激状况的患者。共收集97例,其中急性脑梗死组44例,平均年龄(62.88±11.957)岁,男33例,女11例;非急性脑梗死组53例,平均年龄(64.94±11.631)岁,男18例,女35例。

1.2研究方法

①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吸烟、饮酒)通过病历资料获得。生化指标通过实验室检查获得,每例患者均进行3.0T头颅磁共振(MRI)检查,根据弥散像(DWI)结果有无急性梗死病灶,分为急性脑梗死组(A组)和非急性脑梗死组(B组)。

②所有患者均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检查血管包括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椎动脉,观察血管内膜、管腔内有无斑块,及斑块的性质。将不规则、不均回声、低回声斑块、混合回声斑块定义为不稳定斑块。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取Mann Whitney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急性脑梗死组危险因素分析

急性脑梗死组男性患者比例为75%,明显高于非急性脑梗死组(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见表1。此外,急性脑梗死组吸烟患者比例(50%)明显高于非急性脑梗死组(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表2中可以看出,急性脑梗死组的空腹血糖值、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值明显高于非急性脑梗死组(P值分别为0.037,0.021),此外,急性脑梗死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值明显低于非急性脑梗死组(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

急性脑梗死组患者44例,通过颈部血管彩超检出不稳定斑块为36例,检出率为81.8%,非急性脑梗死组患者共53例,不稳定斑块共检出31例,检出率为58.5%,两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见表3。

3讨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增高[3]。有研究提出[4-5],急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炎性标记物Hs-CRP和IL-6数值明显升高,且与年龄和高血压之间明显相关。血清Hs-CRP可以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此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性质与脑梗死具有明显相关性,低回声、易出血、变化快、体积短期内增加的不稳定性斑块引发脑梗死的危险性最高[6]。吸烟、高血糖可加重颈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增加发生脑梗死的危险。HDL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性因素,可加速肝脏内胆固醇代谢。

该研究发现男性、吸烟史患者较易发生脑梗死,既往研究结果指出男性患者吸烟率明显高于女性[7],吸烟易导致不稳定斑块的产生[8],因此男性患者更易产生不稳定型斑块,从而产生急性脑梗死。此外,急性脑梗死患者组空腹血糖值、Hs-CRP明显高于非急性脑梗死组,提示空腹血糖值高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且炎性因子的升高与急性脑梗死相关,验证既往研究结果。该次结果指出非急性脑梗死组的HDL值明显高于急性脑梗死组,验证HDL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性因素之一。急性脑梗死组不稳定型斑块检出率为81.8%,明显高于非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组(58.5%),进一步验证不稳定型斑块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综上,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斑块的检出,预防急性脑梗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男性、吸烟史、高血糖患者更易发生脑梗死,因此,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配合危险因素筛查,极大推进脑梗死筛查、防治工作的开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志晔,张作念,顾伟,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总磷脂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改变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9,22(5):368-370.

[2]华扬,郑宇,凌晨,等. 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狭窄和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04,1(2):69-72.

[3]唐奇. 颈部血管彩超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评价[J]. 中国实用医药,2009,4(9):13-14.

[4]张俊华,苏建华. 急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因素临床观察[J]. 长治医学院学报,2012,26(1):27-29.

[5]温慧军,杨金锁,张建军.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液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2,25(1):54-56.

[6]董秦川,张勇.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2,26(1):83-85.

[7]Ansari R, Khosravi A, Bahonar A, et al. Risk factors of atherosclerosis in male smokers, passive smokers, and hypertensive nonsmokers in central Iran[J]. ARYA Atheroscler,2012,8(2):90-95.

[8]刘传芬,刘健,卢明瑜,等.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别差异[J].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3,21(03):153-157.

(收稿日期:201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