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基础医学论文范文,基础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个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对其生活质量、致死率、致残率的影响

  • 投稿周楷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192次
  • 评分4
  • 87
  • 0

常星艳

菏泽市立医院风湿科,山东菏泽 274031

[摘要] 目的 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应用个体化护理模式对其生活质量、致死率及致残率的影响,并为临床护理积累经验。方法 选取该院风湿免疫科于2011年1—12月收治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模式;选取2012年1—12月收治的28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开展个体化护理模式。记录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第6个月末生活质量水平、致死率及致残率,并做好对比。结果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环境领域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致死率和致残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提升其生活质量的同时,还能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个体化护理;系统性红斑狼疮;生活质量;致死率;致残率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3(a)-0022-03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该病常累积人体多个脏器,给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1]。由于该病具有迁延不愈的临床特点,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常因感染、药物或紫外线灯因素诱发疾病的出现或加重。这不仅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更是会导致患者致残率及致死率的增加。针对该病的临床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目前尚未发现根治该病的有效药物[2]。因此,提供一套精心、细致、有效的护理服务对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的价值导向。个体化护理模式着重以患者个体作为护理对象,强调患者之间的差异性,这是对传统护理模式的颠覆性改良[3],且在临床应用中取得可观效益。该研究选取该院风湿免疫科于2011年1—12月收治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进一步了解个体化护理模式与传统护理模式之间的成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风湿免疫科于2011年1—12月收治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性6例,女性24例,年龄为18~44岁,平均年龄为(33.2±1.9)岁;选取该院于2012年1—12月收治的28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其中男性5例,女性23例,年龄为19~43岁,平均年龄为(32.7±1.7)岁。所有患者均接受自身免疫抗体、血常规及尿常规检查,再联合其临床症状体征,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参照人卫第7版《内科学》教材中关于该病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患者不存在其他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不存在原发性或继发性痴呆;不存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对该研究知悉并签署同意书。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及文化层次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模式,包括生活护理、环境护理、对症护理、药物护理及饮食护理等。研究组则根据患者个体的身心状况开展个体化护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的护理核心理念。

1.2.1 个体化心理干预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由于饱受病痛折磨,再加上病情反复发作所产生的高额费用,均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抑郁等负面情感。不良的心理状况会诱发机体出现生理应激,进而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护士作为与患者接触最为频繁的医务人员,提供个体化的心理疏导具有重要意义。责任护士需全面阅览患者的背景资料,了解其兴趣爱好、文化层次及人格特征,以便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护士应充分把握每次行床旁治疗的机会,采取诱导式发问的方法试图走入患者内心,鼓励患者表述内心苦楚。在交流全程中,护士一方面需扮演好一名倾听者,仔细聆听患者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并与其一同探究导致负性情绪的溯源事件,并提出解决办法;另一方面,护士需扮演好一名协调者的角色,对于情绪波动明显的患者,护士应为其营造一个安静的私人空间,鼓励患者以哭泣的方式来宣泄情感。

1.2.2 个体化健康教育 患者出于对病情预后的担忧及对疾病缺乏系统化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患者的负性情绪,同时不利于患者自护行为的自觉采纳。护士在全面剖析患者的文化水平及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开展个体化健康宣教。对于理解力较好的患者,护士以口授作为教育的主要方式,向其介绍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转归及注意事宜。在宣教过程中,应鼓励患者随时提出质疑,并现场解决其困惑。护士应鼓励患者复述昨天健康宣教的内容,在复述过程中应给予及时纠正错误认知,帮助患者进一步内化有关知识。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患者,护士应采取口授联合图片、视频教学的方法,一方面护士向患者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并配合相应讲解,以便更形象生动地帮助患者掌握有关知识。

1.2.3 个体化社会支持 护士在初步评价患者人格特征后,采取不同的社会支持方案。对于抑郁质患者,护士应多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指导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并增加探访时间,让患者感受到爱的温暖。另外,对于抑郁质患者,还需训练其社交主动性,包括主动与同事、朋友打招呼,主动攀谈,主动寻找话题并进行对话,如何应用公共卫生设施,如何采取幽默的语言吸引同事、朋友。对于多血质患者,护士可将病友圈组织成小组,开展适当的文娱活动,帮助患者融入交际圈,体会交流的乐趣,进而提升其社会功能,利于病情预后。

