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基础医学论文范文,基础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2011-2013年辽源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分析

  • 投稿夏天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468次
  • 评分4
  • 97
  • 0

董连晶

辽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辽源 136200

[摘要] 目的 了解该市近三年布病发病情况,评价该市布病防治措施的效果,为今后制定布病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2011—2013年辽源市法定传染病报告中的布病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三间分布分析,利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1—2013年该市共报告布病129例,3年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发病人群主要分布在40~50、5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χ2=31.62,P<0.05),职业分布以农民、工人和牧民居多,发病高峰在4~7月份且多数患者能在发病急性期内就诊,该市所辖四个地区布病发病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98,P>0.05)。结论 该市布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应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加强对布病的防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鲁氏菌病;流行病学;防控

[中图分类号] R51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b)-0020-02

[作者简介] 董连晶(1979-),女,吉林辽源人,本科,主治医师,疾病控制、传染病防控。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变态反应性传染病,近年来我国布病疫情呈现持续快速上升、波及范围广、新发病人逐年增多等特点[1],吉林省属农业大省,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布病的疫情也不容乐观,而近几年辽源市的布病疫情形势一直排在全省的前列,为控制该市布病流行,评价该市布病防治措施的效果,现对该市201—2013年布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以便发现该市布病流行趋势,为今后制定布病的防护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1—2013年辽源市法定传染病报告中的布病数据。

1.2分析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11—2013年布病疫情三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利用SPSS 18.0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发病概况

2011—2013年全市共报告布病病例129例,虽2011年发病率较2010年有所降低,但3年间年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见表1。

2.2人群分布

2.2.1年龄分布 129例布病患者年龄分布在15~71岁,病例主要集中在40~50、50岁以上年龄组,共72例,占全部病例数的55.81%。

2.2.2性别分布 129例布病患者中男性99例,占76.74%,女性30例,占23.26%,男女发病人数性别比为3.30:1,由表2可知,2011-2013年男女布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62,P<0.05),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2.2.3职业分布 2011—2013年间布病发病例数最多的为农民,占全部发病人数的82.95%,其次为工人和牧民,分别占全部发病人数的4.65%和3.88%。

2.3时间分布

由图1可知,该市布病全年均有病例发生, 1月份的发病人数相对较多,发病人数为17人(13.18%), 4~7月为发病的高峰期,共发病72例( 55.81%),8月份开始逐渐下降。

2.3.1 布病病人发病到就诊时间间隔分布 2011-2013年间,该市布病病人发病到就诊时间间隔在1~8个月之间,发病后在1个月内就诊的病人有79例,占61.24%,在发病后2~3个月内就诊的病人有36例,占27.91%,超过3个月的病人有14例,占10.85%。

2.4地区分布 由表3可知,2011—2013年东辽县布病发病例数最多,西安区病例数最少,四个地区布病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8,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布病疫情形势的日益严峻[2],该市布病疫情形势也不容忽视,通过以上对该市2011—2013年布病流行病学分析可知,三年间例市布病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

年龄分布主要分布在40~50、50岁以上年龄组,这与我国部分地区布病年龄分布特征相一致,这可能是由于这两个年龄段正处于劳作的年纪,接触到病畜或其代谢产物的机会多而导致的[3]。

性别分布中该市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这可能是由于男性是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其接触到病畜的可能性大于女性,也可能是男女生活方式或卫生意识的不同而造成的。

职业分布中发病例数最多的为农民,其次为工人和牧民,农民和牧民发病数多可能的原因是他们在日常的生活和耕作中接触到布病传染源的几率较大,加上防病意识的薄弱和农村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因此为布病发病的高危人群,而工人的发病人数多可能与工种、工地的生活环境差、喜食生食及防病意识导致的。

该市全年均有布病发生,4~7月为发病的高峰期,可能为这段时间为北方地区耕种时间,接触病畜的机会增多导致,加上这段时间温度偏高,易于病原菌的产生及传播,同时,该市1月的病例数也相对较多,这可能是由于1月为该地区农闲时期,部分农民可能较早患病,由于忙于耕种,没有及时就诊,于农闲时就诊。在发病后1个月内就诊的病人占61.24%,在发病后2~3个月内就诊的病人占27.91%,超过3个月的病人占10.85%,说明大部分患者均能够在发病急性期内就诊。

该市四个地区均有病例分布,四个地区布病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为四个地区接触传染源的机会、生活卫生环境或饮食习惯相近的原因。

因此,预防布病的发生,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及宣传教育工作[4],加大布病网络监测的敏感性,增强农村或生活条件较差地区人们的防病意识,做好布病防治宣传工作,同时,牲畜要定期检疫及接种相关疫苗,达到消灭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王传清,李星.布鲁氏菌病的流行和研究现状及防控策略[J].中国动物检疫,2009,26(6):63-64.

[2] 崔步云.中国布鲁氏菌病疫情监测与控制[J].疾病监测,2007,22(10):649-651.

[3] 王志翔,杨炬,李丽,等.2010-2012年宁夏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5(5):553-555.

[4] 陈丹,柳晓琳,刘孝刚,等.布鲁氏菌病流行趋势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1,26(1):26-28.

(收稿日期:2014-09-02)