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基础医学论文范文,基础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MSCT与DSA在肾动脉狭窄的对比分析

  • 投稿鹿壹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375次
  • 评分4
  • 43
  • 0

李瑞雄 王 俊 江杏英

广西梧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广西梧州 543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16排螺旋CTA和DSA在肾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在腹部多期增强扫描及肾动脉CTA扫描发现有肾动脉狭窄的患者157例,其中有31例同时进行了DSA检查,将两者结果进行对照,计算出CTA的临床符合率。结果 16排螺旋CTA和DSA在评估肾动脉狭窄结果基本一致,为100%。结论 多层螺旋CTA可作为肾动脉狭窄患者的筛选检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中图分类号] R6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3(a)-0012-02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SCT and DSA Applied in the Diagnosis of Renal Artery Obstruction

LI Ruixiong WANG Jun JIANG Xingying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Wuzhou, Wuzhou,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54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16 multi-slice CTA and DSA in the diagnosis of renal artery stenosis. Methods 157 patients with renal artery obstruction examined by 16 MSCTA enhanced scanning and renal arterial CTA scanning were selected. Among them, 31 patients were examined by DSA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ults of CTA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DSA, and clinical coincidence rate of CTA was figured out. Results The diagnosis of renal artery obstruction by 16 multi-slice CTA complied with that by DSA, which was 100%. Conclusion MSCTA can be used as a screening examination for patients with renal artery stenosis.

[Key words] Renal artery obstruction;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Angiography; Digital subtraction radiography

[作者简介] 李瑞雄(1964.7-),男,本科,教授,研究方向: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

多层螺旋CT扫描快、层厚薄,获取的影像具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能够进行真正的各向同性三维重建,正日趋成为无创性血管造影的主要手段,与传统的DSA互为补充[1]。该研究总结该院2010年1月—2013年3月期间使用16排螺旋CT进行肾动脉CTA检查的结果并与DSA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在行腹部多期增强扫描及肾动脉CTA扫描发现有肾动脉狭窄的患者157例,男98例,女69例,年龄24~83岁,平均52岁,其中有31例进行了DSA检查确诊。

1.2 CT检查

使用GE16排Brightspeed螺旋CT,使用螺旋CT为扫描条件:120kV,250~300Ma,增强扫描采用JL-100C型双筒注射器,对比剂为碘海醇(300mI/mL),自肘前静脉注入,剂量为75~100mL,注射流率为3.5~4mL/s,然后以相同流率注射生理盐水30mL,扫描范围从膈肌至双肾下缘,肾动脉CTA采用造影剂追踪技术,选择肾上极层面主动脉探测造影剂CT值,当CT值达120Hu时启动动脉期扫描,而多期增强的病人则注射造影剂后27s开始动脉期扫描,然后再行门脉期、延迟期扫描。将所获得的增强原创数据传至ADW4.4工作站进行重建,进行MIP、VR、MPR等后处理技术,同时结合原创横断面图像进行综合分析。

1.3 DSA检查

使用DigitalDiagnost血管机共对31例患者行肾动脉DSA检查,将cobra导管超选择性插管至肾动脉开口处,以6mL/s的流率注射非离子对比剂8mL采集成像,测量肾动脉的狭窄程度。

1.4 影像评价及统计方法

由2位有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对CT及DSA资料进行双盲法阅片分析,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1.5 诊断标准

局部性狭窄,以最窄处管径与近端血管管径相比较,如狭窄段位于起始部则与远端正常管径相比较。狭窄率以正常肾血管直径的百分比表示。评估标准分为<50%、51%~75%、>75%,3个档次。

2 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得满意的肾动脉CTA轴位图像及三维重建图像,清晰地显示肾动脉的数目、正常解剖及变异,肾动脉主干及分支结构形态、钙化、狭窄程度(图1~3),所获图像均能满足临床需要,31例DSA检查,肾动脉显示清晰(图4),图像满意,没有因为移位或对比剂不足而影响观察,均能达到诊断及临床要求。157例经CTA检查测量评估的肾动脉狭窄结果为:狭窄程度<50%者108例,狭窄程度在51%~75%者39例,狭窄程度>75% 10例。双侧肾动脉均有狭窄者为 49例,狭窄主要位于起始部。31例同时进行DSA检查,其中7例双肾动脉狭窄,共有38支血管狭窄,见表1。

3 讨论

以往对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主要依靠DSA,由于血管造影可以准确地发现血管狭窄并对其程度作出判断,可以同时作出相应的介入治疗,一直作为诊断血管狭窄的金标准。但它有创伤性,费用高,同时对高龄患者有一定的危险性,只能显示血管本身影像,不能得到血管以外周围组织器官的信息、不能区分狭窄是钙化或斑块所致,其次,DSA显示的肾动脉由于是逆行充盈,有时会低估狭窄的程度,因此肾动脉造影不宜作为筛选检查方法[1]。多层螺旋CT肾动脉CTA不仅能直接显示肾动脉局限或全程狭窄,局限性狭窄后扩张,而且能显示血管钙化斑块和软斑块(图3),利用丰富的软件技术可以多方位地观察血管及血管周围情况[1-4]。该组有 87例患者106支血管发现钙化斑块,能清晰地显示软斑块的长度、形态、范围以及与邻近管壁的关系,而DSA检查时钙化斑块不显影(图4)。

该组将肾动脉CTA检查结果以DSA为金标准与进行对照,结果基本一致,有2支血管狭窄程度在51%~75%,由于肾动脉较迂曲,测量不准确,结果为狭窄45%,<50%。因此,狭窄为50%左右时要注意观察,特别是迂曲、有斑块。狭窄程度>75%;两者的符合率为100%。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一致[2~4]。

该组157例有71例没有高血压临床表现,在行腹部多期增强检查时发现有肾动脉狭窄,即做肾动脉的血管成像,提示临床及患者。除了发现肾动脉动脉粥硬化外,还发现腹主动脉、肠系膜等动脉粥硬化,肾动脉的正常解剖及变异,动脉瘤等血管的异常情况,以及扫描视野肾上腺,肾脏、肝脏等脏器病变。因此结合平扫及增强的横断图像能充分显示扫描视野内脏器的病变及血管的异常。肾动脉的变异的发现在泌尿外科有重要意义[5~7]。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属于无创伤性,对病人要求不高,仅需外周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扫描过程时间短,操作简单;病人痛苦小,等候时间短,不需住院观察,检查完成利用后处理软件可以清晰显示血管管腔及血管壁钙化、血栓情况,便于测量血管狭窄程度及发现软斑块,有助于临床的治疗,特别是介入治疗前对肾动脉狭窄的评估、狭窄血管长度的测量以及术后的评价,因此多层螺旋CTA可作为肾动脉狭窄的筛选检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王建军,马大庆.MSCTA与DSA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8,23(9):1049-1051.

[2] 陈燕浩,金朝林,张树桐,等.64层螺旋CT的CTA和DSA在肾动脉狭窄研究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8,23(4):414-416.

[3] 张婷,温运雄,王广,等.16排螺旋CT对肾动脉狭窄诊断的临床应用[J].罕少疾病杂志,2010,17(3):48-50.

[4] 李敬哲.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肾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7):741-742.

[5] 龙德云,陈国军,陈和平,等.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肾动脉变异分析[J].临床放射杂志,2010,29(7):929-933.

[6]陈振东,付峰,朱海东,等.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副肾动脉的显示分析及临床意义[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5):726-728.

[7]葛高华,徐益明,黄伟,等.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肾动脉变异[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21,7(1):36-38.

(收稿日期:201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