1.3 观察项目

①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6个月末均接受WHO-QOL(生活质量量表)测评。该量表共有4个维度组成,分别为生理领域(7个条目)、心理领域(6个条目)、社会关系领域(3个条目)及环境领域(8个条目)。每个条目得分采取5分制,即0~4分,最后需将各个领域的初始得分按照对应公式转换获得最终得分,每个领域的终得分在0~100分。最终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在对应领域方面的生活质量越好。②记录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第6个月末致死率及致残率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取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取比较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环境领域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6个月内致死率及致残率比较

研究组致死率和致残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由于病情具有进展性及迁延性,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消极情感,包括紧张、恐惧、抑郁[4]。这些不良情感的出现,一方面是疾病所引发心理应激的表现[5],另一方面是患者对疾病预后不佳的主观认知体验[6]。消极情绪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其生活质量,更会增加疾病治疗的难度并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而不同的患者在面对同一种疾病时,所表现出的就医行为及自护行为均有所差异,这跟患者自身的主观认知差异具有重大关联性[7]。而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医患之间医疗知识的不对等性,均会进一步增加患者对病情预后的主观臆想,这对其病情预后及治疗依从性是极为不利的因素[8]。因此,根据患者之间的个体化差异,实施心理、医疗知识及社会功能方面的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认知水平,进而提高生活质量[9]。笔者通过对比传统护理干预与个体化护理模式之间的效果差异,发现后者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降低不良转归方面成效更佳。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环境领域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就该结果的可能原因总结如下:①个体化护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新型的医疗模式倡导人是整体人,因此,优质化的护理服务需体现在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全面康复[10]。另外,重视患者之间个体化差异,制定个体化干预策略,能够为患者预后康复提供最优化的护理服务,利于其病情转归。②个体化心理干预突破传统的集体心理干预模式,由于每个人的主观认知不同,导致其心理冲突也存在明显差异。而以个体化作为护理对象,在尊重临床循证医学的基础上,能够深入患者个性化的内心世界,感知其消极情绪,并与患者一同提出解决方案[11]。这种护理模式即能拉近护患关系,又能保证护士在第一时间掌握病患资料,及时制定干预策略,保证了医疗护理的灵活性和主动性[12]。③个体化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掌握疾病知识,因为每个患者的文化层次及理解能力有所差异,如果开展传统“填鸭式”的健康宣教,其宣教效果往往差强人意,且缺乏有效的效果评价工具。通过一对一的宣教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信任感,同时还能提高患者接受知识的效率。另外,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患者,护士借助传统口授联合视频、图片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加直观的帮助患者掌握有关疾病信息。与此同时,借助每次回忆性复述,运用遗忘曲线的科学规律,帮助患者强化并巩固所掌握的宣教内容,在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随着患者对医疗知识内化强度的增大,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可指导患者日常行为,利于患者自觉践行健康促进行为[13]。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同时还能降低不良日常行为所导致疾病复发的危险,进而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④患者是一个社会人,所以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够帮助其重拾自信,利于病情康复。因此,护士根据患者的人格特征实施不同的社会支持策略,能够有效地促进其融入交际圈,实现社会功能的早日回归。

综上所述,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而言,开展个体化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黄汝英,诸蕊玉,黄泽辉.心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患病行为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8(3):318-320.

[2]李晓兰,刘丽莎,张亚美,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2):2628-2630.

[3]潘玉嫦.心理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8,7(5):45-47.

[4]许美仙,李小燕.系统健康教育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3):12-13.

[5]章玉玲.家庭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08,6(28):2624-2625.

[6]蒋丽君.社会支持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依从性影响的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2):128-130.

[7]吴小芳,李英华,苏翠玲.个体化护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0):4243-4244.

[8]尚航.健康教育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4):148-150.

[9]Dua Anisha B,Touma Zahi,Toloza Sergio,et al.Top 10 recent developments i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Curr Rheumatol Rep,2013,15(12):380.

[10]Guidelli G M,Fioravanti A,Rubegni P,et al.Induced psoriasis after rituximab therapy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Rheumatol Int,2013,33(11):2927-2930.

[11]Barbhaiya Medha,Bermas Bonnie L.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rheumatoid arthritis during pregnancy[J].Clin Immunol,2013,149(2):225-235.

[12]聂畅莉,彭先芬.系统性红斑狼疮39例护理干预[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8):2020-2022.

[13]何丹丹,陈志煌,韦嵩.42例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9):1327-1328.

(收稿日期:201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